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贾府,生活奢华奴仆上千,那么他们一年的开销要多少钱?这些钱都是从哪里来的呢?他们凭啥能享受这样的荣华富贵,又是如何入不敷出,亏空败落的呢?
一、贾府人口多,奢靡浪费开支大,贪污严重,一年耗费小十万银子打不住!
第六回作者写道:“荣府中一宅人合算起来,人口虽不多,从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丫鬟善姐说:“上下几百男女”,麝月表示:“家里上千的人,你也跑来,我也跑来,我们认人问姓,还认不清呢!”
正确答案就是:仅荣国府主仆上下就有人左右。其中嫡长房一脉的主子上至贾母,下至巧姐,一共18人,搬出府居住的非嫡长房嫡系和庶支旁系至少数十人,其余全都是奴仆。其中“三四百丁”指的是成年男性,加上他们的家人,人口上千是很轻松的。
这是荣国府的人口情况,书中的贾府分为宁荣两府,宁国公府爵位低,人丁少,开销也少。荣国公府爵位高,人丁多,开销自然也多。
下面先以荣国府为例,主仆上下这么多人,一年的开销需要多少银子呢?
主子们的零花钱,分为20两,2两不等,加上姨娘小妾的月例也是二两,合计约为一年两白银左右。十二个一等丫鬟的工资一年是两;月例为一吊钱的二等丫鬟数量不定,但应该在几十人左右,一年的工资也要几百两。
爷们的花销没法估量,贾政养着一群马屁精清客,贾琏整天吃喝嫖赌养女人。只算三四百丁的男仆人,他们的月工资全部按1两银子算,一年也要耗费两银子左右。而那些大管家,中等管事们,甚至有体面的男仆,每月肯定不可能拿一两银子的工钱。
还有剩下的五六百人,除掉奴仆中没有上来当差的闲人,还有乳娘、嬷嬷、媳妇、婆子、三等小丫鬟等至少二三百人的工资,就算全部按照月例钱算,每年也要两银子上下。
然后还有主子们的生活费,按照王熙凤说的标准:“我和你姑爷一月的月钱,再连上四个丫头的月钱,通共一二十两银子,还不够三五天的使用呢!”也就是一个主子一天平均就要花费五两银子。
荣国府十几位主子一年的基础生活花费就是三四万两银子,加上月例和奴仆们的工钱,一年五万两银子可能都打不住。
更要命的是贾府这种高门世家的权贵,除了家族内部的吃穿住行开销之外,更多是外面的社交人情往来,一年到头生日年节的请客摆酒、演戏唱戏;还要给奴才们放赏钱,发福利;爷们在外面的玩乐应酬等等。
以贾母最高规格的八十寿诞来算,耗费银子几千两,贾府过年的标准只比这个少有限;几家红白喜事送礼就要二三千两银子,太监打秋风也是动辄几百两,贾府一年到头社交开支,花费至少上几万两银子。
而且贾府主子奢靡无度,丫鬟和主子吃穿一样,三等仆妇也穿金戴银,绫罗绸缎,那么这口人一年到头,各项名目的总开销只怕小十万银子都是打不住的。
一旦遇上省亲这样的大事,根本钱不凑手,怪不得要去江南甄家取存款了。
省盖大观园,贾芸栽种一点花草树木就要两银子,贾琏搞定鲍二家的官司两,给尤二姐买棺材两,都是从官中账目上抹去的。
贾蔷买了几个小戏子,小尼姑,小道士,采办了一些行头,就花费5万银子,可想而知贾府的账目有多么的虚浮,简直假的不能再假,空的不能再空了。
花费一直都是巨大的,贪污的数目可能比花费更触目惊心。
二、贾府的钱都是从哪里来的?收租、买卖、高利贷,一年最多进账五六万银子
其实俸银、禄米、皇帝和贵妃按年节的赏赐都是小数目,毛毛雨。主要的巨额财产来自这些地方:田庄、地租、房租、私营买卖、收受贿赂、放高利贷以及儿媳妇们的嫁妆。
1、先来看田庄的收入。
第五十三回写道贾府过年前,田庄黑山村的乌庄头来交租。除了那些山珍海味、走兽飞禽、鸡鸭鱼肉之外,主要有:各种炭斤,各种米1多石。白银2两。
注意,此处是因为灾年欠收,按照正常的年景,贾珍认为他至少要交上来0两白银,其他的炭和米自然都要翻一倍。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正常情况下,宁国府黑山村一个田庄的年收入约为:白银0两,炭斤,米石。
贾珍说得“如今你们一共只剩了八九个庄子”,后面乌庄头又说他的兄弟“现管着那府里八处庄地,比爷这边多着几倍”。
那就暂且理解为荣国府那边有八个田庄,宁国府只剩下一个田庄。那荣国府一年到头八个田庄加起来的白银、炭、米的总收入应该就是:白银4万两,炭火48万斤,米1.6万石。
记住这一串数字,后面还会用。
按照明清时期大米的价格,取个平均价1两银子一石,普通木炭为0.05两银子一斤换算(乾隆时期扬州物价),荣国府一年的总财政收入,仅这八个田庄就合计约为:白银8万两。
2、再来看看地租、房租的收入。
像宁荣两府这种国公门楣的贵族,当然不可能就这么一处大宅子,毕竟连家资百万的皇商薛家,在京城还有好几处宅子呢!
