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泉州晚报」
五18∶30泉州府文庙南音戏台
倘若你来过泉州,或许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文化宫或文庙某一角,被一群表演者的声音所吸引,好奇地走入露天观众席里,找一个座位坐下,吮一杯浓茶,开始聆听泉州街头巷口都有可能飘出的南音。
这种经验其实不过是泉州人日常生活里一道风景,人们应该庆幸在泉州可以看到这样的形式,把“御前清曲”平民化,方便了聆听的可能性与民众的参与度。尽管那些舞台或许不够完美,音响中也夹杂着轰鸣,还有那些浓妆艳抹的舞者和台下来来回回走动的观众,都让南音与殿堂级艺术的猜想相去甚远。然而,这正是南音在泉州这片土地上源远流长的证据,是一种归依的沉醉。
南音里的情欲世界,无分古今。那些千百年流传的忠孝礼义、儿女情长自是所有艺术形式均不可避免的题材,民间故事的性质将欣赏南音的入门台阶放到了最低。其实,南音讲述的故事,所有人都能“听懂”,只要有心去了解背后的故事。南音唱腔中的一个起承转合,琵琶中的“一点”“一挑”,不仅是唱者与乐手之间的默契和对话,更是听者与曲中的人物交心交情的沸点。
南音之所以能世代相传,久唱不衰并新人新曲不断涌现,与泉州人对南音的执着追求与默默奉献是分不开的。历史上泉州这一南音的发祥地拥有众多的技艺精深的艺人,他们不仅在泉州,而且在闽南各地区以及海外起了主导作用。自古,海内外就有从泉州引进资深艺人去设馆授徒的现象,因此海外用泉南腔予以吐音叫字的演唱规制一直没有改变,其演唱、演奏风格亦保留着故乡泉州的传统特色。南音那深情、悠久的旋律与具有清商乐的“古士君子之遗风”最能勾起海外赤子的思乡之情。
●泉州南音
号称“御前清曲”的南音,也称“南曲”“南乐”,是中国古老乐种之一。因其乐律、乐谱、乐器和演唱形式至今仍保留了唐宋古乐的遗制,被称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泉州南音是发祥于中原的千年古乐,不仅兴盛于闽南地区,更伴随着闽南籍华侨华人的脚步远涉重洋,传播、扎根于世界各地。年9月30日,南音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传承与保护更受到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