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中科 http://baidianfeng.39.net/a_yyxw/160501/4842705.html浅析“敏”探春的多面人生张宁玲贾探春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位列十二金钗正册第四,在众多女性形象中,她秀外慧中、志趣高雅、有胆有识,聪颖高雅可比黛玉,稳重端庄可比宝钗,精明能干可比凤姐。言行举止中无不飞扬这一股英爽刚毅之气,从小说的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曹雪芹对这位与众不同“庶女”的偏爱。本文试通过对贾探春这一人物多方面的分析,让我们更好地对封建制度下的女性悲剧命运作出进一步的审视。人生面面观之——志存高远的真君子文中关于贾探春判词的第一句便说“才自精明志自高”,这就交代了她个人的才华与志向。探春是有抱负有想法想做出一番事业的女中豪杰,正如她理家时所言:“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她并不寄希望于家庭或者爱情给予自己幸福,更渴望做自己的主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真正是“身不在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书中第四十回有关秋爽斋的描述为:“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这种“大”空间“大”布局,正表现了贾探春身上所独有的君子气质。贾探春虽身为女子,但其爽朗气概一点都不让须眉。在她的居所里,没有看到作为大家闺秀闺房里通常陈设的一些女性化物件。相反,秋爽斋内的布置多是君子高士喜欢的物件,墙上是“大幅字画”,案上是“大鼎”,架上是“大盘”等等。不曾隔断的房子,敞开了探春广阔的胸襟,房中的菊花,是传统文人心中高洁的象征。曹雪芹是想借秋爽斋室内装饰的描述,来反映出贾探春性喜读书临帖、阔朗豪爽的性格特点。古语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君子是一种使命与担当,第七十四回抄捡大观园时那晚,山雨欲来,形势凶险。王夫人盛怒,王善保家的狐假虎威,丫头们面临疾风暴雨。彼时整个大观园,唯有探春敢挺身而出,斩钉截铁地说:“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捡,要想搜我的丫头们却不能!你们不依,只管回太太去!”探春“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言辞激烈地反对着王熙凤等人的抄检,并打了王善报家的一巴掌,为维护自己以及丫鬟们的尊严而愤怒抗争。第四十六回中,贾赦看上了贾母身边的鸳鸯,派了邢夫人来说和,威逼利诱全部用上,逼鸳鸯就范。贾母得知后,气得七窍生烟,盛怒之下,竟把毫不相干的王夫人也一起骂了。众人都知王夫人委屈,却不敢出言相劝,唯独探春赔笑说:“这事与太太有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要收屋里的人,小婶如何知道?”一句话瞬间解救了王夫人,也给了无理取闹的贾母一个台阶下。探春在众人不敢辩也不能辩的情形下,挺身而出为王夫人辩护,场面迅速由冷向热切换,让大家看到了这位庶女的胆识与气魄,也使得她在这嫡庶分明的大家族中有一席之地,并被嫡母王夫人所信任和倚重。纵观探春的种种行为,都是她作为受限于那个时代的女性个体,在正统的“礼”的规范下所能实现的最完满的“理性”精神。人生面面观之——趣味高雅的大才女林黛玉进贾府对探春的第一印象是: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贾母生辰时,南安太妃和北静王妃来祝寿,三春之中,贾母只让喊探春出来见客,可见其对这个孙女的偏爱。在贾母心目中,能出来见客说话的姑娘,必得是在容貌、礼仪、才识等各方面都是人尖儿,这些探春也都具备。在封建社会里,“女子无才便是德”。可曹雪芹笔下的贾探春却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封建社会的道德理念。纵观全书,她主要有三方面才华:一是工诗善书之才。探春品性高雅,大观园的诗社就是由她发起的。她文采虽略逊宝黛,但远胜余人,足以和她们论诗吟唱。她还给红楼第一才女林黛玉起了个极当的雅号“潇湘妃子”,并亲自为诗社命名。海棠诗会上她兴致最高,第一个交卷,宝玉评价此诗比宝钗那首还高。菊花诗会,她的《簪菊》仅次于黛玉的三首。省亲大典上作诗,贾探春也出于姊妹之上,足见她是一位紧追黛玉的大才女。二是书法润笔之才。贾府四春于琴棋书画各擅一艺,贾探春以书法胜。探春的秋爽斋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垒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且墙上还挂着米芾和颜真卿的字画,她给丫鬟起的名字也妙,叫侍书和翠墨。元妃省亲那回,贾元春自那日幸大观园回宫去后,便命将那日所有的题咏,命探春依次抄录妥协,可知探春文墨相当好,在贾府也是尽人皆知。三是洞悉世事之才。探春不仅有胆识,她也是红楼梦里对贾府现状最为清醒的女子,曾一语言中贾府败落根源。抄检大观园一回,众人为了洗清嫌疑都任由到处抄捡,唯独探春与众不一,她“就猜着必有原故,所以引出这等丑态来”,于是早早地“遂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也可见探春为人之坦荡,以及对贾府内部抄检的愤怒和嘲讽。“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一语言中了贾府败落的根源,与冷子兴口中的“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遥相呼应。人生面面观之——经世致用的改革家曹雪芹也许了贾探春一个“敏”字,确实是名符其实。