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之城,东南亚文化之都,全国文明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简称文明城市,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坚持科学发展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举止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反映中国大陆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称号。全国文明城市是中国大陆所有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一个,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目前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

本期第二篇:泉州。

年2月28日,历经20年不懈努力,泉州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为“东亚文化之都”锦上添花。年11月14日,时隔近3年,泉州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查,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泉州,福建省下辖地级区划,简称“鲤”,别名鲤城、刺桐城,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宝岛台湾,辖四区、三市、五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是福建省确定做大做强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是列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

泉州素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泉州,周为七闽地,历年来出土的西周礼乐器和原始壁画,反映了二、三千年前泉州原住民古闽越族人的原始舞蹈风貌。唐朝中期以来,中原人南迁入泉;唐、五代时,不但城郊东湖常有游宴歌舞的记载,南安云台山下还建有常设性歌舞院馆。宋、元时代,泉州成为“市井十洲人”的“富洲”、“乐州”。官府甚至不得不出榜喻民“莫贪浪游,莫看百戏”。明、清时代,泉州地方戏曲、民间歌舞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泉州保留的戏曲文化遗产,有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嘉礼”戏等剧种,其中较为出名的有:南音、北管、梨园戏和“提线木偶”。

泉州方言是泉州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泉州历史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的泉州方言曾是闽南方言代表。泉州当地的语言是闽南语。

泉州是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是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国际花园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获得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拥有著名的泉州十八景。泉州最早开发于周秦两汉,公元年始置东安县治,唐朝时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被马可波罗誉为光明之城,宋元时期为东方第一大港,曾有“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之盛景。泉州素称世界宗教博物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

泉州是侨乡和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分布在世界个国家和地区的泉州籍华侨华人万人,旅居香港同胞70万人,旅居澳门同胞6万人,台湾汉族同胞中44.8%、约万人祖籍泉州,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落户泉州。截至年,泉州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4个区,代管晋江、石狮、南安3个县级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5个县,市政府位于东海街道海星街泉州市行政服务中心。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省级40处。西晋年间~~~安史之乱(年左右)中原发生五胡乱华,河洛人衣冠南渡,定居于晋江、洛阳江两岸,泉州自此兴起。迄今泉州部分家族的姓氏对应一个或多个郡望堂号,代表了泉州人的古代中原来历。唐、宋、元朝,泉州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大港,当地人们普遍信仰宗教,各种宗教的雕像、寺院、教堂林立。古代泉州河洛人民信仰道教,至唐朝时期佛教则更为鼎盛。宋、元时期的泉州,对外贸易发达,因此也有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信仰的天主教、景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等,故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泉州迄今保留着大量的历史文明,主要的代表有汉族原生态曲艺“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提线木偶、布袋戏等。

多年前被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称为“光明之城”的泉州,在中世纪有着多年的辉煌。“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行走在城市中间,千古遗风依然会在不经意间多次闪现,既古朴清雅又精致婉约,既内敛深沉又舒展奔放。泉州18景:清水岩、清净寺、东湖公园、五里桥、蔡氏古民居、府文庙、开元寺、崇武古城、洛阳桥、牛姆林、清源山、西湖公园、深沪湾、天后宫、黄金海岸、仙公山、岱仙瀑布、郑成功史迹。。

涂门街:又叫“土门街”,因传储存、输送建造东西塔土石方而得名。涂门街位于泉州市区中心地带,东起温陵路,西至中山路,全长米,是集商贸、旅游、文化等为一体的繁荣地段。在这条长仅余米的街道上,有着众多的“海丝”文物群,分布着13处宋元文化遗存———清净寺、孔子文庙、通淮关岳庙、东观西台、祖闾苏、世家大厝、棋盘园、东鲁巷、三十二间巷等。涂门街的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泉州宋元时期的繁荣景象。改造后的涂门街秉承泉州闽南古建筑的风格,又与现代建筑有机结合。涂门街是泉州最有商机、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入选全国第一批“购物放心一条街”、“诚信一条街”。

安平桥:俗称“五里桥”,横跨晋江安海镇与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始建于宋绍兴八年(年),经13年建成。为花岗石砌成的石墩石梁桥,是我国古代首屈一指的长桥,素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驰名海内外,经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长米,有方形、船形、半船形的桥墩个,桥面宽3-3.8米,桥板长度5-11米不等,最重达25吨,两侧有石护栏;桥上有亭5座:桥东“超然亭”,桥西“海潮庵”,桥中“泗水亭”,两头各设路亭一座,供游人憩息。“泗水亭”,俗称“中亭”,亭前石柱上有“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楹联一对,立有两尊石雕将军;亭侧保存历代重修碑记14方。西端桥亭留有清代重修碑刻,东端有五层六角楼阁式仿木结构白塔一座。历经年沧桑,安平桥成了“陆上五里桥桥”。—年国家拨款进行维修,宋代原貌得以恢复。

洛阳桥:又名万安桥,位于泉州洛江区桥南村与惠安县洛阳镇交界的洛阳江入海口处。它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洛阳桥是中国首座海港大石桥,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蔡氏古居:位于南安官桥漳里村,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主要由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年间(年)至宣统三年(年)兴建。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单体建筑多为三进或二进五开间的布局。随处可见的木雕、泥塑、砖雕及石雕,工艺精美,多数采用透、浮、平雕等手法。雕琢内容丰富多彩,有禽兽、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图案古博。古民居精美的雕饰,不仅集中表现了闽南成熟的雕塑艺术,而且反映了受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被誉为“闽南建筑的大观园”。

府文庙:位于鲤城区中山路泮宫内。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初年(年),后移他处,大观三年(年)迁回原处重建,现有建筑仍保持清初原貌,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孔庙.

开元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点。地处市区西街,始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二年(年),原名“莲花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为现名。全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规模宏大,构筑壮观,景色优美,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

崇武古城:崇武古城位于惠安县东南海滨,濒临台湾海峡,系明洪武二十年(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为抵御倭寇所建。隆庆元年(年)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视师崇武,北城门横眉石刻“威镇海邦”传为戚所书。清顺治八年(年)郑成功驻此抗清,传有“马蹄石”遗存。

清源山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北郊,俗称“北山”;又因峰峦之间常有云霞缭绕,亦称“齐云山”。面积62平方公里,主景区距泉州城市区3公里。清源山是闽中戴云山余脉,峰峦起伏,岩石遍布,盎然成趣,是天然胜景。清源山海拔米,山脉绵延20公里,象形岩石,千姿百态,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是泉州四大名山之一。

闽南的小吃自古就十分有名,早在唐代泉州已是我国四大商港之一,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到宋元时期一跃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人员和文化交流也促进了中外饮食文化的交汇,历代闽南厨师都善于利用丰富的物产烹饪别有风味的菜肴。由于泉州具有独特的闽南民俗文化,各种庆典礼仪繁多,婚丧喜庆、敬神祀祖、馈赠亲友都少不了风味小点心。因而许多普通家庭都能制作百寿龟、白米龟、碗糕、碱粽、芋果、元宵丸、桔红糕、绿豆饼、嫩饼菜等日常小食点心,不仅造型美观,而且味道清淡鲜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4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