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屿志今天
编者按
从来没有一条路,如瓯江山水诗之路这般浪漫而别致。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年前,江心屿的水天交映至美之景,让谢灵运感慨吟诗,从此开启孤屿的千年诗路。
从南北朝至今,上至帝王将相,下及寒门学子,在江心屿上留下深深的文化烙印。千百年来,宋文信国公祠、谢公亭、澄鲜阁、浩然楼……江心屿的砖砖瓦瓦间,回荡着历代诗歌的余韵,贯穿温州各个历史时期,无声地见证着各朝各代的兴衰荣辱。
诗与远方,就在江心屿的山水之间。本周起,我们将推出《千年文脉·诗路瓯江》系列篇章,展示这座让诗路兴旺在实景里的文化宝岛,探寻这颗传承着温州城市文脉的诗路明珠。
遇到他之前,江心屿不过是瓯江中一片荒寂小岛。
很幸运,江心屿等来了欣赏她的人,最终成为历代文人心中的文化地标。
《千年文脉·诗路瓯江》开篇,我们先来聊一聊这位发现江心屿之美的山水诗鼻祖、永嘉太守谢灵运。
[
孤屿
]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公元年,谢灵运离开建康(今南京),南下永嘉(今温州)赴任太守。当时的他来到这偏隅之地,想必是郁郁寡欢的。“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他跑遍了郡城各处,仍意犹未尽。
谢灵运画像南航截取自明《三才图会》
这天,谢灵运带着仆人泛着小舟到江北“寻异”。费了一番周折,绕了一些弯路,船行至中流,江中的小岛在云雾中时隐时现。
登岛后,望着眼前浩瀚的海天,孤寂清辉的岛屿,谢灵运诗兴大发,写下《登江中孤屿》,道尽了江心孤屿的景色。
《登江中孤屿》
江南倦历览,
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
寻异景不延。
乱流趋正绝,
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晖映,
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
蕴真谁为传。
想象昆山姿,
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
得尽养生年。
诗作于景平元年,在谢公看来,江心屿风光的最大特点即表灵、蕴真,令人有“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之想。由此谢公得出结论:安期术者,即在于能以怀新、寻异的心态,与自然中不期而遇;在于真正体悟到自然的魅力,从而蕴真表灵,如此之想其可谓尽得矣。
张玉谷云“诗有喜得奇境意。前四,以江边游历几周,折落‘怀新、寻异’,领入本题。中六,正叙绝流登屿。‘云日’二句,写景清超,莫赏谁传,写出自矜得意。后四,即孤屿想到昆山仙境,真绝尘寰,而以安期得尽长年,拓空收住,余波亦好。”
《孤屿媚中川》年饶宗颐绘
据《宋书》记载,谢灵运“每有一诗至都邑,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远近钦慕,名动京师”。于是,孤屿借助谢灵运的“流量”,实实在在火了上千年。
[
谢公亭
]
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
相传,谢灵运游孤屿时,在一石亭中休憩观景,故人称“谢公亭”。
谢公的名气实在太大,孤屿火了,谢公亭也火了。据南航先生不完全统计,古代至少有四五十首诗歌咏怀谢公亭。其中,最著名的诗作莫过于李杜。
《与周刚青溪玉镜潭宴别》
(节选)
李白
康乐上官去,
永嘉游石门。
江亭有孤屿,
千载迹犹存。
《送裴二虬尉永嘉》
杜甫
孤屿亭何处,
天涯水气中。
故人官就此,
绝境兴谁同?
