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安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

昆明白癜风治疗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90321/6983140.html

目前,南安市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8类79项,其中国家级保护名录2项,省级保护名录9项,泉州级保护名录34项;共有代表性传承人32人,其中省级传承人2人、泉州市级传承人26人;建有英都拔拔灯、蛇脱壳古阵法、南音、高甲戏、木偶雕刻等5个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

南安非遗民俗共有17项,国家级1个,省级2个,泉州市级6个,南安市级8个。

国家级:灯会(南安英都拔拔灯)

英都拔拔灯是一种综合民间信仰、岁时节令、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多种文化表现形式的综合民俗娱乐活动。从目前搜集资料看,拔拔灯这一民俗活动在明朝景泰年间就已规范成形,活动时间为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九晚上,活动地点为巡行英溪流域的各自然村。

英都拔拔灯以游灯为主题,结合迎神(“仁福王”神像),穿插大鼓吹、车鼓舞(俗称“车鼓眉”)、花鼓唱(一种以打击乐为伴奏的叙事歌曲捷唱形式)、“邰狮”(闽南的一种武术表模,不同于现在的舞狮)等形式,形成综合性的游乐活动。拔拔灯整个活动的程序共有十项:一是供天;二是敬神;三是缚灯;四是会灯;五是起驾;六是脱壳;七是谒祖;八是迎灯;九是回銮;十是报灯。

省级:广泽尊王信俗(南安)

诗山凤山寺所祀奉的广泽尊王,姓郭,名洪福,后唐同光初年()出生于安溪金谷。凤山寺自建寺以来,香火鼎盛,起初分炉13处,接着凤山寺周围乡村各个角落都有供奉“广泽尊王”。“广泽尊王”的崇拜活动更随南安人移居海外而外传,影响延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缅甸、文莱和泰国等国家和地区。新加坡,供奉广泽尊王的寺庙除凤山寺,还有另外15座。广泽尊王在台湾一直是最受崇信的神祇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台湾现有广泽尊王庙宇多座。

省级:田都元帅信俗(南安)

田都元帅信俗在泉州地区影响特别广泛,不仅梨园戏、嘉礼戏、布袋戏、高甲戏、打城戏、民间戏仔班、剧社也有崇祀田都元帅,而且作为挡境神分炉多达多个。

坑口宫位于福建省南安市罗东镇振兴村坑口自然村,古时为南安县十七都坑口乡(清康熙《南安县志》卷一、清乾隆《泉州府志》卷十六),是闽南一带田都元帅信仰的祖庙。“相公墓”在坑口宫对面,当地流传为雷海青之墓,年列为南安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南安坑口宫田都元帅信俗内容丰富,主要有:坑口宫科仪及传统戏剧仪俗(包括:每年农历正月十六和八月十六的朝拜戏神相公爷仪式、傀儡戏、梨园戏、高甲戏等仪俗)。

泉州市级:九日山祈风仪典

九日山祈风仪典源于九日山海神崇拜,是“海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九日山泉郡昭惠庙每年春、冬二度的“祈风仪典”,吸引了大批九日山海神的信众,对宣传、推广海上丝绸之路东端起点九日山起到重大的作用。

泉州市级:双灵菩萨信俗

双灵菩萨信俗源于南安市水头镇埕边村。民国四年《南安县志佛姑娘》《南邑三十六都埕边高氏谱牒》中皆有记载:嘉庆七年(公元年),高家姐妹双双断了红尘之念,先后绝粒成佛,遂成正果。民间中尊称佛姑娘为“两慈悲”“双灵菩萨”。

双灵菩萨信俗主要内容有:一岁四祀、信众坐暝、认契、洗甘露水等习俗。近代高僧弘一大师多次到双灵寺诵经弘法,与双灵寺结缘,从此双灵寺更加名闻遐迩。随着中国与国际交往的增多,许多华人、华侨将双灵菩萨信俗带往居住地,双灵菩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泉州市级:闽台郑成功信俗

闽台郑成功信俗是福建闽南、台湾民众尊崇怀念民族英雄—郑成功,三百多年来,逐渐将郑成功奉为神明奉祀至今,台湾同胞尊之为“开台圣王”“成功祖”“开山祖”“开山尊”。福建南平尊之为“国姓爷”,故乡南安石井尊之为“国姓公”“护国天尊”。闽台两地相关郑成功的庙堂有登记者有家,台湾就有多座主祀郑成功分灵庙,每年进香朝拜者几十万人次,特别在台湾南部,信众广泛,影响较大。

