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宝宋元泉州第一站九日山祈风石刻泉州晚

开栏语

一方方石刻,刻文记事,凝固历史;

一座座古桥,连通古今,传承文明;

一处处宫庙,寄托信仰,传递情感;

一个个遗址,书写繁华,铭记荣光。

千年前的泉州,是史料中梯航万国、舶商云集的东南巨镇,是世界旅行家笔下富庶无双的国际大都会,是10-14世纪世界海洋贸易网络中高度繁荣的商贸中心之一;千年后的泉州,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展现了中国完备的海洋贸易制度体系、发达的经济水平以及多元包容的文化态度,是宋元中国与世界的对话窗口。

这里的一桥一寺写满了故事,这里的古窑老砖见证了历史。在依次走过西街、东街、中山中路、中山南路后,今天,我们携“刺桐藏宝图”再出发,探访“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寻宝“宋元泉州”。

■本期执行:张素萍许钹钹

王柏峰林灿鑫

■手绘图:樊云均

第一站:九日山祈风石刻

时光重回年,时值南宋淳熙元年十二月初一日。

九日山下,通远王祠,檀香缭绕,鼓乐喧天;九日山前,晋江江面,舟舶遮江,旗幡蔽日。市舶提举(相当于现在的海关关长)虞仲房,偕同幕属洪子用、朱彦钦,以及赵德季、赵致孚等皇族成员,来到延福寺旁的通远王祠。祭坛上,已摆好羊、猪、酒等祭品,他们上香、奏迎神曲,虞仲房宣读祈风文,向海神通远王祈风。

这是遵照旧例举行祈风祭海的祭祀仪式。为鼓励商舶来泉贸易,在泉州负责海外贸易管理的国家专员、地方官及皇室成员,每年举行祈风祭典。待祭典完成,他们登游九日山,把祈风的经过镌刻于石上。于是,一方现存最早的祈风石刻“出炉”了。

这只是九日山上10方祈风石刻诞生的一抹掠影。在以“山中无石不刻字”著称的九日山,其东西双峰崖壁上,10方宋代航海祈风石刻,吸引了世界的眼光。这些全国绝无仅有的瑰宝,记载了年至年间的官方祈风盛典,是世界仅存的为往来商舶祈求顺风和平安的文字记录。

10方碑文中,记载历次参与祈风活动的市舶司官员共9人,泉州地方军政要员共58人,有18人为皇族。这也说明祭典由官方主导,体现了宋代市舶司制度下,国家力量对海洋贸易的倡导和管控。

跨越数百年,一方方石刻,铭记城市记忆,留下可供触摸的人文脉络,是凝固在崖壁上的史书,也是宋代航海文化与海神信仰的重要物质遗存。

记者见闻

名山多古迹78方石刻记录历史

南安市丰州镇,晋江中游金溪北岸,距离泉州城区7公里的所在,九日山祈风石刻在一片苍翠山色的掩映下,更添了几分书卷气和沧桑感。3月13日上午,记者一行驱车来到以“山中无石不刻字”著称的九日山。

正是早春时节,山脚下的延福寺旁,嫣红的木棉花缀满枝头。穿过寺庙,徐步而上,绿树成荫,鸟鸣阵阵,山中“山、寺、溪、桥”交相辉映,一步一景。在泉州,九日山古迹遍布妇孺皆知,无论是多年前印度高僧拘那罗陀译经之处,还是宋代祈风石刻群和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所留摩崖题刻,抑或是秦君亭、姜相台等“三十六奇”遗景,都写满了历史的厚重。

众多石刻群中,以现存的78方宋代以来的石刻最为珍贵,其中有10方12—13世纪的祈风石刻,是世界仅存的为往来商舶祈求顺风和平安的文字记录。

“你看,这就相当于那个时代的官方微博,虽然文字不长,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新闻五要素’很齐全。”原九日山文管所所长胡家其指着其中一方石刻风趣地介绍,这是全山现存最早的祈风石刻,也是珍贵的书法艺术资料。记录的是南宋孝宗淳熙元年,泉州市舶司虞仲房率领众幕僚到延福寺侧的通远王祠举行祈风典礼。

在胡家其的讲解下,一方方石刻的历史生动了起来:“舟舶遮江,旗幡蔽日,香烟缭绕,鼓乐喧天”是祈风仪典进行时的盛景;“彝典云何哉”是对国运维艰、朝局风雨缥缈时的感慨……每一方石刻,都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档案,记录了宋代海洋贸易与季风的周期性等历史信息,弥足珍贵。

专家讲述

10方祈风石刻解开国家彝典密码

“宋以来的石刻共78方,其中宋代航海祈风的石刻有10方,记载了年至年间的官方祈风盛典。”随着九日山文保中心主任何春燕的讲述,一段关于宋代祈风彝典的历史文化密码随之解开。

数个石刻“之最”还原祈风“国典”

