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新闻发布会召开

治白癜风中药 http://pf.39.net/bdfyy/bdfzj/160310/4784993.html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8月15日报道(记者王敏霞)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提出“晋江经验”20周年。15日,省委宣传部召开福建省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新闻发布会。福建省发改委、泉州市、晋江市相关负责人介绍了20年来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六年七下晋江,并于年系统总结提炼出“晋江经验”。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晋江经验’现在仍然有指导意义”。“晋江经验”是对晋江发展的深刻总结,对改革开放规律的深刻把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深刻思考,既为创造晋江奇迹提供了“金钥匙”,也为实现转型升级提供了“助推器”,更为引领改革开放提供了“导航仪”。20年来,福建一以贯之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提出的“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的科学理念和工作方法,推动“晋江经验”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走出了一条有福建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新闻发布会现场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20年来,在“晋江经验”指引下,我省始终坚持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方向,综合实力不断实现新跃升,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从年的.6亿元增长到年的.4亿元,人均GDP从年的1.29万元增长到年的11.69万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3个万亿元台阶,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位列全国第8位,人均GDP位居全国第4位。“十四五”以来,福建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今年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46万亿元、增长4.6%,主要经济指标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作为“晋江经验”发源地,泉州、晋江20年来深入践行“晋江经验”,各项事业齐头并进,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子。泉州市坚持强攻产业、坚守实业、激发创业,全力建设“智造强市”。泉州地区生产总值从年亿元,到年突破亿元、年突破1万亿元、年达亿元,20年来年均增长11.2%;人均GDP从1.45万元提高到12.82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从年85.5亿元增加到年.9亿元,20年来年均增长13.5%。工业规模从亿元增长到2.4万亿元,形成纺织服装、鞋业、建材家居、石油化工、机械装备、食品饮料、工艺制品、电子信息、纸业印刷等9个超千亿产业集群。20年来,泉州累计引进共建大院大所18家,高新技术企业从86家增加到家,市场主体目前已突破万户。县域经济从一枝独秀到多点开花,晋江、石狮、南安、惠安、安溪5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晋江地区生产总值从亿元增长至亿元,年均增长11.6%;财政总收入从20亿元提高到亿元,年均增长14.4%,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位居全国四强,

关键词:紧紧咬住实体经济不放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是经济之本。“晋江经验”最为鲜明的特色,就是紧紧咬住实体经济发展不放松。

福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明的“产业优”发展方向,以及“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的重要要求,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着力打造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现代纺织服装等万亿级支柱产业、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智能化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食品、冶金、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福建电子信息产业“增芯强屏”取得突破,机械装备产业加快智能化、高端化,石化“两基地一专区”集聚发展,全省产值超千亿产业集群达21个,营收超百亿企业突破50家。年全省工业增加值位列全国第6位,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规模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点,创历史新高,实现利润总额.3亿元,有18家企业入选中国强,6家企业入围世界强。

“晋江经验”源自县域改革实践,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特色县域经济的典范。泉州县域立足实际、发挥优势,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扩容提质,坚持“一县一产业”发展实体经济,立足资源、传统工艺和市场导向,加强特色产业培育,构建支撑有力、配套完善的产业链条,形成“搬不走”的比较优势。目前,已经形成了九大超千亿产值的产业集群。其中,以晋江鞋业、石狮服装为主的纺织鞋服产值超亿元,以泉港、泉惠石化基地为主的石油化工产值超3亿元,以南安建材、惠安石雕为主的建材家居产值超亿元,以永春香、德化陶瓷为主的工艺制品产值超亿元,以晋江糖果、安溪乌龙茶、永春芦柑为主的食品饮料产值超亿元。此外,近年来,泉州抢抓国家鼓励和支持发展半导体产业的历史机遇,规划建设半导体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晋江、南安、安溪设立分园区,形成“一区三园”开发格局,电子信息产值超亿元。

20年来,晋江市紧抓实体经济不放松,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处理好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和“处理好发展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关系”等重要要求,锚定实体经济,推动传统产业高新转型、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现代服务业培优壮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目前,晋江培育市场主体超26万户、上市企业50家,涌现出安踏、恒安等一大批国内国际行业头部企业,打造形成1个超两千亿(鞋服)、1个超千亿(纺织)、2个超五百亿(建材、食品)、3个超百亿产业集群(集成电路、智能装备、医疗健康)。在晋江经济结构中,民营经济是特色所在、活力所在、优势所在,对税收、GDP、研发投入、城镇就业、企业数量等的贡献都超过九成,晋江也成为全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福建日报记者王敏霞提问

关键词: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无论是80年代的“乡镇企业一枝花”、本世纪初的“秀木聚成林”,还是现在抓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福建省始终紧紧抓住实体经济这个“传家宝”。多年来,福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做实业”的重要指示,始终一以贯之坚守实业、做强产业,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四篇文章,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年福建制造业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9%,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6.4%。