隐吏逢梅福,
游山忆谢公。
扁舟吾已僦,
把钓待秋风。
在盛唐诗人缥缈的诗作中,“孤屿+亭”的组合成为江心文化的缩影和“图腾”。
清代嘉庆年间陈舜咨所修的《孤屿志》记载:谢公亭,在西峰下,刘宋谢公灵运为永嘉守,尝游咏于斯。后人建亭,即唐李、杜诗所云孤屿亭也。
陈舜咨认为,李、杜所咏的江亭、孤屿亭就是谢公亭。这说明在江心屿上很早就有纪念谢灵运的亭子。
明宣德四年(年),世人重建谢公亭,请温州知府何文渊作《谢公亭记》,“增修谢公亭于旧基石崖之上,其亭十楹,高一丈二尺,深一丈六尺,涂以丹粉,绘以兰蕙,周回杂植竹木怪石,中置图书笔砚,极为幽雅。”
何文渊作《谢公亭记》,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史料
今亭为年所重建,朱红圆柱,黄色琉璃瓦,六角攒尖顶,亭中立有谢灵运的线刻画像碑。亭柱有两副楹联,“两峰涧合原青老,孤屿诗多首谢公(王瓒)”、“隐吏逢梅福,看山忆谢公(杜甫)”。
登临江心屿的诗人,一直在用自己的作品向谢灵运致敬。他们不仅在诗句中提到谢灵运,化用谢灵运的典故,题写与谢灵运有关的遗迹谢公亭,甚至刻意模仿谢灵运的诗体和诗韵进行拟作。
今天的谢公亭重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亭里立有谢灵运的线刻画像碑。马瑞昌摄刊于年浙江画报
明代的瑞安人林彦有一首《谢公亭诗》致敬:
乘闲偶过中川寺,
孤屿亭前对落晖。
漫策枯藤寻往事,
好摩苔藓读残碑。
江涵北郭天初霁,
草绿西堂梦已非。
惟有风流消不尽,
海天空阔鸟飞迟。
明末的永嘉人王至言,有一首《谢公亭效谢体》:
澄江荡玄阴,
旷劫凌孤岑。
洄澜媚层刹,
云水互升沉。
瞰海起芳榭,
逶迤控珠林。
摩崖像康乐,
临风怀佳吟。
夏禽变春草,
五马空遗音。
意澹境逾寂,
虑忘渊与深。
尘悰怍闉市,
流光怅古今。
何如屏棼杂,
于此披我襟?
该诗用了谢灵运在温州创作的名篇《登池上楼》与《晚出西射堂》里的不少韵字。
亭因人显,人以亭传。谢公亭注定是孤屿上充满象征性的传奇风景。
[
澄鲜阁
]
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
《登江中孤屿》不仅带火了“孤屿”这个人文IP,诗中的“澄鲜”二字更是成为了后人争相模仿的对象。
他的铁杆粉丝李白在“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秋登巴陵望洞庭》)中致敬偶像。
朱熹的“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秋月》),直接化用了谢灵运原句的意境。
作为“澄鲜”一词的“发源地”,江心屿也刷了一把存在感。
澄鲜阁
谢公亭的不远处,有一座两层三间的阁楼,名曰“澄鲜阁”。澄鲜阁傍山临江,登楼可俯瞰瓯江,饱览温州古城风光,颇为壮观。现匾“澄鲜阁”三字为当代名家谢稚柳所题。
为救度水陆鬼众,江心屿建立水陆阁,北宋崇宁元年修建于江心屿西塔山南麓。明万历十九年,本地文化名人王叔杲集资重修时取谢灵运“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句,易名为“澄鲜阁”。并将这两句诗作为一副楹联挂在澄鲜阁院门口,诗句对仗工整,意境清雅,颇为一副绝妙好联。
清代时澄鲜阁一度被毁废,清嘉庆年间陈舜咨编撰的《孤屿志》载,“澄鲜阁,在西塔院下,旧名水陆阁……今废。”
澄鲜阁是文人雅士披襟揽胜的绝佳去处。清中叶的台州诗人戚学标“小坐澄鲜阁,泠然欲驭风”的诗句,道出了惬意和潇洒。登上澄鲜阁的诗人们,不免仰望谢公的才气而倍感焦灼。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对着孤屿长吟高咏,但谁能企及谢灵运的才华呢?丁立诚在《永嘉三百咏》中写到澄鲜阁,也同样颇多感慨:
空水共澄鲜,
谢诗得清气。
后人敢题诗,
谁得味外味?
如今,说起江心屿,人们自然想到为其写下“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的谢灵运;提及谢灵运,自然绕不开他对江心孤屿的钟情。毫无疑问,谢公成了这座孤屿的“代言人”。为了纪念这位诗人,岛上有了谢公亭、澄鲜阁等因他得名的建筑。
如今,澄鲜阁下,谢公亭畔,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的“诗之岛”刻石赫然屹立。皎然脱俗的江心屿和诗歌的缘分,早在多年前,便已悄然开始,延绵不断……
编辑
连佳佳豆豆刘曦实习生张震
校对
郑凌
参考文献:
《鹿城人文景观》沈克成汤章虹
《与谢灵运有关的温州地名研究》陈丽娜
《江心诗魂》金丹霞
《诗画江心》陈瑞赞
《温州江心屿·千载迹犹存》黄瑞庚主编
特别感谢南航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