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茂部队的秘密731部队的前身

部队决定把根据地设在哈尔滨,它是今天中国黑龙江省的省会。年7月,人口为.4万人,是一座重工业城市,位于中国东北平原的中央。它是沿着黑龙江的支流松花江发展起来的。据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东北史学会的关成和先生说,“HARUBIN”的语源是从满族女真族的“家荣”转译过来的,汉译为“阿勒锦”,意思是荣誉。

部队

  年,帝俄为了实现其侵略中国东北地方的野心,把这一地区作为铺设东清铁路的根据地。同年6月9日,作为铁路建设团第9分团团长的朱柯夫亲王被看作是哈尔滨的创始人来到这里。他一度把阿勒锦改为松花江市,但是却遭到市民们的强烈反对。结果于年7月14日又改称为哈尔滨。

  哈尔滨在满语中是“渔网晒场”,在蒙古语中是“平地”,在俄语中误译为“大坟墓”等,附加的这些意思,均无历史和语言的根据。以莫斯科为样板而建设的哈尔滨在街道整齐的市中心区内欧洲风格的建筑栉比鳞次,显示出帝俄在这里曾经进行过正式的城市建设。

  从历史上看,实际的称呼是“HARUBIN”。这是正确的。作为部队的根据地,仍使用当时日本方面通用的名称——“HARUPIN”。

  继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生了俄国(十月)革命,因此,这座美丽的城市一度回到中国政府的管辖之下,但是,不久后于年9月由于发生了以谋略性的柳条湖事件为发端的满洲事变,哈尔滨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柳条湖事件为契机,早就一直企图占领满洲南部地区的日本关东军雪崩般地开始了侵略。

柳条湖事件

  关东军占领奉天(今沈阳)之后,尽管若槻内阁提出了不扩大战线的方针,但是仍然不断地扩大军事占领地域,占领了北满的吉林、齐齐哈尔,直到辽西的锦州。年3月成立了满洲国,制造了傀儡政权。

  在这个过程中,哈尔滨陷入了关东军的手中,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为止,把行政上的称呼,改为滨江省的省会。

  年在哈尔滨设置了细菌战秘密研究所——后来的关东军防疫给水部总部(通称为石井部队)。开始设置在哈尔滨市东南方的拉宾线上的小站背阴河。为了保密,称作“加茂部队”(也有人说开始时称作东乡部队)。“加茂”这两个字,是解开创设这支部队之谜的关键。

  “加茂部队”到年已变成一支大规模的秘密部队。

加茂部队

  同年6月13日,将距哈尔滨市中心区往南约20公里地区,当时称作滨江省平房镇,划定为关东军的军事特区。

  在平房附近有三屯、四屯和五屯三个村落,军事特区大致设在这三个村落的中心位置。目前,关于其所在位置,曾有种种说法和写法,但满洲部队的位置,这里是准确的所在地。

  在禁止入内的约6平方公里的宽阔的军事特区内建设大规模的军事设施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设施包括宿舍群、发电站、铁路支线、训练设施。平时可关押80-人的监狱、大大小小的许多研究室、训练用的马场、大礼堂、运动场和神社。

  军事特区周围是架设着高压电线的土墙和壕沟。“加茂部队”从背阴河和滨江迁进了这个用铁丝网围起来的大军事设施之中,那是年,但是由于是分多批进驻的,准确的日子不得而知。“加茂部队”在这里一时改称“东乡部队”。在发生诺门坎事件(年5月-8月)两年以后的年8月改用秘密番号“满洲部队”。

诺门坎事件

  在哈尔滨市以南约20公里地区建成的这一军事设施内,究竟发生了些什么事,进行了什么样的研究,当时是绝密中的绝密,是被封锁在军队厚厚的帷幕之中的。“即使是友军的飞机,擅自飞入上空时,也可以击落”。部队甚至拥有专用的战斗机。

  年12月在哈巴罗夫斯克远东军事法庭才揭露出这一部分的秘密。

  根据前部队人员们一致的证词,为了去平房附近设置关东军防疫给水部本部,必定要经过哈尔滨市内的秘密联络站。

  哈尔滨市分为新旧两大区。在新市区吉林街有一幢叫做“白桦寮”的红砖建筑,它是三层的高大建筑(部分是两层),这里就是联接部队外部和内部的秘密联络站。

  白桦寮和法国电影中常常出现的那种公寓相似,是一幢设有内部庭院的“口”字型的建筑,在入口处有大门,供部队的军用卡车和大轿车出入。队员们前往哈尔滨市时,先乘大轿车或卡车到白桦寮,在内部庭院里换上便装再出大门,前往哈尔滨市内。返回部队时则按相反的顺序来进行。

