宋家庄村隶属于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冠山镇,位于平定县城南,南川河南岸。
宋家庄村历史悠久,据年对附近水磨湾出土石斧的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现在的村落形成于元延佑初年(),至今已达余年,一直属平定管辖。20世纪60年代后期,村庄面貌基本还保留着明清以来的建筑格局。村庄属文物建筑遗产型历史文化村落,居于南川河南岸的一负阴抱阳的“丫”字形沟谷内,民居建筑因地制宜,依山势河沟走向而建,宜窑则窑,宜房则房,较好的院落多由二进或三进院落组成,正面主屋多为窑洞,有的顶部还建有“高房”。其中王氏的垂恕堂、三槐堂、蕴华堂、六庆堂、仁恕堂设有家塾(学房院),孙氏院设有私塾。全村有五龙圣母祠(供五龙圣母)、石楼山龙王祠(供昭济圣母)、文明阁(供奎星)、大同阁(供关帝圣君)、崇化阁(供文昌帝君)、五路神祠(供五道将军)等庙宇6座;有王氏祠堂一座;其中五龙圣母祠、石楼山龙王祠设钟鼓二楼。旧村的主要街道有河沟街、二道街、马家旮旯、孙家旮旯、李家垴、牌楼坡、史家场垴、小沟园、梨树钩等。
元代延佑年间(-),寇姓人家首居该地,因寇氏无后继子嗣,其媳宋氏便从昔阳西寨村邀其娘家人迁来,后族大枝繁茂,于元至正年间(-),以宋姓居多定名为宋家庄。村庄居于南川河南岸的一负阴抱阳的“丫”字形沟谷内,沟谷南依石楼、玉屏两山,村首尾俱狭,腹阔,长约二里许。沟谷由高垄、石垄,红垄、白垄、蛇盘垴环护,形成“五龙捧村”之瑞相。旧
村只有两个出口:一个位于村西北的小沟园,一个位于村东北向,路口以外为新村。
谷口东北,建有文明阁,隔南川河与晋东名山冠山相望;谷中段地形平坦宽阔,建有大同阁,阁上供关帝圣君,是村民每年春祈秋报之处;谷尾南向,与石楼山北坡之余脉相接。谷内纵轴偏东,有源于石楼山北坡之溪流穿过,其水清冽,四季不竭,秋后尤盛。明清时所建造的近平方米的传统民居,就错落有致地分布于溪水两岸。其水之左,往东约数箭地,有黄土丘陵绵延东去,上平缓,土厚而肥,利于农作;其丘陵靠村一侧,为直上直下,如壁如屏之陡岸。其水之右,往西趋上延伸,形成缓坡,其巅外侧,亦为直上直下之陡岸,与溪左丘陵靠村一侧之陡岸相类。向时,村西村北,沿河皆有绿树环护,若非土著,难辨村庄之所在。
宋家庄村村北、水磨湾、上水地、下水地均是旱涝保收的水浇地;村东、村西南,连同水峪沟的耕地,土层厚,能保墒,也属于远近闻名的丰产田。到夏秋季节,金麦掀浪,秋粮喜人,加之宋家庄固有的“村中八景”之说,使山村成为平定县境内最美和最神秘的村庄之一。当时在村中流传的“村中八景”的歌谣为:
三亩高堰是城垣,神庙两阁寨和关;高垄城郭镇石楼,石垄昂首傲南川;红垄晚照夕阳美,蛇盘相应场霞艳;白垄杨桃守西疆,圣母安坐庆丰年;鸦凹本是潜龙地,黄岩虎庙虎啸天;村前杏树迎送客,庄后梨沟供逍闲;上下水滩皆绿洲,南史两场金灿灿;豪宅傍河巍然立,陋室舒适艳阳天。歌谣所唱之“八景”皆为对景,故又称“双八景”。
“三亩高堰”和“神庙两阁”,即指村北名曰“三亩地”的土山梁和村中的大同阁、村北的文明阁。“三亩地”西北有土垄陡峭直下,从村外看犹如壮观的城墙。此垄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八路军、解放军及村民兵依仗的天然工事;是对敌作战,打击敌人,保卫村庄、保卫解放区的天然屏障。大同阁俗称三面阁,上建关帝庙、文昌庙,很像是庄严的军中大寨;文明阁俗称龙王庙阁,建在村北口大道上,犹如威武的关阙要塞。
