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记,你们石井松江村欠我20箱杨梅,我今年先跟你预订,明年你要帮我留着!”6月底,正值杨梅成熟上市的季节,石井镇党委书记接到一位老朋友的“投诉”电话,反映之前在松江村村党支部书记处订的杨梅因销售太火爆“泡汤了”,他一边“吐槽”着松江支书说话不算话,一边又提前预订下了明年的杨梅。
近年来,石井镇松江村的杨梅产销两旺、风头出尽,一颗颗“红宝石”,一串串“红珍珠”不仅打响了石井“水果之乡”的“金字招牌”,更是结出了石井乡亲们致富增收的“幸福果实”。
因地制宜,选准“梅”好方向
杨梅产业是松江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一次成功实践。自上世纪90年代末,该村就有村民陆续探索种植果树、油菜,但由于种植分散、经验不足等因素,长期以来都没有取得较好成效,片片林地逐渐沦为“荒山野岭”。面对土地利用率低的窘迫现状,松江村村“两委”经过多方面调研、全方位走访,最后决定将流转的土地收回,成立以“公司+基地+农户”为模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社——“松嘉农业有限公司”。依托土地肥沃、雨水充足的自然条件和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区位优势,着力打造出成片杨梅基地。同时坚持“党建+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领头羊”效应带动村集体经济创收发展。目前,“松嘉农业有限公司”利用集体土地已种植杨梅余亩,在辐射带动下,周围农户通过自发种植也已达到了余亩的种植规模。
科学管理,产量“梅”不胜收
产业的振兴发展,离不开一支好的管理团队和良好的销售。为了把松江村的杨梅林管理好、持续产出优质杨梅,村党组织专门聘请3名经验丰富、热心集体事宜的党员成立了杨梅基地工作队,负责基地日常管理和杨梅生长期的维护。为了减少生产成本,采摘季由村支两委带头齐上阵,专门负责杨梅的采摘和销售,特别是村党总支书记依靠自身原在外办企业和包工程的资源积极拓展销售渠道。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松江村的杨梅已是远近闻名,销售渠道非常稳定,现有集体土地上的多株杨梅每年可产杨梅10万斤,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近20万元。
精准分配,农户喜上“梅”梢
为实现振兴成果与村民共享,松江村将每年集体经济收入进行合理规划,精准分配。在刨去用于发展村级事业和完善产业相关基础设施的费用开支外,剩余收益通过实行“产业+就业”利益联结机制,把产业服务链与就业服务链有机联结起来。一方面根据产业发展中对人才的需求,对分散的农村群众进行培训,以技能提升带动增收致富,让农民端上手艺的“碗”、吃上技术的“饭”、挣到老板的“钱”。目前,杨梅基地周边的自发种植户每年也可实现创收2万元以上。另一方面根据基地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为脱贫群众合理提供“家门口”的就业机会。目前“松嘉农业有限公司”每年可提供剪枝、守山、除虫和采摘等20多个岗位,为就业群众发放工资80-元/天。
以治促长,共享“梅”好家园
松江村坚持以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提升带动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利用产业发展反作用于环境美化,共同打造产业兴旺、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示范村。今年以来,松江村以娄星区“三基三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行动开展为契机,将全村划分10个屋场,利用“屋场会”形式“零距离”倾听群众心声,“零折扣”解决群众诉求,增强村民“主人翁”意识,在干群沟通互动中凝聚起发展合力。以共建共享美丽乡村为目标,创造性建成了邹家、吕家洲、回龙湾连片屋场,投资50万余元全面开展全村亮化工程,安装维修了太阳能路灯盏,让“旧村”焕发出“新颜”。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出台屋场人居环境评比制度,连续4个月开展以“屋场”为单元的环境卫生大比武活动,屋场与屋场比、同一屋场内的村民与村民比,在全村营造了你争我赶、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有效激活了基层治理内生动能。在区委6月份的“三基三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行动半年总结大会上,松江村邹家屋场喜获全区示范屋场称号。
扩大产能,展望“梅”好未来
为助力乡村振兴,持续壮大发展集体经济,下一步松江村将以杨梅为突破口,拓展发展思路,丰富产业业态,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质量,力争在“梅好”的季节里做大做强“梅好”产业,致力在“小杨梅”上写出“大文章”。同时,以“梅”为媒,以“梅”促美,以“梅”共治,推动“三基三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行动要求落实落细,全面创建平安、清廉、文明的美丽乡村。(通讯员宁晶晶汪露周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