这10方祈风石刻分布于九日山东、西两峰,东峰2方、西峰8方,其中记载冬季启航祈风的有6方,记载夏季回航祈风的有3方。这些祈风石刻,皆记述了时间、地点和参加者。文字为媒,镌刻为证,考古专家们由此析出祈风石刻数个“之最”——

时间最早的为南宋淳熙元年(年);时间最晚的是南宋咸淳二年(年);记载参与人数最多的是“南宋章梾等祈风石刻”,至少17人参加;祈风文字数最少的是“南宋赵师耕祈风石刻”,全文24字;唯一一方记载一年两季祈风的是年的“南宋林枅等祈风石刻”;唯一一方既记载祈风又记载求雨的是年的“南宋方澄孙等祈风石刻”。

石刻上的文字,有的虽寥寥数字,却字字精绝、内藏玄机,背后是鲜为人知的史海珍闻。比如:“遵令典”意即遵照法令,说明祈风是官方正式的制度;“修故事也”,说明祈风是由来已久的制度;“待潮泛舟而归”,说明宋时海潮可直达九日山下,参加者可乘船而返;“遵彝典也”,以及两知泉州的真德秀点明祈风乃“国有典祀”,均证明祈风在南宋已是国家祭典……

参与者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10方碑文中,记载历次参与祈风的市舶司官员共9人,泉州地方军政要员共58人,有18人为皇族。从皇族宗室,到泉州郡守、通判、左翼军统制,再到提举市舶、提舶市丞,一个个今人颇感陌生的官衔,证实了祈风祭典的“官方属性”,佐证了典礼规格之高、分量之重。

“这些珍贵的石刻历史档案,体现了宋代市舶司制度下国家力量对海洋贸易的倡导和管控。”何春燕表示。

敬祭海神求赐风祝祷商舶扬帆通航

那么,为何选在九日山祈风?答案与泉州古代海外交通贸易分不开。

回拨时针数百年,九日山前的梁安港古渡,一江晋水浩荡东去,波通外海。早在南朝,这里就是著名良港,是泉州最早的对外交通港口之一,一艘艘海船从这里扬帆起航,远涉重洋。彼时,印度高僧拘那罗陀乘船至此,在九日山译经三载,为这一方异水奇山平添一抹瑰丽。

随着古刺桐港日渐兴盛,宋代泉州出现“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海外贸易成为国家的重要财源。年,福建提举市舶司在泉州设立,管理进出口船舶,实行“抽解”“博买”等职责,治理港口的同时,招徕、接待、管理外商。

“当时只能凭风远洋,中外商船,夏御东南风而来,冬乘西北风出海。官府为迎送蕃商首领,鼓励来泉贸易,每年举行祈风祭典,敬祭海神,向通远王祈求赐风。”在胡家其的讲述下,一幅官方祈风祭典的历史画卷渐渐展开——

九日山下,通远王庙,檀香缭绕,鼓乐齐喧;晋江江面,中外商船,舳舻相衔,帆篷如云。在泉州负责海外贸易管理的国家专员、地方官以及皇室成员等盛衣毕至,祭坛上陈列羊、猪、酒等祭品,众官上香,奏迎神曲,宣读祈风文,向海神通远王祈求赐风,让商舶往返畅行。仪式非常隆重,待礼成后,参与者在延福寺宴饮,乘兴登游九日山,再将祈风的经过镌刻于山中岩壁间,留下不朽的记录。

往事越千年。如今,这些凝固古老海神信仰的祈风石刻,是泉州作为宋元时期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城市记忆,也是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管理制度的缩影,还是古代世界文明通过海洋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它所承载的开放包容、和谐共赢理念,为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宝贵借鉴。

护遗者说

32年“守山人”一人护遗全民护遗

举世瞩目的九日山祈风石刻,全国绝无仅有的瑰宝,“沉默的石头”一旦说起话来,整个世界都熠熠生辉。然而,年一个雨天,独自撑伞在九日山绕了两圈的胡家其,心中却满是疑惑,“这么一座不起眼的小山,为什么会吸引世界的眼光呢?”当时他不曾想过,自己将用32年的守山生涯将答案向世界宣告。

惊艳世界联合国考察团立碑盛赞

年,泉州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点,“国保”九日山是重要的考察点之一。彼时,原系南安市高甲剧团民乐演奏员的胡家其,正停薪留职“下海”,是厦门一家外资企业总经理,每月拿着元港币的高薪。然而,一纸命令让他回到了南安,“搞好石刻整理、准备迎接联合国考察”。犹豫了三个月,他还是接下了这个月工资仅38.5元,但“对泉州来说非常有世界意义”的任务。

