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代诗宗在福建南安的田园梦

免费治疗白癜风 http://www.zgbdf.net/m/
韩偓(公元年-公元年),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西安樊川)人。晚唐大臣、诗人,“南安四贤”之一。龙纪元年(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节度使府为幕僚,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不肯依附于梁王朱全忠,被贬为濮州司马。唐昭宗遇弑后,依附于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寓居九日山延福寺。后梁龙德三年(年),病逝于南安县龙兴寺,安葬于葵山。著有《玉山樵人集》。遗迹韩偓墓韩偓墓位于南安市丰州镇环山村杏田自然村,该墓占地面积约平方米,坐东向西,墓丘平面呈“风”字形。除了两侧的石羊、石虎,还有四尊石将军分守在两边,对视而立。而在龟背形墓顶前立有墓碑,高1.7米、宽0.8米,上刻楷书“唐学士韩偓墓”。今年9月初,韩偓墓被列入第十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拟推荐名单。位于南安市丰州镇环山村的韩偓墓。深山寻迹弘一法师有一张珍贵的照片,照片中的他站在一块高大的墓道碑旁,手持念珠庄严站立。墓道碑上几个大字很是显眼“唐学士韩偓墓道”。照片拍摄于年,那天,他与广洽法师等人乘车前往泉州净觉寺,途中弘一法师发现路旁矗立着晚唐诗人韩偓墓道碑,随即欣喜若狂,当即下车瞻谒。自此弘一法师开始推崇韩偓,持续七八年。他与高文显等弟子开始搜集有关历史记载和韩偓在南安等地的传闻轶事,着手编写韩偓传记。弘一法师与韩偓墓道碑合影。(资料图)韩偓是谁,为什么弘一法师如此看重、推崇。资料显示,韩偓的墓道碑早已不知所踪,但是留下了他的墓葬。古墓所在地是泉州南安丰州镇杏田村。在地图上,杏田村是藏身于葵山群山之中的一个自然村落。我带着好奇心,邀友人一起来到南安丰州,寻找韩偓史迹。从丰州镇,有一条通向桃源水库的泉永古道,沿着古道步行一个多小时就能找到杏田村。沿途山道蜿蜒,林木繁盛,山泉水潺潺,犹如进入一处秘境。步行至村口,眼前豁然开朗,有一方水塘和题写着“杏田古地”的王公庙。村内分布着不少红砖厝,古厝依着山势,环绕着水塘和附近的田地。我们向村民打问韩偓墓在哪里,村中的一位老人先不带到古墓所在,而是把访客带去见一位正在干农活的老先生。听说来看古墓,老先生笑着问来历。答复寻访古迹。他听完笑着说,先把手里的活儿做完,就带大家去看。他一边干活一边和我们聊天。整个村子都姓颜,古稀之年的他名天柱,是杏田村的前任村书记。30多年前他当村干部的时候,村中颜姓长辈就派给他一个任务,要为葵山半山腰的唐代大学士韩偓守墓。从他口中,我们得知,这个村里的颜氏族人每年的清明节,都要像祭拜自己祖先一样祭扫韩偓墓。清扫、献贡品、放鞭炮、三鞠躬……一样都落不下。村民日常还要对古墓进行巡查,确保文物安全。老人做完手里的农活,拿着一把镰刀在前面带路。春夏之交草木茂盛,通往古墓的小路茅草长得一人多高,他一边锄草、一边清理出通道。千年守护来到古墓前,只见这里三面环山,墓前竖着一块花岗岩墓碑,阴刻楷书“唐学士韩偓墓”。这块碑是清末举人曾遒所书,走下一个台阶,墓的正中间摆放着巨石,在老人的提示下才注意到是砚台形状。墓埕的两侧分立两位石将军,他们身披铠甲双手持剑柄,剑锋向下,对视而站,很是威武。再看石将军表情,他们个个眉头微微皱起,厚厚的嘴唇紧闭。嘴巴嘟起来的样子如同香蕉黏在脸上,加上严肃的表情,看了让人不禁想起香港电影《东邪西毒》中的情节。不过仔细看,有一位石将军和其他三个明显不同,这位石将军站在古墓右侧,他的头不是端正地向正前方望去,而是歪向左侧向远处眺望。老颜指着石将军远眺的方向说,那边也有一座古墓,是韩偓好友傅实的墓。韩偓去世之后,就是傅实依照唐代旧制为韩偓修墓。提起韩偓,他原本是翰林学士,一位抗忤权奸的忠臣,又是晚唐著名诗人。“屡触逆臣之锋,死生患难,百折不渝,晚节亦管宁之流亚,实为唐末完人”,清朝大学士纪晓岚这么评价韩偓。可他为什么会从长安(西安)一路远涉来到泉州南安,最终安葬于此呢?答案就藏在韩偓的诗作。研读他的诗作,清晰地看出诗人一生的轨迹,也解答了他远赴千里之外的疑问。隐居田园他才华横溢,被尊为“一代诗宗”,10岁就赋诗送姨夫李商隐,被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公元年,韩偓在唐昭宗即位当年考上进士,一直被皇帝器重。从他的诗可以看出,此时仕途上春风得意,生活上优渥奢华,所作的大多是“月色明如画,秋堂复夜阑。