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至25日,由中央网信办网评局指导,福建省委网信办、光明网主办,泉州市委网信办、龙岩市委网信办、漳州市委网信办承办的“脱贫振兴八闽行”网评引导活动走进泉州南安。
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工作局副局长尤雪云带队,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网、中国新闻网、央广网、光明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东南网、海博TV等省级新闻网站,新浪微博等网络平台,以及网络正能量骨干共30余人在南安开展采访活动。泉州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张永宁与采访团一行作了交流。福建省委网信办网评处处长陈建云、泉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网信办主任陈爱民、市委网信办副主任吴家安和南安市领导吴忠溪、张小红、范嘉等参加活动。
▲泉州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张永宁与采访团一行交流并合影
采访团一行走进南安市梅山镇鼎诚村、蓉中村、蓬华镇山城村及向阳乡、水头镇、石井镇等基层镇村,探访南安“智慧+扶贫”、“生态+发展”等乡村脱贫与乡村振兴的创新做法,参观泛家居项目、英良五号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泉州芯谷南安分园区等活动点。每到一处,媒体记者们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展示南安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成果成就。
▲采访团成员在梅山镇鼎诚村、蓉中村采访
拓展阅读
梅山镇鼎诚村
二十多年来,梅山镇鼎诚村因地制宜打好“开发、盘活、物业、投资”四张牌,多措并举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和群众增收致富,村集体经济由空壳村实现资产多万元,年农民人均纯收元,相关做法入选中组部编写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案例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守山护水,厚植生态,绘就了“村在林中,人在绿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梅山镇蓉中村
年10月,梅山镇蓉中村成立了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基地抓住“致富带头人”这个关键,创新“1+11”精准扶贫培训模式,提升青年村民创业致富能力。目前,基地现有研究人员、专家教授和扶贫创业导师多人,扶贫创业志愿者多人,专业合作社、小微企业、电商企业等参观实训基地近个。培训基地创立至今,累计培训学员4多名。据不完全统计,比培训前新增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达到户以上。
▲采访团成员在向阳乡山夫合作社采访
拓展阅读
向阳乡山夫合作社
福建省南安市山夫生态农业合作社系福建省首家残疾人互助合作社,创建于年。合作社以“带动残疾人自力更生,靠自己双手脱贫致富”为初衷,组织零就业残疾家庭大力发展高山生态农业实现脱贫。从创社初期的12户发展到了户,帮扶建设示范基地8个,帮助余户贫困家庭脱贫,实现人均月增收一千多元,开辟出了一条农村零就业残疾家庭脱贫致富的新道路。
▲采访团成员在蓬华镇“三色旅游”项目采访
▲采访团成员在柳城街道泛家居项目、水头镇英良五号、石井镇泉州芯谷南安分园区采访
拓展阅读
蓬华镇山城村
蓬华镇山城村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安、南、永、德老革命根据地基点村。先后被评为福建省最美休闲乡村、福建省乡村旅游特色村、南安市和谐村、泉州市交通安全示范村、今年获批为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村、申报中央红军村。山城村现有脐橙多亩,年“蓬华脐橙”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年脐橙全产业链产值余万元。在安南永革命烈士纪念碑和纪念馆等红色旅游资源基础上,升级硬件设施,依托山城泉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泉州市国防教育基地,建成红色扶贫基地、红军食堂以及乡村党校,筹划建设扶贫集市、直播基地,通过党建引领,寓农于教,助农兴农。年,山城村年接待游客约2万人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3万元,带动农民就业约余人。
据了解,“脱贫振兴八闽行”网评引导活动持续5天,采访团先后探访龙岩市、漳州市、泉州市等地,深入挖掘福建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亮点特色、实践探索和工作创新等内容,大力宣传福建脱贫经验,打造脱贫攻坚的“福建样板”。
原标题:《“脱贫振兴八闽行”网评引导活动走进泉州南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