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工业学校居家学习心理调适指南
学生篇
亲爱的同学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开始了居家学习之旅。在这个非常时期,我们不但要做好自身防护,更要学会调适好自己的心理。
按照学校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帮助全校师生以平稳的心理状态应对疫情可能引发的负面情绪,全力确保师生身心健康。学校心理辅导中心给大家分享一些调适心理的方法并开通在线心理疏导服务工作,希望可以帮助各位同学来调整自己的情绪。
1.科学认知,科学预防
不信谣,不传谣。科学掌握预防措施,遵守防控要求和纪律,做到科学防范。积极主动做好自我保护,养成个人卫生好习惯,勤通风,勤洗手,减少外出,佩戴口罩,主动隔离。
2.居家抗疫不烦躁,心情愉悦最健康
同学们在居家生活中,由于与外界交流减少,难免会产生烦闷情绪,井井有条、丰富多彩的生活安排可以帮助营造健康愉悦的家庭氛围。出现心理压力时,可采用“深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舒缓心情,也可以通过运动、音乐、倾诉来转移注意力,增加积极体验。必要时,可以向家人和专业人士求助,与家人产生分歧时,可尽量采取非暴力沟通,不进行评判和指责。
3.更新观念,提高网络学习认同感
网络学习固然与线下授课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对大家来说网络学习同样重要,和线下上课相比,同学们更加自由,同时,这就意味着对同学们的自律和自我约束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把握住线上学习的契机提升自己,是同学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在自己的个性计划制定形成后,邀请家庭成员来监督,更建议同学们将自己的计划做成随时可看到的卡片或表格,张贴在家里显眼的地方。一旦进入学习状态,便全神贯注,不能边吃边学,边玩边学,更不能躺着看书,趴着写字。要以身作则,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习惯上都要教育带领好弟弟或妹妹,在家做个小榜样、小标兵。因此,主动掌握网络学习技能,做好在家线上学习的准备,适应线上学习的不同方式,努力提升自己。
4.培养学习兴趣,设立奖赏提升学习动力
培养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让学习内容既符合老师要求又可以满足自己的内心需要。动力的维持和外部奖励有密切的关系,同学们既要有课上学习,也要有课间娱乐,可以在认真学完一堂网课之后给自己一些奖励,比如小零食或者休闲娱乐等等。
5.建立线上同伴共同体,激发学习兴趣
线上教学使同学们不能再见到真实的“战友”,但是仍然需要并肩作战。建立线上学习小组,分享自己在网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答疑,通过分享各自的想法,学习到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看到理解问题的不同角度。在小组中获得认同感、归属感和人际支持,从而促进自我效能,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我们的学习动力。
6.展示和分享学习的成果
可在班级群、朋友圈、亲朋好友群等展示自己近期的学习成果,拍照上传或视频分享都很好。大家还可以在家里显眼的地方张贴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家人点评。
7.不迷恋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
不迷恋网络游戏,不过度看电视、玩手机,不熬夜。学会健康用眼,科学用脑,保证睡眠时间,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三餐准时,增强自己的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
8.面对设备问题,维持乐观心态
设备和网络的好坏会影响在线学习质量,尤其当网络条件较差时,同学们往往会感觉焦躁烦闷,这时不妨先稳定自己的情绪,从容面对。如果确实暂时硬件条件不佳,也不要放弃学习,继续保持学习状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9.健康打卡很重要,定时定点不忘记
同学们要按照规定做好每日健康打卡,正是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坚持,才能保障全体同学的健康平安。
10.积极开展体育锻炼
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生活条件自主选择活动方式,每天开展1小时左右的室内运动,如进行垫上俯卧撑、仰卧起坐、平板支撑,还可以在不影响邻居的情况下,跳健身操、转呼啦圈等,也可下载软件如“天天跳绳”,可邀请家人一起参与。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消除疲劳,提高大脑中的血氧含量,并且能够促进大脑活动,既健身又悦心。
11.培养新的兴趣爱好
同学们可以列出平日里一直想做但没时间做的事情,比如烹饪、学乐器、绘画、阅读、养植物等,制成“愿望清单”,按照优先级勾选出在家就可以实现的愿望,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
可以按照家长和老师的推荐,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视频资源、电视节目等,利用网络平台在知识海洋中畅游,让宅在家中的假期成为储藏知识的好时光。利用充分的闲暇时间和家人一起享受充满乐趣的家庭活动。
12.学习典型人物和事迹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无数各行业的工作者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地守护着大家的安全。同学们要学习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疫情的伟大精神,传播和弘扬正能量,不断增强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真情实感,更加懂得生命的意义,更加珍惜美好生活。
家长篇
尊敬的家长朋友: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拥有一段较长的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时光。如何创造一段美好的亲子时光,这考验着每位家长的智慧。希望以下几点小建议能助你锦上添花:
1.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如果陪伴孩子的人一直忧心忡忡,焦躁不安,那么孩子也很难把注意力放在他们所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