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正在研究郑成功家族有关史料。
20日-22日,第五届南安·国际郑成功文化节将在南安举行。17日,来自厦门、泉州、南安的郑成功文化研究会学者、郑氏宗亲等齐聚石井,召开郑成功故居考察研讨会。
经专家学者现场考察、研讨,基本认定石井草埔尾旧宅即郑成功家族故居,系郑成功祖父郑士表所建。郑成功族人将对故居进行修缮,并启动相关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
专家考察草埔尾郑氏旧宅
17日,在石井镇草埔尾一处旧宅内,郑氏族谱、郑成功夫妻画像、郑氏先人墓志铭等一系列文物,依次铺开在大厅桌面上,来自厦门、泉州、南安等地的专家学者不时翻阅、交头讨论,史料翔实,内容丰富,与会者无不大开眼界。
“郑成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是南安石井人。那么,在石井镇有没有郑成功的故居?在哪里?”郑成功纪念馆原馆长郑聪明告诉记者,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在参观完郑成功纪念馆后,都会向他发问。
“郑氏在石井繁衍生息,在石井应该有郑成功家族故居。”郑聪明说,为了进一步加深郑成功故居的论证,石井郑成功宗亲会特地邀请多名郑成功文化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到石井草埔尾现场走访考察,揭开历史谜题。
当天,厦门、泉州两地部分历史专家经过调查考证,专访多方人士及查阅有关史实和多种族谱,通过反复辨析讨论,认为石井草埔尾旧宅属郑成功家族故居,是郑成功祖父郑士表所建,也是郑芝龙及叔父辈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宅。
此旧宅系三进式大厝(即深井、大厅、后厅)以及东护厝、西面书房,整座大厝占地面积达多平方米。目前除了故居的下落厝顶、深井完好,大厅石尚按原貌保存之外,其他房屋都已损坏。目前,旧宅内还住着郑氏后人。
古籍文物等佐证旧宅为郑成功家族故居
如何论证该旧宅即为郑成功家族故居?
“明代府第是按照官职而建,不同官职,府第的规格也是不同的。旧宅大厅的石长14.67米,比闽南著名古建筑中宪第的石还长1米多,这就是身份的象征,显然屋主人官盖中宪大夫。”古建筑专家刘志成分析说,当时郑成功的祖父郑士表官至镇国将军。
此外,石井延平王祠管委会主任郑新新表示,几年前有关人员从旧宅中清理出的文物中有秤砣一只,以花岗岩琢成,重8公斤,圆柱形,两面对称标有“西亭”“泉和”的阴刻字。据称,此秤砣必须配用长达1.6米的秤杆,可称公斤左右的物品,系当时郑芝龙对外经商时进出货的秤砣。
当时还从书房清理出四方形的“介圭锡世之章”印章一枚,以及年日本天皇派钦差管森艮来石井祭郑成功陵墓时,由陪同者串字书写郑成功《礼乐衣冠第》诗一首的墨宝一幅。此外,还有多年前的一只石臼、马槽(包括残片)以及一套祭陵用的酒具等文物。
在现场展示的古籍明末版《南安石井郑氏族谱》曾记载:“象廷公第一子讳郑芝龙,授前军督府……遗一子名森系日本人翁氏出,飞黄先启带外经商今带回家……”
“‘今带回家’说的是郑芝龙将郑成功带回石井老家,祭拜先祖并居住在此。”南安郑成功学术研究会常务理事许庆芳解释。
号召海内外力量恢复郑氏古宅原貌
“现今两岸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更需要弘扬郑成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泉州郑成功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李世杰认为,要进一步挖掘、丰富有关文史资料,拓展其文物的深刻内涵。
郑新新告诉记者,由于该旧宅距今已有多年历史,且在清朝实行“海禁”“迁界”时屡受破坏。郑经西征后,闻知古居情况,曾出资修复。由于当时战乱频繁并未恢复原貌。新中国成立后,该旧宅只有大厅厝顶仍能遮风挡雨,下落厝顶较为完好,其他几乎倒塌,只留宅基。
清明节前夕,来自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新桥村的郑氏宗亲一行30多人,回到祖籍地石井镇谒拜祖先。当时,他们提议可召集海内外郑氏宗亲,组织宗亲力量一起修缮郑成功故居。这与石井郑氏宗亲的心愿不谋而合。
“再过几天,国际郑成功文化节即将举行,届时海内外郑氏宗亲将齐聚石井,共叙成功情。为保护郑成功故居,使其成为研究郑成功及其家族的重要佐证之一,我们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计划对故居进行修复。”郑新新说,他们将筹集资金,号召海内外郑氏宗亲共同参与故居修复工作,恢复郑成功故居的原貌。同时,他们将启动“郑成功故居”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记者庄晓丽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