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世遗大会全票通过,泉州终于申遗成功!
从开始策划至今,经历了漫长的20年,但泉州值得。
22个代表性古迹和遗址,展示了泉州多元的历史文化。
去过之后,人人都会爱上泉州。
这里不仅是中古的泉州,更是世界的刺桐城。
这里不仅是‘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这里不仅是‘多元融合的世界级宗教博物馆’,
这里更是‘半城烟火半城仙’、人神宜居的福地,
穿越回宋元时期,刺桐城远比泉州更有名,因为城里种满刺桐树,远道而来的外国商人,便根据发音,称泉州为zayton,刺桐城之名,随着远洋的货物蜚声世界。
年5月,我与好友相约泉州,
做了一次史上时间最长的慢旅行,
九晚十天,自己做了一回泉州人。
有幸去了一些申遗的景区和景点,
下面就来细数一下这些古迹遗址。
先说明一下,
申遗的这22个代表性古迹和遗址,
我去过了14个,竟然错过了8个。
为这8个遗址,我一定再去泉州。
我去过的14个古迹:
1,九日山祈风石刻(在修ing)
2、市舶司遗址
3、德济门遗址
4、天后宫
5、真武庙
6、南外宗正司遗址(在修ing)
7、泉州文庙及学宫
8、开元寺
9、老君岩造像
10、清净寺
11、伊斯兰教圣墓
12、草庵摩尼光佛造像
13、洛阳桥
14、平安桥(在修ing)
我错过的8个:
磁灶窑址(晋江),德化窑址(德化),冶铁遗址(安溪青阳下草埔),井口码头,石湖码头,六胜塔(石狮),万寿塔(石狮),顺济桥遗址(就在泉州城里,去时周围是工地,没看到)
1、九日山祈风石刻
闽南人拜妈祖,但妈祖并不是他们最早的海神。
闽南人的第一代海神,是通远王。
南宋时期,为番船祈风是当时的海关(市舶司)的重要工作之一。
每当船只出海季,市舶司的官员,都会到九日山下昭惠庙拜通远王,为番船祈风(当时的船只还要靠风力航行),并刻石为记。
如今这些祈风石刻,成为泉州航海发达和贸易繁荣的最好见证。
九日山位于南安(泉州下辖市),从市区打车过去只需要十几分钟。
祭拜通远王的昭惠庙就在山门口,现在的泉州人,更多地祭祀妈祖和关帝,所以这里几乎没有香客。
九日山上,号称‘无石不刻字’,宋元以来的摩崖石刻有70多方,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峰,有关祈风的石刻,有13方。
九日山的自然环境非常好,但游客和香客都很少,列入世遗后,一定会有很多游客来打卡。
2、市舶司遗址
市舶司遗址(市舶司,约等于今天的海关),在鲤城区非常不起眼的一条小巷中(水门社区)。从北宋元祐二年(年)起,到明朝成化八年(年),近年间福建的市舶司一直设在泉州,足见当年泉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据说它也我国唯一保存下来的古海关遗址。
如今,寻着小路走到水门巷,在错落的民居间,一座刻有‘市舶司遗址’的石碑,代表了当年所有的繁荣。曾经,这里是所有来泉州的番客的必经之路。繁荣的海商贸易,为泉州带来数不清的财富,据说,最繁荣时,泉州的GDP占整个南宋的1/40之多。
除了一方石碑,遗址处还有一座水仙宫,以及一座展览馆。每个去过市舶司遗址的人,大约都会遇到80多岁的吴秀满老人。从小在这里长大的老人家,会给你讲述这里曾经的繁荣与没落,以及她跟老邻居们一起保护市舶司遗址的故事。
感谢可爱的老人们,默默守护着这些珍贵的遗产。
3、德济门遗址
德济门遗址,就在天后宫正门对面。
繁盛时期的泉州,曾经有8个城门,而德济门遗址是古城中唯一保留下来的城门遗址。
宋元时代,远道而来的番商以及进出口的货物,都是从德济门进出泉州的,当年的德济门附近,绝对是泉州最洋气的商圈。
德济门始建于南宋,起初叫做镇南门,到了元朝才改名叫做德济门。德济门遗址有城门、城墙、墩台、壕沟、拱桥以及瓮城等组成,考古研究在遗址中,发现了很多宋元时代的文物、石刻,再次证明了那个时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以及世界各地文化在泉州的融合。
4、天后宫
去一次泉州才发现,向海而生的泉州,居然有三位‘海神’。
他们是通远王、真武大帝、天后娘娘(妈祖)。
至于妈祖是何时因何取代了通远王和真武大帝,成为泉州人的女神,这个问题太过复杂,就不在此讨论了。看过一篇华侨大学的硕士论文,就是专门研究这个问题的。
泉州天后宫素来被认为是海内外建筑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妈祖庙。殿内保存完好的木构、壁画、浮雕,都非常精美,还有屋脊上令人眼花缭乱的剪瓷雕,都体现着浓郁的闽南当地文化。(有些人说,妈祖信仰源于湄洲,但弘扬于泉州)
