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勋细说红楼梦贾探春之远嫁他乡文化快讯

赵明国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8035391007877403&wfr=spider&for=pc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金陵十二钗当中,前三次写了贾惜春、贾迎春、贾元春,现在贾家四姐妹还有一个没写,那就是-贾探春。为什么放在最后写呢?首先四春之中,贾探春的描写笔墨要多一些,人物形象更加饱满鲜明。同时,贾探春这个人物可写的方面很多,这个人物所具有的很多人格方面的闪光点可以去描写,都写恐怕根本没有办法写,就像我不敢去碰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这样的人物一样,就是因为太复杂了,关于贾探春,我也有太多太多想表达的了,也太喜欢太喜欢这个人物形象了。贾元春恐怕离我们都有点远,哦,上一次谈贾元春忘说了一句话:贾元春命运的悲剧实际上是她在命运的苦海里苦苦挣扎,而几乎所有人却在鼓掌欢呼。贾探春则不然,贾探春离我们更近一些。估计这个引子写完,正文应该都不会有人看了。下面进入正文。贾探春的镜头很多,人物分析起来恐怕根本没法子一下子说完,那么,这一次写贾探春最经典的一个镜头,也是她最后一次的登场:那就是她的远嫁。这一镜头,我将完完全全摒弃高鹗所续写的内容,我实在无法接受,太不着边际了,从《红楼梦》的第五回可以略窥一二:探春的远嫁,绝对是永别,不可能还回来;另外在《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中,探春抽到的签也暗示了她将来要成为王妃,既然是远嫁又是王妃,可见探春做的必是异国他乡的王妃;还有第七十回探春放了一个凤凰风筝,风筝线断了飞向远方,则再一次印证了以上的推测,风筝线断了,风筝飞向远方,就意味着今生今世探春将不再归来。所以这样一来,高鹗所续写的探春远嫁绝不合理。所以我这里参照了红学家探轶的观点以及个人的一点薄见。根据一些红学家的探轶,探春远嫁异国他乡,其实是因为南安王与南疆异国战败被俘,于是朝廷只能靠和亲来解决。南安太妃定不会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南疆,于是就认了贾探春这个干女儿,以做和藩之用,这是一石二鸟之计:既保住了儿子又保住了女儿。而根据红学家的探轶显示:探春远嫁异国他乡前,定会和赵姨娘解开多年的心结,终于承认了赵姨娘这个娘。由于没有原文可供引用,故在此大致描述一下应该出现的剧情。接下来咱们就一起看看这一部分内容表达出了什么。根据红学家们的探轶,应该是南安王在南疆与周围的蛮夷之国打仗,结果吃了败仗,被俘南疆。以中国古代王朝的实力,与南疆蛮夷之地打仗还能打败了,多半是这个王朝已到了末世,国力出现了严重的下滑才会出现如此状况。而贾探春的判词也写道: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这更加说明:不单单是这个贾家,更是这个王朝气数将尽。中国古代有一种情怀,叫作家国情怀。贾家的落败,只是一个缩影,其实更是一个国家的失落。而南安王被俘虏了怎么办,按照古代那个男人掌权女人只是一个附属品的社会的做法,就是牺牲一个女人去挽救。而据记载,南安太妃应该是有一个女儿的,可是南安太妃并没有选择拿自己的女儿去换自己的儿子,于是想到了一个一石二鸟的“好办法”:认探春为干女儿,让探春代替自己的女儿远嫁南疆蛮夷荒地!为什么会找到贾家?朝廷那么多官员都有女儿,为什么偏偏选了探春?可能,从迎春嫁给中山狼我们似乎就可以预见到了,贾元春在宫里逐渐失势,贾家后代无人可以干出一番大事业了,我们读到后面只是发现贾家不再添丁进口,而是在不停地死人,古代讲究人丁兴旺,那时候还没计划生育呢,要的是一家子孙满堂,而贾家作为一个如此庞大的家族更是应该人丁兴旺才对,我们看贾家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人口可是不断增长的,而现在人口的下降,甚至出现了抄检大观园,可见这个家已经危机四伏了。