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遗泉州的“福”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据不完全统计,泉州带“福”的地方多达多个,这些“福地”遍布全市。每个“福”地都是“福”文化的一抹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泉州人的血液中流动着爱拼敢赢的基因,带着“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的信念,他们用双手奋斗出幸福生活。
当姓“福”村遇上幸福事,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泉州市委网信办和闽南网联合策划推出系列报道——《姓“福”村的幸福事》,为你讲述“福”地的故事。
01:31闽南网8月18日讯(闽南网记者姚珊红吴圳烽文/图/视频)初秋时节,记者驱车沿着南安市翔云镇福庭段公路盘旋而上,眼前绿水青山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远近村居错落有致,田地里稻谷金灿灿,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缓缓伸展。
泉州南安市福庭村
说起地处高山地带、平均海拔米的福庭村,76岁的村民卓鲍山感慨万千,“以前交通不便、贫穷落后的偏远山村,现如今水泥路铺到家门口。路通了,村里引了产业,村民们腰包鼓了,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高海拔盘山建路铺就致富之道
南安市翔云镇福庭村,位于南安市西部,与安溪、厦门同安区交界,距离厦沙高速龙门互通口15公里。
现有的县道从福庭村穿境而过。说起这条道,也是历经多年数次修建而来的。
县道公路福庭段
看似普通的一条4公里道路,因地处偏僻的高山地带,修建颇有几分经历。翔云镇驻村领导梁金灿介绍,年以前,它是一条泥泞的道路。后来,在村委会、侨胞及村民共同努力下,福庭村建成第一条5米宽的水泥硬化道路。
“要致富先修路”,福庭村党支部书记卓志远说,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加速发展,5米宽的水泥路已不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经前期村委会和村民沟通,于年对村里现有的道路按三级公路标准进行拓宽提级。
道路的修建,村民们出入更便利,与外界的联络也越发频繁。卓志远介绍,县道公路福庭段一头连接南安市区,一头连接安溪县龙门镇,是村民进出村里的主干道,是村里连接翔云外界的唯一通道。“公路网络的建成,为以后的招商引资打下良好基础设施保障。”
荒山变果园招商引资添人气
据悉,福庭村共有11个自然村,全村人口近人,超一半以上村民外出经商和务工。守在村庄的村民,如何鼓起他们的腰包?这个问题时常萦绕在卓志远和村委会干部们的心头。
路通产业兴,山区焕新颜。年,翔云镇福庭村通过招商引资,把原来的荒山和撂荒地打造成四季名优水果采摘园及桃花观赏基地。
翔云镇第六产业园
据了解,福庭村土地总面积10.5平方公里,地广人稀,荒山野地比较多,年,经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协商,一致决定对外招商引资。村委会多方考察,对福庭村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及土壤的实验,决定在赤溪水库边上的荒地上种植水果,取名翔云镇第六产业园。
“产业园有近亩土地,除了种植余亩锦绣黄桃外,还种植杨梅及明日见、红美人、桔柚等优良柑橘品种。”卓志远介绍,福庭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外出经商或务工,引进该项目后,可带动村民就业,为福庭村增加土地流转及村民收入。
经过4年努力,现在第六产业园已经有黄桃可以采摘,一万八千株锦绣黄桃,首获3万多斤。
“短短几天里,黄桃就销售一空。”翔云镇第六产业园负责人陈建介绍,这个项目是年3月入驻福庭村,去年是有试着挂果,但真正的采摘是从今年开始,以线下采摘休闲为主要销售模式。
产业园不仅给村民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也给整个村庄带来人气。村民们看在眼里,喜上眉梢。以前村里冷冷清清,最多也是过年过节的时候热闹几天,感觉是被遗忘的角落。现如今,果园带来了人流量,村里常可见人来车往,欢声笑语多了,人也过得舒心。
陈建畅想着,该产业园谋划打造成集采摘、民宿、观光、餐饮为一体的体验式农场,走乡村旅游发展道路。
“我是本村人,有了这个产业园,我特别开心。”已经在这里工作四年的福庭村村民卓金煌说,他主要负责产业园管理,产业园平均每2个月就有水果可采摘,每年还可以增加两三万元收入。
为了村民幸福他们一直在出发
福庭村村口,一块“福庭革命暴动胜利纪念”的石碑格外醒目。据悉,福庭“4·26”革命暴动胜利纪念园是为了纪念解放翔云那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福庭“4·26”革命暴动胜利纪念园
“在打造福庭村产业园的同时,村委会同步开建福庭‘4·26’革命暴动胜利纪念园,如今已经初具成型。”卓志远介绍。目前,这里已建成解放南安第一枪主题石雕、英雄亭、米红色追忆步道、24米浮雕文化走廊,围绕纪念园种植银杏及满山红等。
卓志远称,福庭“4·26”革命暴动胜利纪念园,让人们采摘游玩感受时代美好的同时,记住这美好生活是先辈用鲜血及生命换来的,来之不易。村里谋划着,借助并盘活现有的产业园区和革命园区,打造乡村游和革命老区教育基地。
福庭村文体活动中心
福庭村党支部书记卓志远在介绍文体活动中心
走进福庭村,平方米文体活动中心,成为村民家门口休闲消遣的好去处。该活动中心配套门球场、气排球场、地掷球场、办公室、乒乓球室、阅览室、棋牌室、体育辅导点等众多文体设施,为村民提供文化休闲、运动养生场所,丰富村民业余生活。“现在的生活,是我以前不敢想的。”76岁的卓鲍山朴实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们现在正在做长者食堂、青少年社会教育中心等民生事项,”卓志远称,村委会响应党的号召,为了村民的幸福一直在出发。
来源:闽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