当然,虔诚的信众、不断的香火,才是妈祖庙最令人心动的画面。
5、真武庙
真武庙,位于丰泽区法石村的石头山上,始建于宋代,曾经是官员祭祀海神真武大帝的庙宇,这里是古法石港的重要地标。真武庙被称作南武当,山门上也写着‘武当山’,但我功课做得不够深入,没有找到缘由。
真武庙依山面海,穿过山门拾级而上,便会看到庭院内有一四角凉亭,以及一方刻有‘吞海’的石碑,是明嘉靖十二年(年)晋江知县韩岳所立,颇有些气吞山河的气概。
6、南外宗正司遗址
按照导航的地址,反复走过好多次,也没有找到这个遗址,最后问了一位正在施工的老者,他带我走进一个工地,在一片瓦砾中,看到了这座石碑,以及这个雕像。
当年古泉州经济发达,海外贸易蒸蒸日上,于是便有很多皇族宗室来到泉州,最多时超过千人,南外宗正司,这个管理这些皇亲国戚外居事务的机构,也迁至泉州。据说,这些皇亲国戚‘不仅积极参与海洋贸易,还提升了泉州的消费能力’。
工地之中的石碑石像,让我们完全无法想象这里当年繁忙的景象。
7、泉州府文庙
始建于唐开元末年的泉州府文庙,堪称古泉州城的文化中心。曾经几度迁址、数次修缮扩建,据说今天的文庙,是南宋建筑的遗存。
虽然现存的文庙比起曾经的规模小了很多,但它依旧是东南地区最大的文庙,保存有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建筑,尤其是主体建筑大成殿,室内建筑面积超过平米,真的是我见过的面积最大的文庙大殿了。
8、开元寺
在今天的泉州,开元寺无疑是绝对的地标。
夕阳西下的西街,远处是开元寺的东西二塔,这便是最美的泉州。
十天之内,我去过三次开元寺,最后一次,我早早起床,赶在清晨6.30进入寺内,对于许多泉州人,他们的一天,便从开元寺的香火开始。
始建于唐朝的开元寺,千百年来也是多次扩建重建,才有了今天的规模和建制,它是福建最大、最有名的佛教寺院。院内古树参天,建筑多样,香客盈门。
开元寺寺庙文化的多元,就像是整座泉州城的缩写,兼收并蓄。
东西二塔,值得大书特书。它们建造年代不同,但起初都是木塔,后来改为砖塔,再改为仿木构八角五层楼阁式石塔,是我国最高也是最大的一对石塔。
最精彩的,是塔身和须弥座上的浮雕,不仅有各种人物花鸟,还有一个个精美的佛教故事。
关于开元寺,一定是要专门写一篇的,在这里就此收笔。
哦,开元寺里有弘一法师手书的、朱熹写的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地皆是圣人”。
9、老君岩造像
位于清源山的老君岩造像,居然是雕刻于宋代的,如此巨大的、由一整块天然花岗岩石雕刻而成的雕像,真是挺令人震撼。
据说,这座高5.6米,宽8米,厚6.9米的造像,是中国最大的老子雕像,是名副其实的“老子天下第一”。
据称,最早老君造像置于一座高大的道观内,14世纪时道观被毁,老君造像便静坐于清源山,与自然融为一体,更加浑然天成。
10、清净寺
涂门街是泉州一条有意思的街,在这条街上,孔庙、清净寺、关岳庙,一字排开成为友好睦邻。
第一眼看到清净寺的大门,恍惚间以为到了伊朗,或者叙利亚。
清净寺始建于年,后公元年由伊朗人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重修。
如今这里是一片废墟,只有保存完好的大门,还有一些石柱,以及刻有阿拉伯文经文的残垣断壁,去的那天更好是阴天,寺内的氛围特别萧杀,不过没多久便来了几个拍写真的姑娘,把气氛破坏殆尽。
走出清净寺,刚好太阳从阴云中露脸,便有了梦幻一般的光线,此时的清净寺,特别美。
11、伊斯兰教圣墓
泉州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地区之一,位于灵山的圣墓,便是见证。
据传,唐武德年间(公元-年),穆罕默德四贤徒来华传教,其中三贤四贤传教于泉州,卒后葬于灵山,是国内现存最古老、规格最高的伊斯兰圣迹。
在依山而建的马蹄形石廊下,两座圣墓并列安放,墓盖用花岗岩雕刻。类似的墓穴墓盖,在泉州的海交馆还有更多。
圣墓回廊中,还有一方郑和行香碑,是郑和在公元年第五次航行圣地麦加之前,专程至灵山拜谒二位先贤,地方官蒲日和为之刻碑纪念。
关于圣墓是否为三贤四贤墓,学术界貌似一直有争论,那么久远的历史,有争论也正常。
12、草庵摩尼光佛造像
泉州是个大熔炉,各种宗教,都可以在这里合理存在。
众多宗教中,最神秘、最鲜少被人了解的,便是摩尼教。
其实,源于波斯摩尼教,在唐朝传入中国,被称为明教。
有意思的趣闻,年金庸先生专程拜访草庵寺,
然后说,草庵寺可以证明,明教真不是我杜撰的。