贾府不仅在金陵老家有老宅、祭田、祖产,在京城也有很多铺子、宅子和良田。贾琏曾明确提到“几处房租地税通在九月才得”。
以清朝同样封为一等公异姓功臣爵位的和珅做个参考,和珅抄家时的一些史料记载:查得和珅契置取租房,计一千零一间半,取租地,计一千二百六十六顷零……每年通共取粗银四千七百六十六两七钱,租钱三万四千九百二十七吊九百六十八文。”
宁荣两府在地租和房租方面的年收入,就算比不上和珅,但是收入一两万两银子,应该是没问题的。
3、私营买卖也是贾府收入的重要来源。
第七十二回,荣国府管家林之孝对贾琏说:“把这些出过力的老家人用不着的,开恩放几家出去。一则他们各有营运……”,意思就是贾府的老奴才们在外面都是有生意门面的大小财主。
奴才们知道做生意赚钱,主子们岂有不会经营的道理?要不然王家为什么跟薛家联姻,合作赚得盆满钵满,贾府就算不屑与商贾联姻,但合伙儿赚钱的事儿却不会拒绝。
古代这些权贵官宦,虽然做生意会被朝廷限制,甚至禁止,但私底下都有不少的产业。他们经营的行业往往一当铺和钱庄为主,清朝的官员权贵还有很多倒卖贡品的,倒卖人参等等。
这些私营买卖的收入一年加起来至少也有万两银子以上。
具体参考隔壁西门大官人家的买卖,一个小小绸缎铺,开业当天,日入两白银。钱庄和当铺的暴利可比绸缎庄狠多了。
4、然后就是收受贿赂,这个就更加暴利!
古代官员受贿行贿简直就是公开的秘密,朝廷甚至公开明码标价卖官鬻爵。《红楼梦》中戴权卖官,收了1两银子给贾蓉整了个五品龙禁尉候补,其实真的是友情价,血亏大甩卖!
看看孙绍祖这个倒霉催的,想在兵部谋个官职,一下子就要给贾赦0两银子,事儿没办成,钱打了水漂还要不回来。只好骂骂咧咧地拿迎春撒气,说她是抵债的。
王熙凤弄权铁槛寺,帮张财主家和守备家退婚,一下子就坐收两银子,后来还干了很多次这样的事。那么各位以为只有贾赦和凤姐会弄权收钱,勾结官府谋利吗?
怎么可能啊,贾府可是百年贵族!那人脉权势遍布京城,轻松就给贾雨村搞定了个金陵应天府知府,四品大员!奴才的孙子赖尚荣也能选上五品知州!全国各地的官员想要巴结攀附的如过江之鲤。
他们求着贾赦、贾政、贾珍、贾琏办事的肯定比求着凤姐这个内宅女人多得多了,只不过这一笔钱,属于灰色收入。不管是爷们还是娘们儿,赚到了都会揣在自己的腰包里,肯定不会拿来充公,和全族人分享就是了。所以这笔钱虽然很多,但是却要忽略不计,除非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
5、放高利贷
《红楼梦》中写道王熙凤放高利贷,拿着一年里内宅的月例银子,一年不到就可以赚“上千的银子”。可是内宅的女眷们月例才有几个钱呢?
贾母、王夫人、李纨三个人月例都是20两银子,公子小姐8个月才每人2两银子,一两银子一个月的大丫鬟一共才十七八个,一吊钱一个月的二等丫鬟也不超过50个。剩下的除了奶嬷嬷们工资高一些,其他的小丫鬟婆子们一个月才钱,还不到半两银子。
总体算起来王熙凤一年能经手拿去放高利贷的银子大约只有几千两银子,放债时间也只有每个月短短几天,但是她居然能获得多两的利息。
这其实正好符合古代高利贷“驴打滚,利滚利”,动辄利率%,甚至更高,比如北宋年间高利贷普遍都是%的年息
那么问题来了,贾府难道只有王熙凤会放高利贷吗?怎么可能啊!她一个内宅妇女,是怎么知道这个发财手段的?当然是跟着爷们学的。贾琏、贾珍这些当家管钱的爷们、管家们又不是傻子,他们只会放得更多,收益更高!只不过这个钱,也不一定能进官中的银库罢了!
