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一座城市最具吸引力的品质。
深入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用好用活“党建+”社区邻里中心、持续发力推进乡村振兴……今年以来,泉州市把文明创建工作与实施“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结合起来,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聚焦民生改善、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治理效能,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城市的文明底色更加鲜亮。
行走在泉州,目之所及,整洁的城市街道、和谐的居民小区、美丽的乡村、星罗棋布的绿地公园、缤纷多彩的生活场景,都是泉州这座世界遗产城市的一个个文明剪影。
□泉州晚报记者庄丹丹通讯员卢远远
群策群力的创建机制
抓住夯实创建机制这个基础不放,把文明城市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写入党委政府工作报告,列入党政领导班子考核内容,融入城市建设管理各个方面,建立市委书记、市长担纲挂帅的文明委和创城指挥部,创城指挥部下设“一办九组”。
出台深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5个配套实施方案、《文明城市创建考评办法》,建立落实周巡查、月测评、综合性模拟测评、市民文明巡访团巡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暗访、约谈、会商、通报等9项常态化工作机制。
出台《泉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泉州市机动车停车管理条例》《泉州市中心市区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泉州市文明行为促进办法》,运用法治方式解决城市治理顽症难题。健全创城挂钩制度,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创建工作“大合唱”局面。
持续持久的创建氛围
抓住营造舆论氛围这个关键不放,以“文明刺桐城有礼泉州人”为主题,持续强化城市文明宣传。编印《泉州市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泉州志愿群英》《市民文明手册》等画册丛书。
“当好主力军文明我先行”“喜迎二十大共建文明城”“文明出行清净你我”等系列主题宣传异彩纷呈。海丝、南音、妈祖、郑成功、惠安女、闽台缘等城市文化品牌宣传方兴未艾。具有泉州地方特色的“志愿情·泉州红”“爱心厨房”“爱心午餐”“点亮家园”成全省品牌。坚持32年的“四海一家亲”外来工通宵晚会、坚持13年的“闽台对渡”“暑期活动营”“海上枫桥”在全国得到宣传推广。人被评为中国好人、福建好人,人荣获市级以上道德模范称号,在全省率先建成道德模范馆。
共建共享的创建载体
抓住提升市民素质这个核心不放,牢牢把握主流意识的主导与强势,搭建小山丛竹、一峰书院、刺桐讲坛、华大讲堂等平台,用新思想照亮人心,立起信仰,汇聚磅礴的奋发力量。
积极倡导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上网、文明餐桌、文明经营、文明用语等行动,弘扬文明健康、绿色环保新风尚。举办学习节、邻里节、文化周、戏剧节等系列活动,打造“家乡红馆我代言”“温陵人家”“和美泉州”等影响力、引领力强的创建载体。公共文明引导志愿服务、“诚信经营示范街区”“文明餐桌·公筷公勺”等项目走在全省前列。参加全国社区网络春晚获奖节目数量连续领跑全省,实现“七连冠”。发起的寻找罕见血型(孟买血)志愿行动引起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