福建先后出台“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等一系列政策规划举措,编制实施电子信息和数字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现代纺织服装等14个重点行业发展行动计划,打出扶持企业发展、加快工业投资政策“组合拳”,加强全省产业统筹谋划和发展引导。省政府成立了石化—化纤—纺织—鞋服、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锂电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工作专班,加强省、市、县三级联动,强化产业发展日常跟踪调度、定期协商。上半年全省新开工了19个总投资50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福建省历史上最大的外资项目、总投资亿元的中沙古雷乙烯项目落地建设,总投资亿元的厦门天马第8.6代新型显示面板生产线项目进入建设实施阶段。着力提升产业集聚引导能力,实施千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全省产值超千亿元产业集群达21个,规模超百亿元企业达50家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断壮大,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1.5%。实施培优扶强龙头企业和千家企业增产增效行动,制定8个行动计划,千方百计大招商、招大商,着力引进落地更多固链、补链、延链、强链的优质龙头项目。年成功举办央企项目合作座谈会、民营企业发展大会等8场重大招商活动,集中签约项目个、总投资超1.2万亿元。今年以来,先后举办世界闽商大会、数字中国峰会、民营企业项目洽谈会等重大活动,与10家央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集中签约项目个、总投资亿元。上汽宁德、古雷炼化一体化一期、中化乙烯等一批重大项目投产,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出货量连续五年排名全球第一,福耀玻璃荣获中国质量奖,青拓不锈钢、恒申己内酰胺等产品产量居全球前列。

关键词:顽强拼搏,改革创新不停步

始终坚持在顽强拼搏中取胜,坚持改革创新不停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晋江经验”的核心动力是改革创新。福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明的“机制活”发展方向,以及“把改革向纵深推进”的重要要求,形成了医改、林改等改革品牌。福建因改革而发展、因创新而图强。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十三五”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倍增,全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年的家增加到8余家,累计设立7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家全省工程研究中心。宁德时代“电化学储能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金石能源“高效太阳电池装备与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瑞芯微和中科光芯设计研发的芯片获得“中国芯”最高荣誉。

我省持续拓展创新平台,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外溢效应不断释放,与省内高新区共建协同创新平台34项,高效太阳电池装备与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获批建设,先进光伏、储能电池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揭牌。深入开展“上云用数赋能”行动和“5G+工业互联网”创新工程,加快推进“机器换工”,全省超5万家企业实现上云。实施新一代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程,持续深化推进“增芯强屏”工程,厦门联芯建成福建首条12英寸晶圆全自动化生产线,28nm制程芯片规模化量产;渠梁集成电路封测二期项目开工建设;福州京东方8.5代面板、华佳彩高科技面板等项目全面达产。

泉州市坚持“一县一特色”深化改革开放。积极鼓励基层探索创新抓特色、促改革,引导各县域打造首创性、差异化改革试点,全市70多项国家级改革试点深入推进,成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其中,晋江推进县域集成改革,先后承担42项国家级改革试点工作任务,农村“三块地”等多项原创改革成果被国家采纳,是全国改革试点最多、成果最丰富的县域之一。石狮加快传统商贸口岸转型,接连获批全省首个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全国首个预包装食品出口试点。南安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入选全国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试点县,获评国家生态市。惠安成为全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县。永春成为“美丽乡村”建设国家标准起草单位,荣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新典范县等荣誉。德化全力推进区域旅游发展,获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等殊荣。

20年来,晋江坚持用好改革创新“关键一招”,不断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全面激发内生动力。在创新方面,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引进落地9家国字号科研平台,构建“一廊两区多平台”全市域科创版图,全社会研发投入、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实现5年翻番增长,荣膺国家创新型县(市)、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在改革方面,先后承担42项国家级改革试点,全面深化县域集成改革,围绕新型城镇化、营商环境、农村三块地等领域率先探索形成多项改革经验,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改革试点最多、成果最丰富的县级城市之一。

关键词:对外开放,融入新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晋江经验”明确“处理好有形通道和无形通道的关系”,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

我省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经济,积极服务和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用好用足党中央赋予的“多区叠加”政策优势,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主动对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高质量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努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重要通道。充分发挥华侨和民营经济优势,加快构建植根福建、面向全球的产业链体系,涌现出福耀玻璃、宁德时代、紫金矿业、安踏等一批各具特色的代表性企业。我们持续拓展对内联接、对外开放的空间。铁路运营里程突破公里,实现设区市快速铁路环线闭合;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公里,路网密度全国第三;厦门港、福州港、湄洲港均跨入亿吨大港行列。“丝路海运”上升为国家战略,年与“一带一路”沿线贸易额增长31.8%,出口规模突破1万亿元。同时,福建努力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为台湾青年在大陆学习、就业、生活等提供更多便利。

晋江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国际化”战略,构建市场采购、综合保税、国际陆港等开放平台,形成海陆空港立体格局,社会进出口总额十年间翻了一番,企业在家门口就能“买全球·卖全球”;同时,深化晋台融合发展,向金门供水工程供水突破万吨,成为两岸融合发展典范。

关键词:大力提升营商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晋江经验”时指出,始终坚持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引导和服务。