闽台郑成功信俗的内容有:⑴祭典;⑵请神;⑶晋香与会得;⑷巡境;⑸“三月三”敬祖习俗;⑹闽南传统“中秋博饼”习俗;⑦闽南传统“中秋博饼”习俗。

泉州市级:黄氏家庙灯会习俗

黄氏家庙灯会于每年正月十五,在丰州镇燕山村的燕山黄氏家庙举行。《燕山黄氏谱牒汇编(卷二).楹联》有记载:“明嘉靖四十年()南安古城修建竣工之际,知县夏汝砺于燕山元宵灯会期间,莅临参观灯会时,应族人之请即席写下楹联”。“漫道武荣州,至今犹有弦歌化;每逢上元日,到此曾闻钟鼓声”说的就是数百年来燕山黄氏家庙元宵灯会盛况的真实写照。

灯会主要内容有:1.张灯结彩;2.悬挂祖像;3.供筵祭祖;4.钻灯脚;5.讨花枝;6.乞龛前灯等。燕山黄氏家庙灯会习俗,把散居在海内外的宗亲团聚一起共度佳节,促进家乡和谐稳定发展,影响极其深远。

泉州市级:洪濑天香巡游

洪濑天香巡游是南安市洪濑镇每年于农历二月,都要举行的一种春祭仪式。行香(天香)用通俗的语言表述即是一种踩街活动。洪濑天香最早应在宋朝以后明朝以前(元朝期间)这段年间,但盛行应在明朝时期。宋时,洪濑为十九都,镇区按宫庙所在划分为四境,以关公蓬莱境为境主,举行天香踩街时间一般在二月初至中旬,顺序以蓬莱境为先,其次三境为后,这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洪濑天香巡游除摆坛祭拜外,还有“添香”“投符”“赞诞”“巡境”等活动,反映了人民祈求风调雨顺,年丰民乐的美好意愿和对幸福生活的渴盼,是一种以祈求、保安、爱乡、团结为核心内容的大型民俗活动。

泉州市级:蜈蚣阁

蜈蚣阁又叫“龙阁”“凤阁”“阁队”,是洪濑天香巡游活动中的一个民俗项目,是妆阁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依附洪濑天香巡游民俗活动的壮大而发展的。蜈蚣阁不仅活动在厦门、漳州等闽南一带,还广泛流传于台湾、金门地区,深受两岸人民喜爱,是两岸共有的民俗。

洪濑“蜈蚣阁”通常由十几块至几十块木板连接组合而成。每块木板长1.5米至2米,宽40至50厘米,称为“阁棚”;每块“阁棚”之间以活榫相接,连成一串,又可灵活转动,又于卸接榫眼处横穿一根木棍,长度超过“阁棚”宽,用作肩扛用。“阁棚”装饰得五彩缤纷,上面装置一高凳,每只高凳上坐一少年孩童,装扮成某一故事中的人物。洪濑蜈蚣阁因其造型独特、内涵丰富、乡土文化气息浓厚而深受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已成为传统的民俗活动-洪濑天香巡游必不可少的节目。

南安市级:做功德

“做功德”,就是请僧道为死者“追荐”,但活动内容已经大大超出了原来仅仅诵经拜忏的范围,形成了一整套充满民俗文化内容丰富的系列活动。

南安市级:南安盘花

著名侨乡南安市旧式婚俗中盛行的盘花专用于下聘,陪嫁及新郎房中的家具装饰。盘花就是放在盘担里的纸花,属于民间剪纸中的喜花范畴。其内容多是由双喜、多寿、长寿、吉祥鸟纹样分别构成,寄托人们追求吉祥如意和对新人“相亲相爱、白头偕老”的亲情祝福。

南安市级:官桥牛墟习俗

官桥牛墟历史悠久,成为全国闻名的耕牛集散地市场。它始于清乾隆年间(公元年),由上曾村人曾尚潭和一名东头村人(名佚),迁至官桥蓝桥城隍公宫边。年因城隍公宫建设之需,又迁往官桥往晋江路边龙眼树下,年迁至村(现址)。官桥牛墟每月农历初三、初六、初九、十三、十六、十九、卄三、卄六、卄九日为牲畜赶墟日,墟日交易有牛、马、猪、羊、骡等牲畜,但主要是牛的品种最多。官桥牛墟以耕牛交易量最大、品种多、经营时间长而闻名,号称全国第二大墟,在福建乃至全国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南安市级:住宅风水习俗

