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坊,古称石雕牌坊,与石雕牌楼之称互通,两者在称呼上没有严格的界定,其通常被看作是石牌坊的高级形式。关于结模,在《辞海》中,“掉”被解释为宽或缓,而“模”则被释义为门两旁的木柱,是古代家境富裕的官宦之家立于自家正门两旁的木桩,具有一种旌表和表彰的功能,以供他人瞻仰,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牌坊的非同一般。
石牌坊在《辞海》的记载中,“石牌坊是一种采用木、砖、石等材料建造的,由立柱与横梁所构成的门洞式建筑物”,其应用十分广泛,作用非常明显,在过去可见于庙宇祠堂、园林街道等处,并具有表彰与宣传的作用。
寺院山门石牌坊的名称自古到今众说纷绘,没有确切的定论,但从其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大致来源于春群战国时期发展起来的“里坊制”中的“坊”字,用坊门划分各个区域,并挂带有坊名的牌區以便于区分,后来官府又悬牌于坊门之上以作表彰、告示之用,故得“牌坊”一词,而“牌”与“坊”分别具有不同的含义,牌是用简要文字来昭示某种特殊意义,如字牌、路牌、门牌等。“坊”通“防”,《说文解字》段注曰:“防之俗作坊引中为防范或防止犯罪,从字面意思来解释,牌坊起初是通过用简要的文字来旌表某种指令或意义,来防止邪恶、错误的发生,规范人的思想行为,便于治安管理,强化封建统治的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