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以飘逸的文笔,把中华民族最具文化内涵和地理标识的两组圣山、圣水组合--五岳、四渎(黄河、长江、济水、淮水)中惟一“岳渎相望”的自然地理现象勾勒出来。与黄河相依相望相守数亿年的,就是著名的西岳华山。
华山
华山
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中华之“华”,源于华山,由此,华山有了“华夏之根”之称。这一成果首先被孙中山所引用,创立“中华民国”。据清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和历代专家学者考证:华夏民族最初形成并居住于“华山之周”,名其国土曰华,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华之名始广。
华山
华山
华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为“第四洞天”,也是中国民间广泛崇奉的神祇,即西岳华山君神。共有72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其中玉泉院、都龙庙、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有陈抟、郝大通、贺元希等著名的道教高人。
北峰
华山
华山
五岳
中国五岳,中国汉文化中五大名山的总称,是古代民间山神崇敬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海拔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西岳华山(海拔.9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
南岳衡山(海拔.2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北岳恒山(海拔.1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中岳嵩山(海拔.71米,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五岳曾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禅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
华山松不逊于黄山松
西岳华山素以险峻闻名,在险峻之余,山上无数知名或不知名的松树又为华山平添了一股灵秀。山因了树,平凡中透出刚劲;树因了山,添几许妩媚灵秀;山滋养树,树肥沃山;山树相依,树在山的怀抱里风姿绰约;山在树的陪伴下伟岸坚韧。没有树的山平淡乏味;离开山的树羸弱孤独。山树相依风景历历,气象万千连理天成。
古树更是名山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之所以发出“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叹,概缘于黄山“无石不松,无松不奇”的魅力。人们谈到黄山,首先想到的也是黄山松。一棵高不盈丈的黄山松,往往树龄上百年,甚至数千年,虽历风霜雨雪却依然永葆青春。因有黄山松,黄山才有了“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著称于世的四绝,也才有了雾淞等可谓人间仙境的自然奇观。
华山
华山
古籍中多有记载,并列为“贡品”。《西山经》云:“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其上多松”。《五代史·一行转》载:“郑遨闻华山有五粒松,因徙居华阴求之”。《寰宇记》曰:“唐时华州贡五粒松”。《癸辛杂记》谓:“凡松叶皆双股,故世以为松钗。独栝松每穗三须,而高丽所产每穗乃五鬣焉,今所谓华山松是也”。可见,华山松自古有名。
华山
华山
松的美姿,成为诗人、画家歌咏和描绘的对象。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它与竹、梅并列,赞誉为“岁寒三友”。华山松正是以它那傲然屹立的姿态、奋发向上的精神,被人类视为楷模。同时以它那傲霜斗雪、挺拔直立的品格,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传颂。陶渊明在《归去来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和“景翳翳以将人,抚孤松而盘桓”的诗句,在《饮酒二十首》中还有“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严霜珍异类,卓然见高枝”的赞词。
松还被赋予了坚忍、顽强、高风亮节的品格,而这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写照。“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汉代刘桢),“不以时迁者,松柏也”(宋代苏轼),“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代李白)。古往今来,松树寄托、凝聚着人们对一种理想人格的追求。这也是它在民间被视为延年益寿、长青不老的象征而得到礼赞的最典型的文化特征。人们在祝寿的时候,往往挂一幅“松鹤延年”、“松柏同青”之类的贺寿图,以示青春不衰,健康长寿。
华山
华山
华山摩崖石刻
华山是一座文化名山。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不少遗迹。这是一笔留给后人的财富,华山即以山势险峻著称,也以历史悠久而闻名,自唐以来,有不少名家留下墨宝。惊叹“奇险天下第一山”的峭拔险秀之余,更感山崖中多达千余的摩岩石刻是华山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华山
北峰
自晋代起,众多名僧道士来此隐居,留下无数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故事。西岳庙始建于汉代,为历代帝王祭祀华山之神的要地。秦始皇、武则天、乾隆皇帝曾多次“驾幸及此”、“驻跸凭眺”。历代文人墨客亦纷纷前来赏景游览,吟诗作赋,留下了众多的摩崖题刻。
华山