住宅风水习俗在南安一带特别盛行,住宅风水习俗依然保留完整。住宅风水习俗涵盖环境、建筑、规划、水文、美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与闽南人的生息、繁衍、迁徙、安居、出行、婚嫁、丧葬密切关联。风水习俗基本程序:阳宅风水程序复杂繁多,要领、秘诀多,简单概括为:(1)观察地理定地点;(2)测定座向选位置;(3)因人而布局、择日。

风水习俗基本要素:(1)观察地理形势;(2)因地制宜;(3)勘测地质;(4)依山傍水;(5)水源分析;(6)坐北朝南;(7)顺乘生气;(8)适中居中;(9)普遍绿化;(10)改造风水。

南安市级:石泉院中秋敬老宴

石泉院,位于英都石山村将军山脉鹧鸪寨下,是英都古代仅存的八院之一。有碑文载:石泉院始建于宋初开宝年间(公元—年),几经兴衰,到了清康熙十五年(公元年)被山寇焚毁,武生洪宝基主持重建。

石泉院中秋敬老宴是从清朝延续至今的。康熙十七年,当地武生洪宝基主持重修石泉院,并倡导每年中秋于石泉院宴请七十岁以上的长者和有学之士,以此来弘扬尊老敬贤的风尚。这个风俗代代相传,成为镇上重要的传统,直到民国末年因为兵荒马乱才被迫中断。年,在海内外众多洪氏宗亲的倡导和捐助下,恢复每逢中秋节举行敬老和奖学活动的传统。

南安市级:攻炮城

攻炮城,流传于闽南、台湾,是从古代军营活动演化而来。当年郑成功在闽南操练水师,部将洪旭创作这一游戏,让士兵抛掷、锻炼瞄准技巧,提高作战能力。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该游戏也在台湾流传,数百年来,成为闽台民间春节不可少的游戏项目。

炮城用竹子扎成圆形骨架,比脸盆稍大,周围环绕一串长长鞭炮,它象征古代城垣,炮城制好后,悬挂在空旷处,约两层楼高。攻城开始时,炮手们将各自事先准备好的鞭炮点燃,对准炮城,谁幸运将自己抛掷的鞭炮触发了城垣上的炮蕊,引发炮城大爆炸,就为胜者,可获得丰富的奖励。

南安市级:祭祖习俗

祭祖习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节日。闽南祭祖(阜阳苏氏)为盛大祭祀祖先的活动,阜阳开族以来耒年年有之,通过点灯祭祖活动,缅怀列祖先贤,鼓励嗣裔弘发先人美德,启示后建功立业,耀祖光宗,具有重大意义。

康美阜阳苏氏宗祠位于梅元村,始建于宋理宗年间,由十世祖一鸣公建。祭祖仪式以追思祖德的族祭最隆重,要挂红灯、贴红联、搓红丸、穿红衣,设主祭、陪祭、司仪,奏鼓乐,放鞭炮,上香,献花,上供,敬酒,读祭文,跪拜,有的也请僧道做法事。如墓祭或进主,有的还出动仪仗、披红绶带、立碑纪念。祭祀结束,各户带“烘炉火饭”回家。

南安市级:土地公信俗

在闽南,土地公被百姓视为地方居民守护神,是财神、福神,尊称为福德正神,将其供奉在厅堂或商铺,于每月初二、十六烛台、供品祭拜。土地公成为闽南地区享受人间烟火、牲礼、金楮最多的神祇,与闽南本土诸多地域文化元素相糅合,逐渐演化民间传统习俗。

祭祀土地的规矩是相沿成习、众从为俗。据《洪濑镇志》(年版)载:旧时在众多的民间节日中,就有“龙抬头”节(指农历二月初二日)。每年二月初二日土地公生日时,四都岭口(即九峰岭)土地公庙举行土地公祭拜仪式,洪濑以及周边的乡镇、泉州北门外等地善男信女前来进香、问卜等。据记载,九峰岭土地公祭拜仪式始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多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1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