同时,贾家在朝堂上的地位也正在摇摇欲坠,连曾经拜倒在贾家门下的中山狼都敢虐待迎春,这个家是落败到了什么程度!自然而然,南安太妃很容易就找到了贾家这么一个替罪羊。与此同时,贾家的失势,也需要在朝堂多上一个支持者,如果敢拒绝南安太妃,只恐怕这一家亡得更快,所以贾家根本就不敢拒绝南安太妃,它再也没有那个资本了!贾探春是个何等明白的人,她自然清楚这其中的利害。贾探春,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一个“改革家”,她曾经力挽狂澜,想要以自己的力量去拯救这个即将倾颓的家族,却最终无能为力。如今,她无法拒绝眼前发生的这一切,只能以自己的牺牲为贾家换来一个筹码,虽然她明明知道这其实已经几乎无济于事,她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走后不久,这个家,还是躲不过家破人亡的命运,但是她无能为力,只能选择屈服于命运。这是何等的悲哀!何等的无奈!贾探春出嫁前的人生里,就没有认过命。她是庶出,母亲的身份更是低微到了极点:赵姨娘只不过是贾政身边的侍妾,况且她又是一个女孩子,她的地位能高到哪里去!邢夫人在厉声呵斥贾迎春的时候都说过:“我想天下的事也难较定,你是大老爷跟前人养的,这里探丫头也是二老爷跟前人养的,出身一样。如今你娘死了,从前看来你两个的娘,只有你娘比如今赵姨娘强十倍的,你该比探丫头强才是。怎么反不及他一半”迎春出身比探春要好得多,可是迎春都被人欺负成了什么样了。这么一推理,探春的出身绝对更好不了。可是探春没有像命运低头,首先她迫于无奈,不得不选择远离自己的亲生母亲,和她切断一切联系,从探春理家时探春第一个拿赵姨娘开刀就可以看出来,她撇得干干净净,没喊过赵姨娘一声娘。赵姨娘这个人物我们知道,不讨喜的一个人物,谁都烦。可有一句话叫儿不嫌母丑,难道说探春只是因为嫌弃赵姨娘、看不起赵姨娘就和赵姨娘来了个一刀两断吗?绝对不是。而是,探春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不得不选择这样做,亲近王夫人远离赵姨娘,王夫人被贾母怒斥的时候,她敢站出来为王夫人说话,认王夫人为自己的娘。其实,探春也就成了王夫人对付赵姨娘的一个筹码:看,你自己的亲生女儿都不认你,站在我这边和你作对。这本身就是致命一击。王夫人真的对探春好吗?探春心里怎么会不清楚,但是在那个时代,她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自己的地位她只能这样选择。这才有了后来探春和李纨、薛宝钗一块理家的精彩情节,而且这一次是以探春为核心。探春终于为自己赢得了施展抱负的机会,同时探春也为自己赢得了更高的地位和尊严。探春的奋斗史,在现在看来依旧是那样的励志,那样的大快人心,每次看探春都会感觉心胸无比开阔,无比舒服。与之相反,一到了迎春的镜头就会觉得压抑无比,这两个人对比实在太明显了。迎春连身边的仆人都可以肆意欺辱她,而探春就算是王熙凤也要敬畏她三分,这是何等的差距!就是因为,探春不认命,不服输。然而这一切到了远嫁这里全消失殆尽,探春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对命运发起挑战了,她只能选择屈服。终于,压抑在探春心里多年的,和赵姨娘割舍不断的亲情,终于在此刻爆发。所以,一定会有一个贾探春和赵姨娘冰释前嫌,探春把压抑多年的情感和想法一股脑儿地向赵姨娘合盘托出母女二人解开了心结,可是已是到了永别的时刻。不得不让人唏嘘不已。红学家好像较少去探轶探春远嫁南疆后的生活。我个人观点啊,有人说探春远嫁南疆当了王妃躲过了贾家家破人亡,而且以探春的能力和性格定会有所作为。可是,我持相反观点。