探春年里往赖大家去,因和他家女儿说闲话儿,便得知“谁知那么个园子,除他们带的花、吃的笋菜鱼虾之外,一年还有人包了去,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剩”。也许从那时开始,她就受到这件小事的启发,在思考如何革除宿弊、兴利振家了。直到第五十五回王熙凤病倒,贾探春才有了施展理家才能的机会。期间探春提出了改革荣国府的一系列措施,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样一个历经三世百年荣华的庞大的家族,早已是沉疴深重,她以一己之力试图挽大观园于即倒,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便是探春的可贵之处。探春的改革并不是象征性地随便管一下,而是大刀阔斧式的,一上来便干了两件大事:一为不分大小亲疏,一律免去公子哥儿学里八两、姑娘头油脂粉二两的月钱;二为在大观园中实行承包制,包产到户,调动下人们的积极性,“兴利除宿弊”,以求扭转自家的衰败之势。每每读到此处都免不了要发出惊叹,贾探春是何等了不起的奇女子啊!在那个封建礼教重重束缚的年代里,她竟开始践行现代农业的生产观念了,真真是有“补天之才”。贾探春杜撰了一部政治学著作《姬子》作为推行改革的思想武器,贾探春依托大观园得天独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发展生产,创造财富,盘活市场,物质进步,冲击了“重士农,轻工商”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小农观念,触动了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不但要发展经济、创造财富,而且致力于解决如何分配财富,即市场经济中的公平正义和按劳分配,达到藏富于民,体现了对劳动者的人文关怀。病中的王熙凤听平儿转述了探春管家的事情,曾高度评价:“好,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他不错。”像王熙凤这样要强自恃处处比人高一头的大管家,都对探春赞不绝口,可知探春的管理之才了。曹公之所以通过王熙凤之口极力称赞探春,正是要表现探春远远高于王熙凤的才干和眼光,智慧和谋略,抱负和理想。她比王熙凤识字多,且言语谨慎,办事公道,从不徇私枉法,行的端坐的正,绝对是未来理家的一把好手。如果探春没有远嫁或者没有那么早就被迫出嫁,以她的精明才干,以她理家时的表现,她绝不会眼睁睁看着贾府败落下去。遗憾的是,所有的“才自清明志自高”,都输给了“生于末世运偏消”。人生面面观之——外冷内热的明白人探春的原生家庭并不如意,它是主子与奴才的混合体。父亲流淌着高贵的血液,母亲却是卑微的代名词,她一出生就被打上了“庶出”的烙印。凤姐为她遗憾:“好个三姑娘,我说她不错。只可惜她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第六十五回里,兴儿向二尤介绍贾府人物时说道:“三姑娘的浑名是‘玫瑰花’……可惜不是太太养的,‘老鸦窝里出凤凰’”。世人对探春争议最大的就是她不认生母、不尊亲舅、不顾“正经兄弟”,就是所谓“拣了高枝儿飞去”。如果单从汉民族孝道来看,不考虑嫡庶制度,贾探春确实是理亏。但从《红楼梦》的文本叙事来看,贾府是诗礼簪缨之贵族世家,上下严格恪守八旗世家礼法,体现的是“大家规范”、“大族规矩”。张冥飞《古今小说评林》云:“有谓探春对生母太无情无义者,是其人毫不知八旗世族中之习惯者也。”贾探春对其生母和亲舅的伦理行为,与八旗世族的习俗大有关系,贾探春所恪守的也是满洲贵族世家之礼法。她对生母的所作所为,其实作者、批者甚至于当时读者也深以为然,只不过时移世易,不为今人理解罢了。第五十五回的“辱亲女愚妾争闲气”,赵姨娘因为她兄弟之死,希望当家的探春能多给一点抚恤费,可是探春按规矩办事引起赵姨娘不满,两人大吵一架。探春在争吵中说道:“太太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务,还没有做一件好事,姨娘倒先来作践我。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为难不叫我管,那才正经没脸,连姨娘也真没脸!”从人格上来说,赵姨娘并不是个值得尊重的母亲,她愚昧无知却又满心算计。对此书中也有很多描写,她昏聩愚蠢、目光短浅,刁钻的管家媳妇常挑唆她拿她当枪使,跟小戏子薅着头发在地上撕打,贾母大口啐过她,王夫人不待见她,王熙凤对她更是爱搭不理,牵连着要强的探春也跟着受辱。那么探春是否因此就真的与她的生母划清界限了呢?答案是否定的。书中第五十八回提到,贾母托薛姨妈进园子照看宝玉他们姐妹时,薛姨妈曾经考虑到了探春的处住。本来,探春那里房屋宽敞——但赵姨娘与贾环常去,所以不方便,于是,放弃了探春那里。由此可见探春与赵姨娘贾、环二人在私下里的来往是非常密切的,她有情只是在私下里露。书中还有一处:宝黛在一起聊天,赵姨娘进来问候——“黛玉便知赵姨娘是自探春处来,顺便的人情”。当时,正值冬日,而赵姨娘依然常去大观园中看望探春,连黛玉这等不爱问俗事之人都明白,园中其他人自然更是皆知。探春一直在夹缝中小心谨慎的帮着这个不理解她的母亲,她是非常为难的,既要瞒过王夫人,又不能让赵姨娘吃亏,真是非常人所能为。世间有一种情叫爱之深、责之彻,这大概就是探春对她生母和胞弟的态度。探春对他们的疏远是一种长期的失望造成的,是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由浅及深。在探春年轻高傲的心里,虽然希望面上躲生母远些,但是私下里她也试图帮助生母改善家中地位,无奈赵姨娘的悟性和情商水平都极低。直到和亲在即,母女姐弟生离死别时尽释前嫌,哭成一团。心中积压多年的亲情终于爆发,不剩一丝嫌隙,只有满满的爱与歉疚交织。所以,我们不能偏颇地只看见她对赵姨娘摆主子身份,却不知道她的深情于心却不能言表的无奈,正是天长路远,梦魂难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7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