摩尼教草庵寺位于晋江华表山南麓,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庵内正面崖壁上,有座雕凿于年的摩尼光佛造像,高1.54米,宽0.83米,这是世界仅存的摩尼教教主石刻造像,是摩尼教在中国传播的珍贵物证。
如今的草庵寺,除了这尊光佛造像昭示着这里是摩尼教的寺庙外,其实很大程度上已经同化,甚至也有人来着烧香祭拜,场面很是有趣,也直接见证了泉州的包容。
秉承着进寺庙不拍照的个人原则,这张光佛造像是在市舶司展览馆内翻拍的。
13、洛阳桥
说到海上贸易,最能体现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地位的历史遗迹或许有很多,但位于今天泉州台商投资区的万安桥(洛阳桥)和晋江的安平桥(五里桥),不可错过。
洛阳桥,位于洛阳江入海口,北宋年间由郡守蔡襄主持建造,为中国第一座跨海梁式石桥,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造桥技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
整座桥一共有44座船形桥墩、只石狮、7座石塔,还有亭碑石雕…等等各种文物古迹,桥中间的月光菩萨塔,是整座桥上最精美绝伦的古迹。
洛阳桥,不仅是中国桥梁史上的经典之作,还开创了养牡蛎加固桥基的先河,将生物技术引入工程中,绝对是那个时代的高科技。至今,依旧有人在桥下养牡蛎,令人无法不感慨。
14、安平桥
安平桥,位于晋江安海镇与南安水头镇交界的海湾上,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历时十四年建成,2.5公里的长度在那个年代足以傲视世界,它也因此被称作五里桥。安平桥是中古时代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梁式石桥,也是中国现存最长的古石桥。
我们从安海这一边走上石桥,当时桥上正在维修,可惜只走了不到四分之一,就只能回头。希望下次有机会,可以走完全程。
….
千百年过去,这两座桥早已失去了当年的作用,但它们却依旧是泉州曾经东方重要港口的见证。年,著名诗人余光中曾经步行走过洛阳桥,并留下诗作:
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
东西塔对望究竟多少年
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
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
除了这些文物古迹和遗址,其实泉州还有太多好玩儿的地方可去了。
古巷、美食、南音、大厝...泉州值得多写几篇文章详细介绍,这些下次再写吧。
以下是我错过的那些古迹,一两句话带过。
如果有机会再去泉州,一定去看一看,到时再详细介绍。
15、磁灶窑址(金交椅山窑址)
距泉州古城20公里,窑场始建于唐末五代(10世纪),兴盛于宋代(10-13世纪),是宋元时期泉州生产外销瓷的重要窑址。
16、德化窑址
德化窑是当年泉州地区最繁忙的外销瓷生产基地之一,也是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7、冶铁遗址(安溪青阳下草埔)
位于安溪县尚卿乡青洋村,它是宋元时期泉州冶铁手工业的珍贵见证,显示出宋元泉州强大的产业能力和贸易输出能力。
18、石湖码头
位于泉州城东南17公里的石湖半岛西岸,主体由一组近岸礁石和通济栈桥组成,始建于唐开元年间,是宋元时期泉州湾“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外港。
19、万寿塔
位于石狮市永宁镇宝盖山,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至今已经有多年的历史。
万寿塔作为泉州湾海岸的制高点,是“海洋大通道”最主要的航标。
20、六胜塔
位于石狮市石湖村。六胜塔下的蚶江、石湖在古代为泉州重要外港,传说当年这里有18个渡口,停泊着亚非各国番舶近百艘,海路交通盛极一时。
21、江口码头
位于泉州江海交汇处的法石港区,始建于宋代。该码头内航可沿江进城,外航可扬帆出海。
22、顺济桥遗址
位于鲤城南门,南宋年间由泉州郡守邹应龙主持建造。年10月,该桥成为为危桥并禁止车辆行人通行。后又受台风影响,桥体大面积坍塌,现仅存部分桥面和桥墩1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