瑶池何悄悄,银剑尚姗姗”一类的诗句,充满了缠绵浪漫的色彩。大诗人似乎还在风花雪月中,朝廷的腥风血雨可说来就来。韩偓是皇帝的红人,可他是想要夺权的朱全忠(即朱温)的眼中钉。韩偓也看出朱全忠的野心,也多次和他作对。有一次,朱全忠上殿奏事,侍臣们纷纷避席起立,唯有韩偓遵守礼制端坐不动,引起朱的恼怒。韩偓在朝为官时,宦官内乱、朱全忠篡权、藩镇割据都在困扰着唐王朝,就连他最忠心的唐昭宗,都被软禁多年。正是在政治的争斗中,韩偓被贬了。被贬之后,韩偓带着家人一路南下,经过河南、湖南、江西到达福建。公元年,65岁的他从江西进入福建,坐船一路沿着富屯溪、剑溪、闽江来到福州。这中间,朝廷多次复召其为学士,韩偓恐遭害,弃官入闽。韩偓到福建之后的一年发生了很多事,唐哀帝让皇帝位给朱全忠。朱全忠受禅称帝,国号大梁,废唐哀帝为济阴王,次年又将他杀了。唐朝自公元年由唐高祖李渊开国,历二十二帝,于此消亡了。听到唐王朝灭亡的消息,身在福建的韩偓悲痛欲绝,他一路南下,写下了不少怀念故乡的诗,其中就有这首《故都》: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   塞雁已侵池籞宿,宫鸦犹恋女墙啼。   天涯烈士空垂涕,地下强魂必噬脐。   掩鼻计成终不觉,冯驩无路学鸣鸡。韩偓原本已经打算在王审知旗下为官,但他得知王审知归顺后梁,也就是认可朱温的朝廷,就马上打算离开。他悄悄地离开福州,来到沙县。准备从沙县一路西行,沿着沙溪逆流而上到邵武,再沿着旧路离开福建。但是,就在他准备过杉关的前一步,被王审知的部队追回了沙县。韩偓心里始终把王审知当作唐王朝的遗臣,无法接受他们归顺大梁的举动,虽然王审知一再请他回来,但是他都不愿意再去福州和其见面。闽王又不放他离开福建,他又不愿意来福州,在沙县相持了一年多的时间,闽王决定让韩偓去泉州。韩偓自沙县向东,经尤溪县,过大田、德化,永春来到丰州。在途中,韩偓写下了著名的《自沙县抵尤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   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这首诗呈现出当时农村空空荡荡,一派荒废的悲惨景象。一代诗宗在永春的桃林场,时逢秋天,万物凋零,韩偓思念家乡,写下一首《寄隐者》:烟郭云扃路不遥,怀贤犹恨太迢迢。   长松夜落钗千股,小港春添水半腰。   已约病身抛印绶,不嫌门巷似渔樵。   渭滨晦迹南阳卧,若比吾徒更寂寥。“已约病身抛印绶”来看,韩偓已经表明自己不会再去官场,打算在泉州躬耕自养。他还在桃林场写下一首《此翁》:   高阁群公莫忌侬,侬心不在宦名中。   岩光一唾垂緌紫,何胤三遗大带红。   金劲任从千口铄,玉寒曾试几炉烘。   唯应鬼眼兼天眼,窥见行藏信此翁。韩偓也借此诗表明不仕之志,他到桃林场后已决心一意隐居,脱离一切是非。在桃林场住了一段时间之后,韩偓带着家人和族人来到南安县治所在地——丰州开始定居。他们先寄居在九日山的僧舍,后率家人在龙兴院后面的葵山垦荒耕种,安置族人,随后形成一个小村落,就是杏田村。   “桑梢出舍蚕初老,柳絮盖溪鱼正肥。”   “晓景山河爽,闲居巷随清。”   “静阴生晚绿,寂虑延清风。”   “蜂穿窗纸尘侵砚,鸟斗庭花露滴琴。”   “两岸绿芜齐似翦,掩映云山相向晚。船头独立望长空,日艳波光逼人眼。”这些诗文中透出了一种安逸,丰州九日山一带清丽动人的山水,抚慰了诗人的心。   幽独起侵晨,山莺啼更早。   门巷掩萧条,落花满芬芳。   烟和魂公远,春与人同老。   默默又依依,凄然此怀抱。这首《幽独》仍然写出了诗人的隐居生活,它算作韩偓一生当中所做的最后一首诗。“一代诗宗”韩偓从75岁以后再无诗作,直到82岁去世。杏田这个名字是韩偓所起,他仿效陶渊明隐居,开垦农田和水塘。后来韩氏后裔在宋朝考取了功名,韩氏后裔和族人因思念家乡纷纷迁回了陕西老家。韩偓的墓,韩家人曾经开出的山坡地以及修建的水塘都留在葵山。当年韩偓从永春来到杏田村,也有颜姓族人跟随。韩氏的后人从葵山迁回故乡后,留下的村落、田地全部赠与颜家。颜氏家族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村中有名望的人都要义务为唐代大学士韩偓守墓,并且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如今,韩偓墓前的翁仲,已默默守墓千年,山下的颜氏后人,亦默默守护葵山千年矣。来源:海丝商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67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