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晋江市博物馆——围头“八二三”炮战遗址——董云阁故居——李子芳纪念馆——叶飞故里红色旅游区——朱德红军革命旧址
1.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是反映祖国大陆(福建)与宝岛台湾历史关系为主题的国家一级博物馆,集收藏、研究、展示、交流和服务等功能为一体。
博物馆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占地.2亩,主体建筑面积平方米,采用了“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运用闽台两地传统建筑“出砖入石”的特色工艺,红白相间,浑然天成,充分体现了海峡两岸的人文精神与地域特色。景观广场由馆名卧碑、倒影池、音乐喷泉、九龙柱、七彩灯柱等组成,以极富闽台建筑特色的红色为基调,利用天然石板材的颜色和特制红砖,红白相间分隔出醒目的图案,与主体建筑融为一体。
主体建筑的入口门厅有一幅火药爆绘壁画,高18米,宽9米,是著名的泉州籍旅美艺术家蔡国强先生的作品。他以中国人的古代发明——纸和火药为材料,运用现代行为艺术演绎着海峡两岸亘古不变而又历久弥新的文化主题:同文、同种、同根生。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共分为四层,二楼的基本陈列《闽台缘》和三楼的专题展《乡土闽台》,全年对公众开放免费参观。《闽台缘》主题展,面积平方米,通过“远古家园”“血脉相亲”“隶属与共”“开发同工”“文脉相承”“诸神同祀”“风俗相通”七个部分,阐述了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两岸人民开拓建设共同家园的历史事实。《乡土闽台》专题展,面积多平方米,按照“春、夏、秋、冬”四个时节,通过全场景式的陈列手法,展现闽台两地共同的民俗风貌。
2.晋江市博物馆
晋江市博物馆创建于年,年10月新馆开放,集典藏、展示、科研、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主体建筑4层,共有四个固定陈列及两个临时展厅可供参观学习。
《海天万里故园情—晋江华侨华人历史展》陈列通过远渡重洋、开拓异域、情系故土三个主题,充分展示秉承着中华文化特质的晋江先人漂洋过海,闯荡打拼的奋斗历程和积淀下来的拼搏文化,激励更多的后人树立和发扬爱拼敢赢的晋江精神。展陈以晋江华侨华人为缩影,以异域拼搏为视角,以反哺中华为纽带,彰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中华姿态。
《晋台缘港澳情—晋江港澳台同胞展》陈列展示晋江与香港、澳门、台湾等四地的血脉关系。讲述港澳台同胞身居异地,却情系桑梓,常怀一腔爱国爱乡的赤子心肠,他们给腾飞的家乡以有力支撑,为建设美好的故土家园披肝沥胆,添砖加瓦。
《晋江故事—历史与人文的诉说》陈列展现晋江历史脉络,从深沪海底古森林遗迹到草庵摩尼教遗址,从南朝古墓到安平古桥,从军事重镇到商贸重地,从外销港口到宗教圣地,彰显晋江独特的地域风情和历史文化,突出展现晋江悠久的历史及社会发展的历程。
《匠心天工美美与共——馆藏文物精品展》陈列结合声光电科技手段,展现博物馆馆藏精品文物的前世今生,共同拂去其历史尘埃,感受古人的脉搏及温度,感知人类技艺与文明,进一步激发对文化遗产的敬畏和爱护之心。
3.围头“八二三”炮战遗址
围头“八二三”炮战遗址位于晋江市金井镇,是震惊世界的“八二三”炮战主战场,涌现出海军英雄安业民烈士、民兵英雄“战地小老虎”洪建财等英雄人物,留下了朱德、陈毅等多位将帅的足迹,被誉为“英雄的围头”,现存安业民烈士纪念碑、毓秀楼、达屋楼、一号碉堡、一号炮台等炮战十二大遗址。
安业民烈士纪念碑:安业民(—年),辽宁开原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海岸炮兵,在年“八二三”炮击金门战斗中,为保护火炮而受重伤牺牲。纪念碑立于年,坐北向南,五层四方形花岗岩石座,上立长方形石碑,高1.7米、宽0.8米,通高2.5米,正面镌刻朱德同志题词“共产主义战士安业民永垂不朽”,背面刻安业民生平简介。
毓秀楼:该楼是旅菲乡侨吴天敬先贤于年建造的一座中西合璧的小洋楼。年8月23日下午5点30分,震惊中外的“八二三”炮战打响,因战事需要,毓秀楼成为围头战地“西线”海军临时作战指挥所,周边范围设有坚固的地下防炮洞和地下作战室,作为当时临时指挥所和群众防炮、防空掩体。激烈的炮战中,毓秀楼遭受六发炮弹击中,所幸均没有爆炸,仅存炮弹穿过的弹孔。
达屋楼:该楼是爱国华侨吴达屋兴建的一座中西合璧的小洋楼。抗日战争时期,达屋楼曾作为美国水文情报站,解放后,该楼一直是部队驻扎之所。在“八二三”炮战中,达屋楼成为陆军东线的临时指挥所,在炮战中被炮弹击中,三层楼房夷为二层,现存楼房弹痕累累,成为“八二三”炮战光辉历史的重要见证点。
一号碉堡:该碉堡位于围头海角“火船头”高地,面对台湾海峡。在“八·二三”炮战中,是军民协同作战守护与观察台湾海峡与金门岛海空的重要军事塞口。
一号防炮洞:该遗址位于围头古街最北端,为券顶长方形石室,洞壁为花岗岩砌筑,炮洞券顶为水泥浇筑,上方以民居建筑做为掩体。在“八·二三”炮战中,围头村先后建造了十多个防炮洞作为战时防空、防炮应急避难场所,其中一号防炮洞保护着全村近十分之一人口的生命安全,见证意义更具独特。
4.董云阁故居
董云阁故居位于石狮市永宁镇,建于年,占地面积平方米,为早期洋楼,呈现出中西建筑文化互相交融的特色。
