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原籍福建南安石井镇,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藩。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是一个海商兼海上走私集团的头目,一生共有5位妻子,其中第二位妻子田川氏是日本人。当时日本当局很重视郑芝龙,平户藩主松浦也送宅邸给他居住。年(天启三年),郑芝龙到日本做贸易时,与当地女子田川氏结为夫妻。年(明天启四年),郑成功出生于日本肥前国平户岛上的川内浦千里滨。日本平户的郑成功儿诞石郑成功六岁之前跟随母亲住在平户,直到父亲郑芝龙受明廷招安任官之后,才被接回泉州府安平(原福建省晋江县安平镇,现安海镇)居住读书。年(清顺治七年,永历四年),郑成功通过用计杀掉占有厦门的族叔郑联,接收了大部分的部队,取得厦门、金门作为根据地。后奉敕南下广州勤王,令叔父郑芝莞留守厦门。而郑芝莞私心太重,在清军进攻厦门时,未战先怯,只顾著自己逃亡,致使清军轻松攻破厦门,并将郑家的积蓄、装备掠夺一空。连郑成功夫人与长子郑经也只来得及携带祖宗牌位避于海上才逃过一劫。郑成功于广东得知了厦门遭袭击的讯息,原本他仍坚持继续南下勤王,但终因上下将士思归,哭声遍闻,乃不得已班师回厦门。收复厦门后,郑成功追究起责任,将怯战以逃的叔父郑芝莞斩首。后来施琅因叛变事泄,郑成功以此为由欲诛施琅全家。施琅虽在友人帮助下逃脱,但父亲、胞弟均被处死。从此,施琅与郑成功结下大仇,决定再度降清。清朝顺治十五年,郑成功派遣桂梧、如昔和尚东渡日本长崎,递交了郑成功致德川幕府等四代将军德川家纲的书信,以示抗清决心。郑成功希望发展与日本的友好关系,但关键是书信的结尾,暗喻南明将兴师北伐,乞求借兵。但幕府拒绝了郑成功借兵请求。顺治十八年,顺治帝崩,皇三子康熙帝继位;发布长达20年的迁界令,自山东至广东沿海二十里,断绝郑成功的经贸财源;毁沿海船只,寸板不许下水;同时斩成功之父郑芝龙于宁古塔流徙处;挖郑氏祖坟。郑成功接连听闻噩耗,加上在台将士水土不服人心惶惶,其子郑经又在澎湖与奶妈陈氏通奸,使得郑成功内外交逼,于年(清康熙元年)五月初八急病而亡,死前大喊:“我无面目见先帝于地下”,抓破脸面而死,年仅39岁。日本人所绘的“郑成功夫妇画像”日本人对郑成功非常推崇,不仅是因为郑成功有一半日本血统,同时也将郑当作日本的民族英雄。日本存在小中华思想,清军入关后,朝鲜、日本都将这看作是中原沦陷,而将自己看作是“中华”传人。日本平户市郑成功纪念馆这种中原情结,对东亚历史的影响很深远,清朝时,甲午中日战争时日军的口号之一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日本统治台湾时期,在台湾的公学校都要教学童唱“郑成功之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8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