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三,扫墓祭祖祓除畔浴曲水流觞

是日三月三

古称“上巳节”

闽南人的“三月节”

三月节,祭祖日

在闽南人看来

这是一个和清明有着同样分量的年节

与七月半、冬至、春节同为闽南的四大节日

是非常重要的祭祖日

几千年来

中国人一直在路上奔走

在各种各样的时代背景下

迁徙,漂泊,甚至扎根海外

但骨子里依然信奉的是根脉,敬畏的是祖先

闽南地区

在东吴之前还是廖无人烟的蛮荒之地

中原人几次大规模的南迁

不仅带来了中原的先进技术

也带来了中原人的文化

如今闽南姓氏当中

有有绝大部分的起源地都在河南境内

并且这些姓氏又有一大部分都跟黄帝有关

人们认为“三月三,生轩辕”

这一习俗得到承袭

闽南人会在这天祭祀祖宗

以示炎黄子孙精神的薪火相传,缅怀祖徳宗功

三月节,古清明

并非只有清明节才扫墓

清明之所以由“节气”变成“节日”

是因为寒食“并”入清明,上巳“躲”进清明

久而久之清明扫墓祭祖即为大势

仍有部分地区的人们在扫墓时间的选择上

会根据错综复杂的地域文化来确定

1

相传当年郑成功“反清复明”

由于忌讳“清”字压在“明”字上头

遂下令废除清明节

郑成功的故乡南安石井一带会在三月三扫墓祭祖

2

清军趁郑成功移兵驱逐荷夷、收复台湾的时候

入侵厦门、金门等闽南沿海地区

造成“嘉禾断人种”的惨剧

幸存者直到三月初三才陆续返回家园

因此择定这日共同祭悼死难亲属,称“陷城祖”

是古泉州府同安县绝大多数人扫墓、吃薄饼的日子

三月三,畲族文化节

三月初三

中国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

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

是闽南畲族人家的狂欢日

畲族,我国典型的散居民族

自称“山哈”,意为山里客人

根据记载汉武帝灭闽越后

将闽越人迁往江淮一带安置

残留在闽地的土著大多迁往山中,聚族而居

为了纪念雷万兴率领畲军反抗官兵的胜利

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

畲族男男女女都出门采集乌稔叶

家家都炊制乌饭,设长桌宴

流传至今便成为畲族的一个节日

自晨至暮,对歌盘歌

据资料显示,泉州现有畲族村15个,人口约2.9万人,居住地分别为南安市码头镇的坑内村、丰美村、丰联村、铺前;惠安县涂寨镇新亭村;泉港区山腰镇钟厝、鸢峰村;晋江市内坑镇霞美村;安溪县湖上乡横坪村、盛富村、善坛村:德化县葛坑镇龙塔村、龙门滩大溪村:洛江区河市厝斗:永春县东关镇金城村。泉州地区的畲族聚居最多的是洛江区河市镇、马甲镇,明正德七年(年)盗起,原住惠安的畲民星散四方,其中一支居在双山、丰山下村落。另一支散居南安县码头镇,安溪县官桥、白濑、剑斗、湖上乡,永春县达埔、东平乡和德化县霞碧、葛坑乡等地。

三月三,上巳节

“三月三日上巳之辰……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

祓除畔浴、郊外游春

曲水流觞、把酒吟诗…

这是古代上巳节的仪式感

祓除畔浴

“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

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洁。

洁者,言阳气布畅,万物讫出,始洁之矣。”

按上古习俗

上巳应到水边祓除畔浴完成除恶之祭

众人手持兰草在水边举行的祓除不祥和求福

周朝之时行“祓除衅浴”之礼已成为一种制度

《周礼春官》载,“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

水又有羊水的象征

人们认为妇女不育是鬼神作祟

就利用上巳节的沐浴与祭祀

这是古代母系文明遗留的信仰

云南大理的三月三泼水节

还能看到些许上巳节祓禊之俗的影子

临水宴饮

曲水的“曲”,因为不直象征邪

“修禊”,是修洁净身

古代文人将这个习俗超脱为诗意

并衍生出一件浪漫的雅事——“曲水流觞”

成为杯随曲水、吟诗饮酒的雅集

人们将椒酒洒在柔绿的草地上倒进河流中

也有着消除百病的希冀

泉州市惠安辋川的居仁提督衙

如今能留得一方“流觞曲水”石盘

被遗忘的的中国情人节

此时的河边热闹如集市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少女们难得走出家门

士与女,在这春情盎然的节日里

在河边嬉戏踏青,荡秋千放风筝,以芍药定情

“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父母和官府都不会阻拦未婚男女相会

这大概是最早法定的情人节

却也是被遗忘的情人节

古代的节日虽然看似遥远

可春情年年岁岁都在身边

今日三月三

祭祖、扫墓、踏青……

你是如何安排的?

·END·

图片

泉州影像

整编

泉州影像-肉倩

出品

泉州府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3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