“高垄”和“石垄”,为“五龙捧村”说之两龙。“高垄”位于村南,是一大段土垄,名高垄坡。面对南面之石楼山,土垄中段有一处断开之人行夹道,夹道两侧高丈余,像是村南城郭,石楼山麓常有洪水泻下,或有野兽侵犯山庄,被此高垄阻挡保护,村庄较为安全。“石垄”在今史家场垴背后土垄下,俗称石垄后底,面对南川河河水猛涨时,汹涌的洪水一到石垄陡坡下便会绕道北流,对村庄和良田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此两垄(龙),一南一北身居险地,捍卫村庄,形成一组南北呼应的壮观景色。
“红垄”和“蛇盘垴”,是村南红土山垄和村西叫蛇盘垴的山梁,亦为“五龙捧村”说之两龙。“红垄”在夕阳西下时形成美丽“红垄晚照”的瑰丽景色;蛇盘垴在旭日东升时,辉映出秀雅的“蛇盘肠霞”之瑰丽景象。红垄、盘蛇,一在村南,一在村西,均处山庄边缘,一阳双照,朝晖夕映,使人流连忘返。
“白垄”和“圣母”,一是指村西杨桃坪沟的土色,一是指村北口建于清乾隆年间的“五龙圣母庙”中的主神。杨桃坪沟沟深数丈,两侧都是白土,所以称白垄,亦为“五龙捧村”说之一龙。沟两侧均是梯田,田间地头,植有很多杨、桃、柳等树木,村民常在耕作间隙于树下小憩,十分安静闲适。“圣母”是“五龙圣母庙”正殿中供奉的女神,圣母为群龙之母,五位神龙(即指上述“五龙捧村”说之五龙)各司其职,圣母端坐中央,神态安详,静待丰年佳音。
“鸦凹”和“黄岩虎庙”,一指“五龙圣母庙”后的山沟,一指村西南黄岩石上建的虎神庙。“鸦凹”沟内并不养鸭亦无大树,长年草木丛生无见地面,地处龙宫庙后,属天然形成的伏龙之地。虎神庙所处地段常有野狼和山猪出没,骚扰山庄,因而建庙镇之,所供山神神像后画有虎啸图案,故以潜龙、啸天言之。丛草绿,与龙身一色;岩石黄,与虎体同宗,一南一北,一高一低,低处潜龙养息,高处猛虎啸天,一静一动,对景生情,令人叫绝。
“杏树地”和“梨树沟”,一在村北大道东侧出村要道上叫杏树行;一在村南口路旁西侧,马家圪佬背后土垄下;“杏树地”广植杏树,“梨树沟”梨树遍野,两地同为花卉走廊;杏花怒放,梨花如雨,像是和村人一道迎送宾客,伴村人荷锄来去徜徉其中,均会引起无限遐想。
“上下水滩”和“南史两场”,看似风马牛毫不相及,确是色彩上的绝好搭配,感情上的无限寄托。“上下水滩”在水磨湾北面,北至聂家庄村前,西至冶西村,是地地相接的大片水浇耕地。西名上水滩,东名下水滩,皆依南川河流向而名,是宋家庄村的“米粮川”,故以“绿洲”颂之;“南史两场”,是两处打谷场,一为南场后底,位于李家垴南头;一是村北的史家场垴。夏粮、秋粮登场,满场的灿灿金黄,一派丰收景象;滩里绿茵茵,场上金灿灿,前者孕育着村民之希望,后者洋溢着村民的喜悦,构成了一幅美艳绝伦的农耕风俗画。
“豪宅”和“陋室”均指村中房舍:商家财主尚豪华,要建深宅大院,筑舍于河沟两侧较平坦的地段,光照虽差,潮湿阴暗,却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和心理上的审美需求;穷人建房为省钱,就在高坡上,依山挖窑洞,建造冬暖夏凉的栖息家园。豪宅巍然,陋室向阳,瑕瑜互现,这既是本村数百年农商文化的历史遗存,也为今人及后人留下了土地私有制的历史实证,以此为对比风景,实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