首先,探春的身份,是和番的妃子,换句话来说,她不过是一个战利品,有何地位可言;其次,贾家都亡了,娘家的靠山都倒了,她一个女子再怎么挣扎又能怎样,那是一个男人的社会,只会是对她更敢肆意妄为;最后,贾元春的结局实际上也就照见了探春的结局:贾元春的各方面才能绝对比贾探春还要厉害,出身又比贾探春好,况且贾元春是正儿八经选进凤藻宫的,探春是作为战利品被送去的,还有,贾元春入宫的时候贾家还没倒呢。我们想想贾元春最终都是惨死在离家乡路远山高之地,你还敢想象贾探春会是什么样吗?恐怕只会更惨,惨死于异国他乡,连故土都回不去。再看看贾探春的前半生,这么一对比,真的让人唏嘘不已。可是那又能怎样,在那个社会,不只是贾探春,任何人都没有选择的权力。贾探春曾在理家勇斗赵姨娘的时候说过: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这一句话,既道出了探春的雄性壮志,也道出了探春作为一个女儿的无奈。探春作为一个女儿,她没有向命运低头。她洒脱,大方,有着男儿一般的英气,她一心想挽救这个家于危难之中,虽然卓有成效,但是依旧治得了标治不了本。她是一个改革家,她的改革给贾家带来了一股清新之气,但是还是最终挽救不了这个家族的命运。因为那个年代,可以在外面施展抱负的,只有男子,女子是没有机会的。可巧,贾家后代这些纨绔子弟没有一个争气的,都是烂泥扶不上墙的主。贾元春已经牺牲了自己给了他们一个补救的机会了,可是依然没有什么用处。贾探春看在眼里,能不急吗?她那样有才华,那样有抱负,有那样有能力,可是就因为:她是一个女儿,这一切她都无法施展,充其量理个家那还是她拼尽了全力才争取到的,以她那样的身份。实属无奈。在前几次的描述中,每一次我都会提到贾家四春的贴身丫鬟,她们的名字与存着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我们看看探春的丫头叫什么?侍书。这个有争议,也有作待书的,但是我个人更倾向于侍书。侍书,谐音是什么?“势输”啊。这何等的无奈?也就是说明了,贾探春做出了一切努力,依旧挽救不了这个庞大的家族,实属无能为力,势输啊。在那个大环境下,探春一个女儿家,太渺小了。几乎是飞蛾扑火。同时,琴棋书画,探春对应的就是“书”,探春的特长便是书法。我们看书法什么感觉?大气磅礴,气势恢宏,洒脱,自然,这恰恰是探春给我们的感觉。可是,当然这只是我个人想法啊,书法再怎样洒脱自如,可是你该写什么字还得是什么字,写“命”这个字,不论是小楷,是隶书,还是小篆大篆还是行书,还是草书,再千变万化你写的也是“命”这个字,再怎么抗争,依然逃不过去,恰恰是探春一生真实写照。她想尽一切方法改变命运最终却依然逃不过去,实属令人扼腕叹息啊!还有侍书这个丫鬟一点也不简单,被探春训练有素。抄检大观园的时候,王善保家的被探春狠狠抽了个大嘴巴,结果这人嘴还不老实:明天我还是回老娘家去罢,呸这个老脸还要她有什么用。探春那能轻易就放过她么,便暗示侍书:你们听听她说得这是什么话,难道还要让我和她对嘴不成。结果侍书一句话把王善保家的堵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你倒是回老娘家去,便是我们的造化了。连王熙凤都称赞,真是有其主必有其仆啊。可见,这个侍书也不简单,丝毫不是等闲之辈。连仆人都尚且被训练成了这样,更不用想象探春是有多强的齐家能力了。可是,就是没办法从外部挽救这个家啊!咱换个角度啊,咱假设探春真的是一个男儿身。会怎样?或许,贾探春会在朝堂有所作为,至少要强于那些贾府的男子们,也许她真的可以挽救这个家。然而,跳出了一个圈子,又掉进了另外一个圈子,这时候的国家,已经日薄西山了,古人讲治国齐家,家也许是暂时救下来了,而国家衰败的命运呢?还能救回来吗?如果国都没了,又哪来的家呢?还是一样的啊。她一个人的力量更渺小了。所以说,《红楼梦》写的是一个家亡血史(贾王史薛),又何尝不是在写一个“国破泪史”呢?贾府,只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曾经那样一个钟鸣鼎食之家最后落得一个“白茫茫一片真干净”,更何况众多平凡百姓之家,甚至影射了一个曾经无比繁荣富强的国家最终走向了衰败。