  哈尔滨市内当时设有花园小学、桃园小学、哈尔滨中学、哈尔滨女高以及作为培训满洲国官吏机构的哈尔滨高等学院等日本人学校以及许多教育设施。在这里上学的队员子弟们也是乘军用大轿车前往白桦寮内部庭院的。

  白桦寮是一种像公用大厦的建筑。除此之外,也作为若干与军队有关的机关、团体的办公室、投宿、就餐来使用,表面上是满洲国政府接收的一幢建筑物,实际上是部队的秘密联络站。不过,即使是哈尔滨市市内的日本人中也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这一点。

  从白桦寮出发,穿过哈尔滨市内,在左手方向可以看见忠灵塔,乘坐大轿车沿着宽阔的农村道路,摇晃约近一小时,通过新发屯,过五屯,来到右手方向可以看到四屯的地方就看到了与被叫做部队的航空队专用机场相邻接的、用铁丝网和土墙弯弯曲曲包围着的宽阔的一角。这就是部队的根据地。

  部队的设施大体上可划分为以下六个区:

  (一)从其形状看,叫“口”字楼,是集中设置第一部、第四部的各部门的主要大楼;

  (二)同“口”字楼相毗邻的是总务部、器材部等所在的建筑,其中设有总务部和医疗部的大楼,叫“1号楼”;

  (三)设有食堂和放映厅的大礼堂;

  (四)负责进行少年兵和从全中国各地、日本各部队集中来的卫生兵等人员训练的教育部大楼;

  (五)部队人员及其家属居住的宿舍区,叫“东乡村”,其中包括单身宿舍和部队修建的东乡神社;

  (六)在哈尔滨市滨江车站附近,还有一座第三部和诊疗所的大楼(通常叫“南楼”)。

  在上述设施中,前两区是由布满高压电铁丝网的土墙围起来的,这两栋楼通常叫“总部”。

  在“要图”中,虽然已做了标记,但在这里再次说明一下部队的组织概况:

  部队长:石井中将(-年,年3月至战争结束两段时间任职,在-年2月期间为北野少将)

  总务部:部长中留中佐(后由太田大佐接替)

  第一部:研究细菌,部长菊地少将

  第二部:研究实战,部长太田澄大佐(兼)

  第三部:制造滤水器,部长江口中佐

  第四部:制造细菌,部长川岛清少将

  教育部:训练士兵,部长园田大佐(后由西中佐接替)

  器材部:实验器材,部长大谷少将

  诊疗部:医院,部长永山大佐

  此外,部队沿苏满边境还设有四个支部和一个实验机场。即海拉尔、林口、孙吴、牡丹江支部和安达实验机场。

  在大连还有一个由安东工程师(将官)率领的满铁卫生研究所,它直辖于关东军,在同部队密切合作下,制造菌苗,并进行各种实验,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部队的支部。

  战后,人们把部队通称为“石井部队”,是由于这里的大规模设施和组织,都是根据部队长石井中将的创议而设置的缘故。

  从年建成一系列设施起,约有余人在部队从事细菌战的研究工作。其中大部分人是由日本内地大学医学部、医科大学或民间研究所派遣来的研究人员和学者。他们的身份是军队职员或工程师。

  部队里设有19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研究作业班,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课题研究组”,过去任何书刊都没有发表过它的全貌。整个组织情况如下:

  特别班:负责管理“马鲁太”

  第一部:笠原班,研究病毒

  田中班,研究昆虫

  吉村班,研究冻伤

  高桥班,研究鼠疫

  江岛班,研究赤痢

  太田班,研究炭疽

  凑 班,研究霍乱

  冈本班,研究病理

  石川班,研究病理

  内海班,研究血清

  田部班,研究伤寒

  二木班,研究结核

  草味班,研究药理

  野口班,研究立克次氏体(斑疹、伤寒等病原体)

  第二部:八木泽班,研究植物

  烧成班,制造炸弹

  第四部:柄泽班,制造细菌

  朝比奈班,制造伤寒及疫苗

  在东乡部队时,原来已经确定了这些研究班的正式编制名称,如“第一部细菌课”、“第一部病理课”等。但是东乡部队改称部队以后,完全隐蔽了正式课名,从保密要求出发,只称呼班名。

  这些班名是部队内部使用的一种“隐语”,正式编制名称是第一部下属14个课,如第一部田部班是第一课;凑班是第二课;江岛班是第四课;高桥班是第五课;石川班是第七课;吉村班是第八课;二木班是第十一课等。

  在“课题研究组”编制表最前边列出了一个“特别班”负责管理“马鲁太”。

  “马鲁太”是什么意思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4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