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年味(叶森岚)
作者:叶森岚
福建学习平台
闽南民俗中,过年的仪式感是最为浓烈的,仿佛要把一年来积蓄的澎湃乡思铺排开来,与岁月同辉。
于我奶奶而言,一年到头,最紧要的事就是置办家族祭祀贡品,半点也不能马虎。比如蒸一笼好粿,最考验手艺和耐心,也体现了最大的诚意。
每年刚入冬,奶奶便开始洗刷蒸笼、炊巾、寿龟印,将攒了一辈子的老家底悉数晾晒在院子里,再把柴火整整齐齐地放在灶台边。她还会差遣我们这些小辈到田边采摘新鲜的香蕉叶,剪成巴掌大,洗净后摊在筛子里晾干。
除夕前的一个月,外出打工的村里人开始陆陆续续赶回来,冷清的村庄仿佛一锅小火慢熬的浓汤,开始咕噜咕噜沸腾起来,溢出色香俱佳的年味。
奶奶院子里的石磨,天还没亮就开始工作了。媳妇们把昨夜浸泡的大米、糯米混着井水倒进磨盘,几个人轮番推磨,浓稠的米浆便从石磨中淌下来,像奶油般洁白丝滑。
晌午时分,奶奶把灶火燃起来,将大锅里的水满上,放上炊笼,垫好豆皮,倒入放了糖的糯米浆,炊笼盖上后,再结结实实地压上一圈炊巾。两个小时后,揭开炊笼盖,伴着氤氲的热气,撒上一把芝麻,放上几颗大红枣,一笼软糯的甜粿就出炉了。
院子的另一头,媳妇们摆开了架势准备做红龟粿。搪瓷盆里搁上少量沥干的糯米浆,倒入热水搅匀,撒上朱红点染开,揉搓后,丢进锅里翻煮至绵软熟透,用漏勺捞出来,跟干粉、米浆一起揉成糯米团子。各家招呼一声,小辈们便七手八脚地把馅料端来,有绵软清甜的绿豆馅、浓郁甜腻的芝麻花生馅、软糯咸香的瘦肉香菇馅……弄好馅再裹上糯米皮,压上寿龟花纹,扣在香蕉叶上,放在竹箩里,等待上锅。
孩子们最喜欢看的,是给碗糕点红。只见奶奶用温水化开瓷碗里的朱红,手指捏紧一根筷子,沾一点朱红轻轻压在雪白的碗糕中央,宛如美人额间妆。
农历腊月廿四,“灶王爷”朝天欲言事,就开始了“祭灶”。供桌上,要备足五果、六斋、三牲,奉一碗红白汤圆和一方甜粿。奶奶总是细细地叮嘱,要盛一碗“捞春饭”(家家户户开锅第一碗饭用饭铲抹得又圆又尖,插上春仔花即为“捞春饭”)敬神明,保佑子子孙孙平安如意,年年岁岁富足有余。
就是这样,每到年关,大家都抖擞着十二分的精神,除旧布新、敬天公、围炉守岁……随后,除夕也就真的到了。
(作者:福建省南安市闽南科技学院叶森岚)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闽南科技学院
责任编辑:王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