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的龙山寺位于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号,主祀观世音菩萨,为典型的神佛合一的寺庙,是台北三大寺庙之一,也是台北第一个被列为二级古迹的寺庙,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正纪念堂并列为台湾三大旅游胜地。
全寺屋顶嵴带和飞檐,有龙、凤、麒麟等吉祥动物造型,装饰以彩色玻璃瓷片、剪粘和交趾陶,色彩瑰丽,堪称台湾特有剪粘艺术之精华。
龙山寺始建于清乾隆三年,于清乾隆五年二月八日落成。当时台北万华一带的居民以原籍福建省晋江、南安、惠安三县的移民居多,生活在万华的福建人被统称为三邑人或顶郊人。他们为了求助神灵的庇护,一起赴晋江县安海乡恭请观世音菩萨分灵到台湾新建了龙山寺,从此三邑人以龙山寺为中心创建了台北北郊、全郊等商业同业组织,向大陆输出农作物、布匹、砖石、金银等货。同一时期台湾有名的地理师张察元先生查看风水后说龙山寺是美人穴,需设一面镜子,于是寺院在寺前掘了一口池塘,作为观音佛祖的镜面。
后来,由于地震水灾等的破坏,殿堂经历了多次维修。日据时期,太平洋战争中龙山寺的中殿和右廊均遭飞机炸毁,唯独观世音佛祖像却丝毫无损,消息传出,一时间远近的信徒都来观拜,视佛像为神迹。
民国九年龙山寺的住持福智和尚,将七千两百元私款捐出整修龙山寺。在他的真诚感召下,民众尽向捐款,使龙山寺得以进行大规模翻修。此后又经过多次整修改建,才形成了今日融合了清代近现代和日式风格建筑艺术的龙山寺。
龙山寺总面积余平,坐北朝南,为中国古典的传统三进四合院宫殿式建筑,寺院由前殿后殿左右护室及中央正殿组成,布局稳持,俯瞰成回字形。龙山寺的殿堂宏大,雕饰精美,使得整座寺庙仿佛是由千万件石雕、木雕、瓷雕所镶成的宏丽的雕刻集合体。
龙山寺前殿由道家初创,规模雄伟,雕塑精致,冠于全台。两百年来,前殿先后经历大地震、暴风雨和白蚁侵蚀,后由住持福智大师,率先捐资信众集资修复,而奠定了今日龙山寺规模。前殿分为三川殿、龙门厅和虎门厅,共十一开间,屋顶为歇山,断檐式各自独立。三川殿内有铜铸蟠龙檐柱同一对,出自大师洪坤福和李禄星之手,雕工精细,栩栩如生,全台湾仅此一对。正面墙堵由花岗石与青斗石混合凿构而成。所述故事大多出自三国演义和封神榜,图像生动,再加以中国吉祥图案装饰美不胜收。龙虎门厅各三开间,突出展现了石雕雕琢的各种技巧,线雕透雕浮雕、阴雕、浅浮雕等作品比比皆是。
穿过前殿,迎面即是大雄宝殿,殿顶为歇山重檐式,四面环绕走马廊,共有四十二根柱子,殿外墙堵留有多幅著名书法家石刻,殿内、屋顶、螺旋藻井全斗拱筑构而成,,未用一钉一铁。神龛雕工精细富丽堂皇,正极中央至宝塔一角装饰华丽的龙凤剪贴。石柱上有马头造型雕刻,殿前大香炉顶部是一个大力士人物造型,极为有趣。殿内正中神龛端坐着面容肃穆圆融的观世音菩萨塑像,左右神龛供奉着持如意与莲花的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
后殿屋顶为歇山重檐,两翼为硬山单檐,屋脊有代表多子多财和长寿的泥塑剪粘。后殿主寺妈祖左配钟楼,右配鼓楼、晨钟暮鼓。钟鼓楼屋顶采用攒尖盔顶式,呈扁六角形,造型独特,左右护士供奉着关帝圣君、文昌夫子、四海龙王、十八罗汉、城隍爷、祝生娘娘、土地公等神像,各大宗派的神祗在此云集,为典型儒教、道教诸神佛混合供奉的寺庙,因此龙山寺被称为众神的集今所,信徒们各取所需,成为宗教活动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