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唯物史观和阶级论
(红楼梦综合评述系列九)
《石头记》成书时,马克思还没有出生。然而我却要说作者借贾雨村发表的应运而生、应劫而生的观点,是作者对历史的认识,是唯物史观的一个小侧面,即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曹雪芹的唯物史观
很多读者可能要持坚决反对态度,唯物史观是后来的提法,作者生活的时候根本没有这一概念。说得一点也没错,但我们得承认,中国真真切切地是文明古国之一,思想上并不比任何一个国家落后多少。同样的思想,在别国产生,同时也可能在中国产生,佛学思想未传入中国时,我们国家早就过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思想碰撞阶段,这些思想与佛学思想的终极目的,难道不是殊途同归的吗?唯物史观这一概念不管当时存不存在,但观念、认知是的确存在的。概念仅是一个名词而已,就如以前没有哲学这一概念,但中国并不缺少哲学思想一样。
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理论,也是科学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历史的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质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其中的一个观点认为: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简略来讲就是任何个人对于历史的发展都起作用,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历史的形成;从质上说,有的人从正面影响历史的进程,有的人从反面影响历史的进程;从量上说,个人的作用有大小之分。作者所言应运而生之人,所指即杰出人物,是能够反映时代要求、代表进步阶级利益、对社会发展起重大促进作用的历史人物;所言应劫而生之人,所指即反动人物,是逆历史潮流而动、代表腐朽没落阶级利益、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的历史人物。
作者所论:“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挠乱天下;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已对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作了分类,并且分别指出了他们的差别和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所列应运而生的人物,如尧、舜、禹、汤、周文王、周公旦、召公奭、孔子、孟子、董仲舒、韩非子、周敦颐、程颢、张骞、朱熹,都是对社会发展起了重大作用的历史人物。所列应劫而生的人物,如蚩尤、共工、桀、纣、秦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都是或多或少阻碍了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物。从这一点上来看,作者的观点,与历史唯物史观的观点,无疑是相同的。
作者认为,当前是运隆祚永之朝,太平无为之世,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至朝廷,下及草野,比比皆是。按照作者的写作习惯,后半部《石头记》,自然就是残忍乖僻之邪气,荡溢于光天化日之中,与灵秀之气搏击掀发。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就如《三国演义》总结的一样:“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状态时,社会的发展必然进入下一个更高级别的阶段。量变的积累过程中,要么应运而生的人物(杰出人物)起主动作用,要么应劫而生的人物(反动人物)起主动作用。杰出人物起主动作用时,运隆祚永、太平无为;反动人物起主动作用时,社会动荡、生灵涂炭。
唯物史观认为,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是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石头记》的后半部,不仅仅是一个家庭衰败的问题,是“合久必分”的问题,也是阶级斗争的状况,更是国家政权更迭的情形。所以这才是曹雪芹在《石头记》的流传过程中,没有将后半部传世的根本原因。如果仅是一个家族的衰败,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是家常便饭的问题,绝不会引起朝庭的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