故居门楼最高处竖立一块横匾,上书“沙堤传芳”以表明董氏家族渊源来自永宁沙提,故居一楼门厅介绍董云阁的生平、主要活动事迹等,二楼厅堂悬挂董云阁烈士遗像,以供后人瞻仰。
董云阁烈士墓修建于年,由石头砌成,呈三级阶梯结构,为董云阁烈士与其夫人高秀真合葬墓。
董云阁,福建石狮人,出生于一个菲律宾侨属家中。年,随父往菲律宾,年回国,就读于厦门集美学校,积极参加反帝爱国斗争。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调到中共厦门市委机关工作。年6月,任共青团福建省委组织部长。年8月,任福建党团总行动委员会常委,总行委解散后任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同年12月任中共闽南特委副书记。年3月,中共福建省委机关遭敌破坏后回厦门,与蔡协民等组成临时省委,担负起指导全省革命斗争的重任,直至同年7月中共厦门中心市委成立。年4月,任中共厦门中心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主持市委机关工作,不久被跟踪的国民党特务逮捕入狱,在狱中坚贞不屈,同年英勇就义。
5.李子芳纪念馆
李子芳纪念馆位于石狮市永宁镇,包括纪念展馆、烈士雕像、纪念广场、绿化园林四个部分。
纪念展馆内设置“不朽丰碑”、“少年归侨”、“投笔从戎”、“长征风云”、“组织部长”、“喋血皖南”、“上饶炼狱”、“赤子流芳”八个主题,采用图片、实物、字画等表现手段,运用音像、多媒体等形式,力求真实地展现历史原貌,讲述了李子芳烈士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李子芳,福建石狮人,年少时赴菲律宾谋生,年回国投身革命。年4月,在漳州石码参加红军,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干事、科长、副部长、部长等职,参加过红军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和两万五千里长征。年10月,奉命担任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年,皖南事变突围时,李子芳不幸被俘,囚禁于上饶集中营,但仍领导狱友坚持斗争,挫败国民党反动派的利诱迫降。年5月牺牲,年仅32岁。
6.叶飞故里红色旅游区
叶飞故里红色旅游区位于南安金淘镇占石村,以宏伟的泉州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为核心,串联起叶飞将军故居、侨心园和虎石等景观。
泉州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该馆位于叶飞将军故居前方,设置有“华侨将军叶飞专题陈列”和“泉州华侨革命历史专题陈列”两个展厅。“华侨将军叶飞专题陈列”以时间为轴,通过“海外赤子,投身革命”、“创建苏区,南征北战”等十二部分,以详实的文物史料全面展示叶飞将军献身革命、务实清廉、勤政为民的光辉人生和高尚品格;“泉州华侨革命历史专题陈列”共收入泉州籍华侨革命人物人,展示辛亥革命以来泉州籍华侨支持祖国革命,不懈追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出彩人生和光辉业绩。
叶飞故居:建于多年前,年后略有修缮,年全面修缮。陈列馆共布置了家乡家族童年、投身革命、烽火岁月、心系海防、建设祖国、余热生辉六个单元,图文并茂,体现了叶飞将军辉煌一生。
叶飞将军出生于菲律宾的一个华侨家庭,5岁时回国就学,中学时代受第二次国内大革命的影响,积极接受革命思想。年,叶飞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先后出任共青团厦门区委书记、共青团福建省委宣传部长、团省委代理书记等职。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叶飞历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福建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福建省省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长、海军司令员兼第一政委等职。
7.朱德红军革命旧址
朱德红军革命旧址位于永春县横口乡福中村“郭氏家庙”,是朱德总司令在闽南地区唯一开展革命活动的地方、古田会议的酝酿地之一,在地方党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年8月,朱德率红四军二、三纵队多人进驻永春县福鼎(现横口乡福中村、环峰村、福联村、上西坑村、下西坑村)开展革命工作,将前委机关驻地设在郭氏家庙。进驻期间,红四军在郭氏家庙召开群众大会,朱德同志亲自到会,站在郭氏家庙大门前石阶上演讲,号召劳苦大众团结起来,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打倒土豪分田地,建立“世界大同”的人民政权。
郭氏家庙的三间房屋设为红四军临时印刷所,住有20多名女战士,负责印发宣传材料,刷写标语,张贴文告,宣传红军宗旨和革命真理。现在郭氏家庙墙上仍完好地保存着红军标语:“国民党勾结帝国主义,共产党打倒帝国主义”。
(团泉州市委供稿)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