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泉郡舟船史浩荡千古风泉州网

泉郡舟船史浩荡千古风“每岁造舟通异域”,造船和远洋技术的日趋完善,让“闽籍商人”雄起天下,闽南人经商和移民的履痕遍布全世界;泉州的世界文化遗产点多数也折射出了当年舟船技术水平日益发展的影子福建渔船船模(陈起拓摄)泉州“鱼鳞册”结构复原船(资料图)福建自古即有“闽在海中”的说法,境内河溪纵横,既有闽江、晋江、九龙江和汀江四大河系,又有霍童溪、木兰溪等溪流。曲折的海岸形成了诸多天然的良港,也形成了福建“非梯航不通”的地理环境,闽地造船由此应运而生。尤其是泉州,凭借发达的造船业和商贸业,在宋元时期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与世界近百个国家有海上贸易往来。如今,泉州22处世界文化遗产点中的九日山祈风石刻、市舶司遗址、德济门遗址、天后宫、真武庙、洛阳桥、安平桥、顺济桥遗址、江口码头、石湖码头、六胜塔、万寿塔等,也折射出了当年舟船技术水平日益发展的影子。宋元泉州海外贸易的兴盛,从根本上受益于其水陆联运交通网络方面的飞跃式发展,其中舟船的发展同样功不可没。新中国成立后,学术界一直呼吁,要建立中国自己的船模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简称“海交馆”)承担起这份重任。据东南卫视近期播出的专题片《习近平与福建文化自然遗产》报道,上世纪90年代,海交馆启动大规模古代木帆船科学复原工程,组织全国专家学者和造船师傅,复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各式古船。经过8年努力,海交馆完成了多达种船型的复制。当时,大家迫切希望能给这些古船复制品建一个大型船模陈列馆,以展示工作成果。但由于缺少建设资金,工程迟迟未能上马。海交馆原馆长王连茂回忆称:“我们做完了船型,但没钱建陈列馆,就向当时的习省长写了一份报告。”年8月,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得知情况后,立即作出批示:“福建是中国古代造船中心,泉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福建泉州海交馆筹建古代船舶发展史陈列馆是适合的,有特色,有意义,也有基础和基本条件。”在批示结尾,习近平叮嘱:“尽快形成报告,报我审批。”为落实习近平的批示,福建有关部门迅速协商解决建馆所需资金。很快,展厅改造与陈列所需的万元经费全部落实。年2月,船模陈列馆正式动工。两个月后,习近平来到海交馆考察,他表示:“像这种有特色、有意义的项目应该大力支持。”透过船模陈列馆,习近平看到的是泉州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而泉州的舟船历史,也引起了世人更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7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