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选萃洪树勋南安英都洪氏谱略

白癜风能够治愈吗 http://pf.39.net/bdfyy/bdflx/190522/7157873.html

作者:洪树勋(厦门翔安马巷)

英都古名英山(因乡人都聚居英山以内,故又名英内)。凤山(宗祠的后寨)是山名,英山是村名。翁山是分堂号,现为英都镇,全镇15个行政村(即社区),洪氏聚居10个行政村,即荣星、英东、民山、霞溪、芸林、大新、石山、龙江、良山、西峰等行政村的几十个自然村,人口多,洪氏占98%,是个大宗支。

英都洪氏宗支情况比较特殊,其先系为陈氏入赘洪家,三世后依母姓发展成族,陈氏始祖系宋清源军节度使陈洪进之后裔。元兵入泉,追捕南宋遗臣之后,陈顺斋和其子温斋于宋末自泉朋阳(北门外)避难入英山,举目无亲,生活潦倒,其子温斋入赘洪家俊卿女,遂继其业,永承洪氏门祚,生子良斋从母姓为洪,这方面历来比较清楚。但对洪氏始祖的争论就比较大。几年来经当地有识之士认真多方查考,也已基本理清,查坝头洪光宾和董山洪霖成两本族谱都有康熙十七年《西轩五世晋主祝文》,文中记:“……洪皓之后,能贤越地,称平于公之门可大,又皆籍平世德,卜居凤山之麓”。载明先祖系“洪皓(江西乐平市洪源社人)之后”。坊脚贡生洪尧汉于咸丰初撰《洪氏宗谱》记:“二世温斋公入赘荣山九使洪家,三世良斋公从母姓为洪”。凤山之麓,即在英圩街后,荣山境内,九使为俊卿别号(洪天锡之子,咸淳三年逃避元军追剿而居荣山),现有九使巷遗址。又台湾《洪氏大祖谱》(年出版)及《柏埔洪民图谱序》(注:柏埔是江西洪迈之子十九郎的分堂号)都记:“洪氏宗系,自乐平来宰南安(即十九郎曾宰南安),相泉州山形地胜,人文蔚起,遂挈眷而入泉籍,偕兄弟四人(即十六、十七、十八郎),卜居泉之邑都……惟石竹(即十六郎之裔)一派音问罕通(石竹即丰洲之西华村洪厝山),而水木之思,尤所奉拳也”。光绪十六年《篷岛洪氏族谱》洪浩然撰《谱序》记有:“始祖天凤公(即十六郎之后)……从兄天锡(授官监察御史、南宋右相洪适之孙)……子俊卿,乡贡,为避祸,埋名隐讳,别号九使,咸淳三年,自武荣石竹挚眷之避英山。……”。至此洪氏始祖也基本清楚,即洪氏始祖为天锡之子俊卿,别号九使,咸淳三年避居溪溢的,俊卿早逝,无期功之亲,世有巨积,仅有一女,招赘温斋为婿。良斋发展翁山成为大望族,五世起分为东西轩。东轩又分,1—8房,西轩分,1—4房。

英都是个大族,十个行政村中除占总人口2%的孙、吴、蔡、沈、毛、倪、丘七个小姓之外,大都为洪氏。传世中九世洪希炳于万历时因避倭患迁浙江省平阳县塘坡乡,十五世洪永节又迁回闽霞浦县,十世洪有居暨子启敬、启心、启振于万历间迁福清县江口,八世洪启模迁安溪县蓝田乡内春村,同治间又迁参内乡罗内和惠安螺城镇西街、南门、马路顶、观音楼、南岭桥等。八世洪启焕迁厦门经商。清雍正间洪绍兰任厦门水师提督,其家眷迁厦门。迁往台湾海外的也不少,是南安市主要侨区之一。旅外侨领有董山人洪渊源、坂埔顶点金人洪恭兰;峤头山人洪维新、洪敦礼;霞溪坊脚人洪国厦、洪国泰;民山村人洪福兴;大新衙内人洪敦从等。他们爱国爱乡,投巨资建设家乡。

历史上英都文运崛起,世胄簪缨。明季以降,计有进士16人,举人65人。东轩祠堂楹联有:“解元传肿鸿博第,将相公侯驸马家。”“祖孙四代十进土名扬明室,父子一博双翰林誉满清廷”。较出名的有清开国重臣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年),官至陕西三边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太傅。近代还有辛亥革命义士洪东齐;积极参加孙中山护法的洪汝复等人。英都历史上被誉为“人文荟萃之乡”,“文将郁集之邦”。

英都山川锦绣,名胜繁多。这里有英山人文发祥地的云从古室等七岩八院、素月孤洲、建于宝庆和绍定间的石塔石桥。还有溪溢馆、水沟馆等为先贤攻读的书室。英都花园式的祠堂群堪称南安之最的祠堂文化,为旅游胜地。

翁山洪氏族谱修于明孝宗弘治元年,其后又重修两次,年再修。周谷城题书名,苏双碧撰序言,为史料翔实,内容丰富的一部谱志。主编为时任南安市政协文史委洪瑞生先生。

翁山昭穆为九世洪庭桂所撰,即今历28世(洪氏为26世),约年左右(以洪氏算)。名行:庭有启承士,奕世绍文光,孝恭唯敦本,诗礼永传芳。续编:振兴崇祖德,俊杰继华章,智勇树伟业,家国福泽长。现已用至“永”字辈。

(编者按:本文选自《晋江谱牒研究》第22期,写作于年6月。文中的“计有进士16人”,应为“18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5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