保管员、接待员、卫生员、讲解员、防火员……看着眼前一片荒芜的九日山,那几年胡家其身兼数职,起早摸黑修桥铺路,拆掉鸡圈猪圈,修葺九日山。而最难最重要的还是石刻,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他专程找到泉州海交馆研究员李国清请教,研修各种与九日山有关的书,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完成了石刻清洗和描红,“描完一方石刻至少两天,一次得花3个月”。32年来,这样的工程进行了五次。

终于,年2月16日,九日山迎来“大考”!当天,来自非洲、美洲、欧洲和亚洲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队员30多人,乘坐阿曼苏丹提供的“和平号”考察船来到这里。

“OK!OK!Verygood!”胡家其忘不了,考察队员一见九日山便盛赞不已,并留下目前九日山唯一的一方英文石刻,上面写着:“作为朝圣者,我们既重温这古老的祈祷,也带来了各国人民和平的信息,这也正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对话之路综合研究项目的最终目的。为此,特留下这块象征友谊与对话的石刻。”

自发组织周边村民重现祈风祭典

九日山就此在世人眼前闪耀,而胡家其的使命却没有就此结束。相反,九日山成了他往后生命中难舍的情缘。年、年、年……联合国专家学者先后前来九日山13次,胡家其接待了11次。守山32年,他接待了来自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迪安博士等都因他出彩的“解读”,对这座山着迷不已。

胡家其也成为周边村民眼中不折不扣的“山神”。也许是受他影响,也许瑰宝自有的力量,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守护文化遗产的队伍。他们制定《丰州镇旭东村九日山遗产保护村民公约》,主动支持遗产保护管理工作。为让人们更直观地了解祈风石刻,年起,多名村民晚上排练,自发参与《九日山祈风仪典》仿古表演。后来他们还将祈风仪式表演做成文化长廊,人们一走进九日山,通过文化长廊就能感受这一古老的仪典。

与山为邻,以石为伴,胡家其对九日山一草一石如数家珍。去年,他从九日山文管所所长的位置退休了,但他与九日山的缘分远未结束。

文物保护大事记

年,九日山祈风石刻、石佛和石佛亭被列为首批省级文保单位;

年9月,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拨专款,委托南安县人民委员会文化科,对九日山摩崖石刻进行保护修整;

年2月,南安县文物管理部门在九日山建立文物保护小组;

年8月,南安县政府发布《关于加强九日山文物保护区管理的通告》;

年6月,南安县成立九日山摩崖石刻文物保管所;

年1月,国务院公布九日山摩崖石刻为第三批国保单位,同年竖立保护标志碑;

年9月,福建省政府公布了九日山摩崖石刻保护范围;

年10月,南安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强九日山文物保护管理的通告》,制订保护措施;

年,福建省文物局建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日山摩崖石刻记录档案》;

年1月,南安市成立南安市九日山文化保护管理中心。

相关新闻

★《祈风文》(节选)

惟泉为州,所恃以足公私之用者,蕃舶也。舶之至时与不时者,风也;而能使风之从律而不愆者,神也。是以国有典祀,俾守土之臣,一岁而再祷焉。……舳舻安行,顺风扬颿,一日千里,毕至而无梗焉。是则吏与民之大愿也。——泉州太守真德秀

★现存最早的祈风石刻

原文:淳熙元年,岁在甲午季冬朔,吴人虞仲房帅幕属洪子用、朱彦钦、赵德季、赵致孚,祈风于延福寺通远祠下,修岁祀也。与者许称叔、吴景温、闻人应之、赵子张。

译文:淳熙元年岁次甲午()十二月初一日,江浙人虞仲房带领幕属洪子用、朱彦钦、赵德季、赵致孚(等人),到延福寺侧通远王祠祈风。这是遵照每年旧例举行祈风祭海的祭祀仪式。参与者:许称叔、吴景温、闻人应之、赵子张。

★字数最少的祈风石刻

原文:淳祐丁未仲冬二十有一日,古汴赵师耕以郡兼舶,祈风遂游。

译文:淳祐七年岁次丁未()十一月廿一日,开封赵师耕以泉州郡守兼市舶司提举身份祈风礼成之后游览(胜区)。

★唯一记载祈风又求雨的石刻

原文:宝祐戊午四月辛卯,莆田方澄孙被旨摄郡兼舶,越十有八日戊申,祈风延福,寿阳纪智和、开封赵梦龙、三山彭樵、王广翁、赵时僠、豫章李宏模同会,遵故事也。时农望方切,并以雨祷,瓣芗谗兴,霢霂随至。乃书于石以纪之云。

译文:宝祐六年岁次戊午()四月辛卯日,莆田方澄孙,接受圣旨代理(泉州)郡守兼市舶司提举,过了十八日戊申(日),到延福寺祈风。寿阳纪智和、开封赵梦龙、福州彭樵、王广翁、赵时僠、豫章李宏模等人一同聚会,遵照以往例行的事。当时农夫望雨心情刚切,兼以祷雨。果品香花才开始陈列,蒙蒙细雨随之而来。于是在石上刻写以纪这件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5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