高利贷也是古代权贵官宦、士绅富豪人家赚钱营收的一个普遍手段。比如《金瓶梅》中的西门庆,做财主的时候就放账,当了官只会放得更多更厉害。
6、儿媳妇的嫁妆
没错,儿媳妇的嫁妆也是贾府的重要收入。甚至这份收入贾母算是玩得明明白白的,她自己带着大笔嫁妆嫁过来,眼看贾府江河日下,入不敷出,为了保护好自己的嫁妆不被算计,就一连给贾政、贾琏这两个科举无望的叔侄俩娶了两个王家的女儿做嫡妻。
明显就是贪图人家王家的钱财啊!王老爷子当年做海关外贸的官儿,放下身段和商贾薛家联姻,直接暴富!不仅让王夫人带着巨额嫁妆高嫁荣国府,甚至陪送了更多的嫁妆给王熙凤,让她嫁给贾琏。
贾琏是长房长子将来又爵位,王熙凤其实嫁的比王夫人还要高。她也敢拿嫁妆和贾琏叫板,自夸王家豪富,贾府败落。
“……我们王家可哪里来的钱,都是你们贾家赚的?别叫我恶心了。你们看着你家什么石崇邓通。把我王家的地缝子扫一扫,就够你们过一辈子呢。说出来的话也不怕臊!现有对证:把太太和我的嫁妆细看看,比一比你们的,那一样是配不上你们的。”
当《红楼梦》的故事发展到后期,宁国府的贾珍因为娶了破落户尤氏,没什么值钱的嫁妆,大办贾敬葬礼的时候,六百两银子都要找奴才挪借了。
但是荣国府却有王夫人、王熙凤典当嫁妆支撑家用,依然可以打点宫里的太监,大办贾母的寿诞,维持表面的风光。
这就是书中女人的另一种悲惨现象,就算是带着大笔嫁妆高嫁的贵族女子,当婆家败落的时候,依然要贡献出自己的嫁妆倒贴婆家,还不能抱怨。因为婆婆让她管家,好像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比如赵姨娘之流,还会诬陷王熙凤把贾府的家私都搬到王家去了。
7、最后才是贾府当官的爷们一年的俸禄,以及皇帝贵妃的赏赐。
宁荣二公虽然爵位高,但不过是异姓功臣爵位。
清朝的摄政王俸银一年3万两,亲王1万两,郡王5千两,但是镇国公和辅国公一年才万两。
至于贾赦的一品将军、贾珍的三等将军,贾政的五品员外郎俸禄当然比国公更少了。比如五品官一年俸银才80两。
官员的俸米也基本按照银子的数量发,比如80两银子的年俸禄,对应80石禄米。
另外贾府的诰命夫人们,从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直到尤氏婆媳,也都是有俸禄的,只不过她们的俸禄比丈夫更少一层,也不可能计入官中,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了。
贾府过年的时候,贾蓉去光禄寺领赏赐,一个小小的黄布口袋,宁荣两府“春祭赏共二分,净折银若干两”,贾蓉对乌庄头解释皇帝和元春的赏赐,“按时到节不过是些彩缎古董顽意儿。纵然赏银子,不过一百两金子,才值了一千两银子”。
就算在宁荣二公当年有权有势的时候,还能得到很多额外的战功赏赐,金银财帛还能积攒下偌大的家业。到了书中百年之后的贾府,这些爷们的俸禄,加上祖宗余荫得到的赏赐这些来自朝廷官方正规的收入,只怕全家人天天吃白米饭就咸菜也不太够。
按照最低生活标准:人一年只吃白米饭,维持温饱水平,也需要耗费多石大米。(按每人每天吃一斤米,一石=斤计算。)”
然后,现在我们可以加一下上面分析的贾府收入来源1-7项,加起来,按照最好的年景,稳定的收益换算一下,其实一年能进入官中账户的银子净收入也就五六万两而已。
因为那些大米、炭等各项生活物质还要供应主仆上下几百号人的日常吃用,根本也没多少能拿来折现。一旦年景不好,收入折半,也就是总收入也不过两三万两银子而已。
可能米都不够吃,炭也不够用,因为贾母的胭脂米都要限量供应了,何况其他人的口粮供应呢!
就这还没算那些奴才中饱私囊的财物,按照探春的说法,“这一年间管什么的,主子有一全分,他们就得半分。这是家里的旧例,人所共知的,别的偷着的在外”,贾府的官中账目上其实能供他们花费的银子并没有多少,可能只有一二万而已。
但是贾府的各项开支可是一点也没减少,家里的仆人一点不裁剪,日用排场依然奢华讲排场,外面的世交人情往来依然那么多。连林黛玉都知道:“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第七十二回,贾母过寿的时候,官中账目上竟然只剩下几千两银子,花完了就一分不剩了!
贾琏说:“这两日因老太太的千秋,所有的几千两银子都使了。几处房租地税通在九月才得,这会子竟接不上。明儿又要送南安府里的礼,又要预备娘娘的重阳节礼,还有几家红白大礼,至少还得三二千两银子用,一时难去支借……
所以,贾琏才会去找鸳鸯借当,王熙凤要打发太监打秋风,筹办八月十五的节礼等,只好典当自己的金项圈。这已经开始要靠贾母、王夫人、王熙凤这些贾府的媳妇们拿嫁妆来倒贴了,贾府就算没有抄家获罪,也根本支撑不了多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