摩崖石刻不仅是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许多摩崖石刻为政治或文化名人所题,书法精美,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同时,这些不同年代、不同民族文字的摩崖石刻,或富于天然之意趣,或体量巨大、气势恢弘,或为名家手笔,为秀美的自然风景增加了深厚的人文内涵。
华山
自古以来,华山便是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汉魏以下,又发展成道家名山满山道观庙宇。今古建筑多已不存,而断崖绝壁,峰谷之间,藏有许多道家祭祀和修炼的石窟,传说一共有72窟。其中大部分为元明时开凿,少数历史可追溯至唐宋,是研究我国道家石窟的绝好材料。
华山
苍龙岭
巨崖大石上则镌刻历代名人游客华山石刻题记,除风化剥落者外,尚存数百处。许多摩崖文字,书法劲挺,言语精粹,与山川相映生辉,山上历代开凿石阶、碥道、栈道、天梯则随山势险易变化,构成一幅幅绝险的自然景观与巧夺天工的人文景观的和谐画图。是研究中国传统旅游文化的重要资料。
华山
擦耳崖
摩崖石刻书法文化今华山景区内遗存的摩崖题刻计处,碑石余方。华山石刻自春秋战国时期秦昭王令工匠施钩梯登华山勒石起至今,约多则,有年可考则,宋代以前的摩岩石刻多已无存,然而明朝以后保留完好。
擦耳崖
清代学者章太炎考证,中华、华夏,皆因华山而得名。历代帝王黄帝、尧、舜、秦皇、汉武、武则天、唐明皇等,也曾到华山进行过大规模的祭祀活动。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咏华山的诗歌、游记不下千余篇。历代摩崖石刻多达上千处。
苍龙岭
摩崖石刻是一种很独特的文化形态,它利用了天然的悬崖石壁刻字,不仅有审美价值,而且还有文史哲学内涵。曾经在不少名山大川欣赏过摩崖石刻,但唯独觉得华山上的摩崖石刻,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呈现的气势上,都要比其它地方更胜一筹。
苍龙岭
苍龙岭
华山为何有那么多的摩崖石刻?有关专家认为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华山多石,所见之处多是壁立千仞的悬崖峭壁,甚至整座华山也如同一块巍峨大石,这就为摩崖石刻提供了物质基础。二是华山多险(五岳之中以华山最为险峻),攀登华山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毅力,而登上华山的人,心中往往充满了自傲感和成就感,加之登山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有雅兴的文化人,这些人意兴所致,就要吟诗作画题名留念,这就为摩崖石刻提供了文化基础。三是示范效应,看到前人题壁,后人也心动仿效,以至于石刻越来越多,这恐怕也是华山上有众多摩崖石刻的原因。
苍龙岭
摩崖石刻盛行于北朝时期,直至到中华民国连绵不断。它既是先人与自然互动的一种艺术创作,更是寄托精神信仰的重要载体。
华山
华山
摩崖石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摩崖石刻是指人们在天然的石壁上摩刻的所有内容,包括各类文字石刻、石刻造像和岩画。狭义的摩崖石刻则专指文字石刻,它们的载体是天然石壁。
华山
华山
中国的摩崖石刻许多为政治或文化名人所题,书法精美,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也是珍贵的艺术珍品。不同年代、不同民族文字的摩崖石刻,富于天然意趣,体量巨大、气势恢弘,为秀美的自然风景增加了深厚的人文内涵。
西峰
华山
华山摩崖石刻浩如烟海,其年代之久远、规模之宏大、数量之众多、字体演变之繁复、艺术价值之高,品位之雅俗共赏,堪称中国书法艺术宝库。更像是一幅幅凝固的历史画卷,经历了岁月的风风雨雨,俨然成了华山的一部分,它们让游客在饱览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受到了人文艺术的熏陶。
西峰
西峰
金庸笔下“华山论剑”
金庸发明“华山论剑”写进成语词典。华山论剑——原意是华山比武,引申为公开的比试或学术争鸣。①比试各方都是高手②公正较量,不耍阴谋。华山派是金庸笔下地位非凡的门派,而华山派所在的华山正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在这里发生最经典的一次华山论剑,正式黄药师(东邪)、欧阳锋(西毒)、段智兴(南帝)、洪七公(北丐)、王重阳(中神通)五人在华山顶上斗了七天七夜,争夺《九阴真经》。最终王重阳击败四人获胜。随后也出现过几次华山论剑。
北峰
华山
北峰
北峰海拔米,为华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北得名。北峰四面悬绝,上冠景云,下通地脉,巍然独秀,有若云台,因此又名云台峰。唐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诗曾写到:“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北峰
北峰上景观颇多,有影响的如真武殿、焦公石室、长春石室、玉女窗、仙油贡、神土崖、倚云亭、老君挂犁处、铁牛台、白云仙境石牌坊等,且各景点均伴有美丽的神话传说。
纪念亭
年华阴解放前夕,国民党陕西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兼陕西保安第六旅旅长韩子佩率残部百余人逃上华山,妄图凭借天险负隅顽抗作最后挣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华阴群众的帮助下,打破“华山自古一条路”的传说,从黄甫峪攀上北峰,奇袭残匪,创造了神兵飞跃天堑、英雄智取华山的奇迹。今真武殿前百米处建有六角攒顶飞檐斗拱华山花岗岩圆雕石亭一座,亭中立有解放华山纪念碑一通。从此,北峰又成为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现场与课堂。
纪念亭
北峰
北峰北临白云峰,东近量掌山,上通东西南三峰,下接沟幢峡危道,峰头是由几组巨石拼接,浑然天成。绝顶处有平台,原建有倚云亭,现留有遗址,是南望华山三峰和苍龙岭的好地方。峰腰树木葱郁,秀气充盈,是攀登华山绝顶途中理想的休息场所,年开通的登山缆车上站,即在峰之东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