我省始终坚持以诚信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诚信建设,加强以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力打造“诚信福建”,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引导民营企业家树立法治意识、契约精神和守约观念,做诚信守法的表率,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一视同仁、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福建省委省政府始终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多次召开全省民营企业发展大会、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表彰大会,全力打造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的“便利福建”。当前,福建民营企业在数量、规模、实力以及社会贡献等方面位居全国前列,呈现行业广、发展稳、贡献大、实力强、活力足的特点。年,全省新增私营企业32.68万户,同比增长16.6%;规上民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增长17%;实现利润总额.7亿元,增长29.5%。

聚焦市场主体关切,打造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的“便利福建”。制定出台了《福建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福建省营商环境创新改革行动计划》,对标全国最高标准,以清单形式推出94条改革举措和创新做法。创新推出营商环境数字化监测督导机制,全面、客观反映我省营商环境现状,及时发现问题,督导解决问题。全省上半年市场主体总数达.74万户,同比增长10.94%。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的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厦门市18个营商环境指标全部被列为全国标杆指标。全省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不动产一般登记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福州、厦门等地市实现部分不动产登记事项1个工作日内办结;供电可靠率提高至99.97%,居全国前列。在政务服务方面,全省累计推出个“一件事”政务集成服务改革套餐,推动审批环节精简65%,承诺时限压缩52%,申请材料减少34%以上。大力推进“省内通办”“跨省通办”,完善省级政务自助机通办平台,实现项高频事项“就近办、自助办”,项高频事项“省内通办”。

这些年,晋江立足建设“有为政府”,更好地服务“有效市场”,全力当好引路人、推车手、服务员三种角色。在不同发展阶段,晋江党委政府先后实施“质量立市”“品牌强市”“资本上市”“科技创新”“数智转型”等发展战略,每年召开企业创新大会,定期组织党政企考察团到先进地区对标学习等,帮助企业明方向、定航标。发扬政企互动优良传统,通过领导干部挂钩帮扶等方式,常态化进企业、送政策、解难题,在企业顺风顺水的时候推一把,在遭遇困难的时候扶一把,每年兑现涉企政策资金都超过20亿元。与广大企业家一道维护“诚信晋江”金字招牌,引导民营企业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年成立全国首家县级慈善总会,累计募集善款超40亿元,乐善好施、反哺家乡成为晋江企业家的鲜明特色,晋江也荣获中国爱心城市、十大慈善城市,城市公益慈善政府支持指数位列全国第一。秉承“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的理念,全力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获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市,城市投资潜力、营商环境跃居全国县域第二。特别是围绕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受尊重、得实惠”,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推进“科创人才集聚、硕博人才倍增、技能人才振兴”行动,构建“六个一”服务体系,让人才在晋江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生活无顾虑;围绕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产业发展母基金,专门组建企业家火炬成长基金,全力培育一支能坚守、会创新、有情怀、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

以人民为中心,创造更高品质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晋江经验”的最终目的是全面发展。

福建始终坚持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引导和服务,创造高品质生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晋江经验”融入县域经济、中小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实施新时代山海协作,以福州和厦漳泉两大都市圈建设为引擎,带动闽东北、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全省涌现出晋江、南安、石狮、福清等9个全国百强县。年城镇化率达69.7%,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92.8%,城乡收入比缩小为2.22:1,在共同富裕的征程上加快步伐。

20年来,泉州从乡村工业化起步,到重点镇、中心镇建设,到县域大城关打造,再到环湾向湾一体化发展,全力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做实做优次中心组团、做精做美小城镇和新农村,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城乡面貌更加靓丽。泉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晋江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中心市区面积从年70平方公里,发展到年的.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41.9%上升到69.7%。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革命四行动”任务,实现所有乡镇和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常态化,空气质量、饮用水质量、森林覆盖率等保持全国重点城市前列。

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关心推动下,“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系列遗产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目前泉州共有世界级“非遗”名录5项、国家级“非遗”名录36项、国家级文保单位44处,获评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成为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获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每年开展“万千百十”文化惠民活动,送“万场戏、千场文艺培训辅导、百场展览、数十批次流动图书点”下乡,成功举办“世界闽南文化节”“亚洲艺术节”“海丝国际艺术节”等重大活动,让常态化的传统文化体验、家门口的多元文化展示,成为泉州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在“晋江经验”指引下,品质泉州富有内涵,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七成五以上的财力投入民生,全力打造“品质泉州”。特别是近几年,滚动推进民生补短板“四心”工程和“民生XIN”行动,着力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群众得实惠、更有感。20年来,全市累计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4.6万人,让劳动者安居乐业;累计新增中小学学位54.2万个、幼儿园学位26.5万个,新增医疗床位3.4万张、养老床位4.9万张。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5万元、2.6万元,比年增长%、%,实现3.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出列,群众生活更加殷实。

20年来,晋江坚定走好全面发展、共同富裕之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处理好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的嘱托,坚持“以产聚人兴城,以城留人促产”,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面貌脱胎换骨、功能配套不断完善,城镇化率提升到69.3%,相关做法成效得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肯定。在这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每年将七成以上财力投入到民生领域,构建并持续完善7大民生保障体系,打造形成三大本硕高校版图、三大医共体格局、“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市,在共建共享中让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4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