曹雪芹写东西,第一,起初很容易让人读不下去,很多同学根本读不进去《红楼梦》,故事情节没设那种“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虽然书里有这几个字,但是真的没有那种悬念感,相反那前五回给刚刚读《红楼梦》的读者搞得云里雾里;第二,曹雪芹写东西点到为止,不多说了,你自己往下品,通篇没有废话,情节紧密相连。对于现代这种急躁的社会环境,读者恨不得你把一件事掰得稀碎甚至有些弱智地送上去,谁还能细细品其中滋味。也不要太复杂了,反正读完全忘了。一个名著读完一年后人物名字基本都忘了还能记住什么情节。所以,《红楼梦》近些年荣登年轻人死都读不进去的十强排行榜。同样是经典,老少皆宜的《西游记》每个假期准时和大家见面,而《红楼梦》,几乎是看不见的。所以,我们看,贾探春,这样的一个悲情人物,是多少人想要抗争命运最后却只能选择接受命运的人的真实写照?不只是女人,还有男人。他们曾经满怀信心,满怀抱负,最后还是飞蛾扑火,螳臂当车。无法改变一切。是啊,作为一个人来讲,我们绝不可以轻易地向命运低头,不能随意地选择屈服,或许我们即便出身草根,依然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为自己搏出一片天地。而迎春和探春就是最好的对比,迎春所面临的环境,其实是有机会去改变自己的命运的,但是她的一生选择的都是逆来顺受,的确,命运的结局都是那样,你又和它争什么。可是,至少证明,你曾经精彩而又有尊严的活过啊。人的最终归宿都是一抔黄土,可是不能因为这个就直奔那个去啊,那生命存在又有什么意义,又有什么精彩而言呢?这一点上,我绝对支持探春,即便她再努力也不会登上元春那样的位置,可是至少她活得潇洒,活得漂亮。经常有人埋怨自己,没有一个出身良好的环境,可是那是你不能选择的啊。什么叫公平,难不成上一代曾经的拼搏和努力就一文不值了吗?他们那一代或者是几代前的努力可不是就那样烟消云散的,可绝不仅仅是对子女,还有对后代的,难道他们的努力就该被忽视吗?绝对不是。同样,你的努力也是一样,绝不仅仅是对于你自己,所以别再抱怨什么不公平,反正努力拼搏下去总是没有错的,终归是没有什么坏处的。所以这样一看,社会还是公平的,不要轻易给自己找什么借口。我羡慕贾元春的封妃,但是更敬佩贾探春的拼搏。同时,话又说回来了,人,有时不认命也是不行。命运,有时真的无法选择,像探春,惜春,她们根本没有一丝选择命运的机会,不只是她们俩,所有的红楼女儿都是,逃不过命运的安排。我们作为一个人来讲,都太渺小。纵观这半个月发生的种种,我们知道,在大的形式面前,我们实在太渺小了!我们根本无力改变任何事,无论是谁,你是再牛的大咖都不行。还有这几年的浩浩荡荡的医疗改革,我们都是渺小的,不过是天地之蜉蝣、沧海之一粟。我们力量,不足以改变大的形式,毕竟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不得不屈服于命运,这道题没有选项供我们选择。但是,我们不应该放弃所有的问题,一旦一道题有选项,我们必须要把握住机会,即便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即便我们躲不过命运的捉弄。但是我想,至少我们曾经努力过、曾经奋斗过,我们至少,没让自己为以前的种种后悔过。绝知此事要躬行,不尝试怎么就知道不行?不断拼搏不断尝试,才是我们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即便最后粉身碎骨,也无憾!这就是生命的力量和伟大之处。虽然,命运早就定好了在远方等着你,或者说悲剧早已注定。#文化快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71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