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位于山西晋西北黄土高原,忻州市南部,东、南、北三面环山,尤以东部山地较高,海拔在米以上。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地形地貌,使得静乐县拥有很多引人入胜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尽管一些景点“养在深闺人未识”,却抵挡不住“旅友”的轮番纠缠,不免“红杏山墙”,逐渐为世人所知。静乐县旅游景区景点有“静乐八景”,亦有“十一景”之说,主要景点介绍如下。天柱山风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静乐县城南1千米,汾河、碾河与洋河三河在此交汇。天柱山海拔米,因北魏天柱大将军尔朱荣封号而得名,与安徽天柱山并称中华南北两天柱,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景区内苍松翠柏、异石奇泉,除了一条6.5千米的盘山路以外,还有多条游览道路可达山顶。主要景点有玉帝庙、关帝庙、龙王庙、武灵王庙、水阁凉亭、石凳仙床、天柱龙泉、将军广场、观世音菩萨像、石具展点以及涟涟天池和碾河水景公园等。天柱山上曾是春秋战国时山右赵王建都之地,古城遗址至今犹存。静居寺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静乐县丰润镇丰润村南米处,距县城12千米。静居寺石窟雕造始于唐仪风二年(年),因此处建有静居寺而得名,原寺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寇烧毁。石窟共有九座,坐东朝西,凿于离地面25米的半山崖上,总体特征皆平面方形,每窟约为2平方米,窟高0.6—0.7米,四壁垂直,顶部为平顶或略带弧度。第一、三、五窟门楣雕有火焰纹装饰,门楣上有石刻莲花浮雕,门两侧有垂花雕,3号窟门蹲两个小憎,2号窟壁上有毛笔题字,6号窟门北侧刻有“南天救苦观音菩萨”字样。每窟内雕有佛像十尊,四壁三龛,每龛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二弟子,造像面相丰润、颐颊饱满、体形健美,唐风尤甚。悬钟山。位于静乐县康家会镇境内,距县城35千米,因其形似倒扣的古钟,故名悬钟山,又称“圆天缸”、“馒头山”。悬钟山高约余米,上山只有一条石阶路,宽不足一尺,左边绝壁,犹如斧砍刀削,右边是悬崖。悬钟山属天然花岗岩山体,顶部平坦,东面有三个并排的天然石洞,洞内有石炕、石桌、石碾等;洞外有两眼石井,似人工所凿,储以泉水,以供饮用,颇似古人隐居的“洞天福地”。静乐文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静乐县城内鼓楼东街。静乐文庙始建于宋大观年间,明洪武二年(年)迁建于此,万历十五年(年)重建,后历代屡有维修、增建。其中万历九年(年)增建岑山书院(明伦堂)。文庙坐北朝南,为两座院落,文庙院内仅存大成殿、东西厢房。岑山书院内有明伦堂及东西两侧存心、养心二斋。显字佛崖。位于静乐县堂尔上乡的万华山上,距县城约50千米。万华山森林密布,怪石嶙峋,原在山洼里依山建有清凉寺,现古寺不存,留有残根断碑。山崖峭壁上有处神奇的“显字佛崖”,上书工整楷体“南无阿弥陀佛”,平时看不见,雨后或洒水更可显现。此类景点国内虽不止一处,但这种现象至今不能完美解释。五台山有显字崖,此处用布蘸水在石上用力擦拭,便出现诸如“五”、“山”、“菩萨”、“天地君臣师”等象形字迹。内蒙古也有几处类似的地方。静乐县“八景”或“十一景”中还有位于赤泥洼乡昔湖洋边的“神象”,其象鼻深插河床,圆净的眼晴和硕大的耳朵清晰可辩,神型兼备;玉石驼峰惟妙惟肖,月潭映日独显神韵;文峰凌霄、巾岩濑雨、太子灵蛇等各具奇特之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6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