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一回穿越探访南安古山寨遗址人民资讯

堡、寨,乍一听以为是穿越回古代,其实在泉州目前还有很多遗址。比如南安,石井有人尽皆知的靖海寨,是郑成功反清驱荷赴台的重要基地,也是抵御倭寇的沿海防备要寨。也有许多寂寂无名的山寨,如美林的覆鼎寨、金鸡寨、许连寨、九札寨、尾寮寨、草圈寨;罗东的梧毛寨;康美的太平古寨;洪濑的石尖寨、石乳寨、太湖寨、庵寨、高山寨、六捆寨、大湖寨、尖山寨、扑船寨、铁尖寨、石寨、蛟龙寨、虎硿寨……遥想古人为了抵御猛兽、邪恶以及其他外来入侵者,依靠大自然的险峻建寨,配合武器来守护家园。如今,遗址中的残破瓦砾无不在诉说着曾经的故事,或平和,或喧嚣。同时,也在诉说着寨里百姓们为了生存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曾经山寨里的人声鼎沸已然不再,留下的只有时光的宁静和传说。连日来,南安市丰州古城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赞成前去探访古寨遗址,本报读者有幸一睹为快。宝兴寨遗址:神奇古井与脚印在南安康美兰田村,当地村民都知道山上的寨王宫曾经是明末清初的宝兴寨遗址,南面还遗留有分寨——先锋寨遗址。在闽南,为寨王建造宫庙,并不多见。号称寨王,就可以想象当年的寨子是怎样的气势磅礴,寨王是如何的英勇和安抚民心。沿着山上的小路前行,有一块约四米高的巨石,石头上有一处“泉眼”,水迹长年不涸,当地人给它取名“石古井”。再走多米就到了宝兴寨遗址,地面上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炭化的黑米和黑谷。“这是宝兴寨粮仓被烧毁后遗留下来的粮食,如果小儿夜惊,当地人都拿去给孩子食用,据说十分灵验,甚至还有港澳台的同胞和海外侨胞托亲人邮寄出境。”据王赞成介绍,明末清初社会动荡,百姓生活无着落,许仁招募义士在山上建寨,人数最多时分寨子达到17个。寨子里的老百姓耕田种地,安居乐业,并奉许仁为山寨大王。寨王当然有过人之处,在寨王宫的后面有一块石斜立人间,石上伸长的一端有一个呈黑褐色的左脚印。当地人口口相传:这是寨王许仁留下的足印。现在宝兴寨还可以看到明崇祯年间的残瓦、马槽、练功石、龟形石等。夹烧寨:有烽火台、驿道军事地位不言而喻因为山上的石头形似葵花,所以南安丰州境内的最高峰得名葵山。葵山上有两处明代军事工程遗址,直到现在还残留着煤炭、烧石的痕迹,当地传说是冷兵器时代报警所用的“烽火台”。当地人称此地为“夹烧寨”。前往夹烧寨的路上奇石很多,有的像石笋,有的像守望者,有的像老鼠,看来此山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徒步一个多小时,终于看到夹烧寨残存的寨门。夹烧寨占地数千平方米,东北边是现在的洛江区马甲镇。山寨正大门已倒塌,依稀可见残存的墙体、蓄水池等,特别吸引人的是寨民们在峭壁上开辟出来的古道。王赞成说,依山立寨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为了与外界联络,山寨之间都有古道连接,夹烧寨通往外界的古道曾是泉州前往永春、德化的驿道。所以,这个山寨曾经的军事地位不言而喻。王赞成曾在夹烧寨发现一些明代青花瓷碗的碎片。他认为,夹烧寨建造的年代应该是在明朝或者更早。无名古寨:护佑村民安居乐业在南安市霞美镇埔当行政村古厝后自然村,有一座山名为“山头湖”,海拔约米。山上有一座无名古山寨,通往山寨的路已经长满灌木丛。当地向导带路,从埔当村旁边的澳沃村大岑头警卫室出发,一路上可以看到松树、杨梅树、橄榄树、荔枝林等。路途的艰辛用“披荆斩棘”来形容再合适不过。踩过一片地面落满约十厘米厚松针的松树林,穿越一片枯枝林,半个小时后,汗流浃背狼狈地从林子里钻出来时,一片天然巨石映入眼帘。一座山寨巧妙地依石而建,甚至有部分寨墙修建于悬崖处,细看还能看到寨墙之间的泥水灰。无名古山寨为古人防御之用,如今已经成了开发用地,未来将修建一条道路通往成辉国际,名为“联十一线”。周边有“将军岭”,西面原为火焰山,形似燃烧的火焰。附近有一个仙脚印,王赞成把脚放入印中,不大不小很合脚。周围有占地约4平方米的鹅角石、牛心石等奇石。如今,火焰山、鹅角石已被人为破坏。据埔当村老书记吴基星介绍,无名古山寨建于明清时期,占地面积多平方米。当地传说,古时土匪进村时,只要老百姓躲入无名古山寨,土匪便不会再进寨子烧杀抢掠,百姓得以安居乐业。那么,无名古山寨是不是也可以得名“平安寨”呢?(洪亚男洪少霖)本文来源:石狮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7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