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良山的樱花观赏园是怎么建成的?
南安历史上没有种植樱花的记载。良山樱花观赏园缘起于台湾同胞洪崐源年来英都寻根认祖,发现田金自然村可以种植樱花,遂向田金村民组承租山地,经过20多年辛勤耕耘,现在已初成规模,每年接待2万多人次观赏,成了良山村一道亮丽的名片。
▲良山樱花观赏园(12)良山村有什么著名的农业特产?
最著名的是池头的地瓜、坂埔的芋头,俗称“池头番薯坂埔芋”。
近年来又闻名霞美的花生。“霞美土豆”饱满度适中,花生登场时,霞美的水煮花生成为英都农贸市场的畅销品。
(13)著名的“翁山十二景”其中良山村有几景?
“翁山十二景”是现代英都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结合的观光景区。其中,良山村有“文襄故园”“古室文光”“素月孤洲”“宝华仙境”4处,占了三分之一,这一现象证明良山村确是文化发达风光优美的历史名乡。
“文襄故园”在霞美,就是洪承畴纪念园景区。内有御制碑、碑廊、纪念馆、洪承畴石雕立像等。
▲洪承畴故居“古室文光”就是云从古室景区。寺庙规模庞大,有亭榭、古榕,风光宜人。
▲云从古室“素月孤洲”位于下库自然村的英溪南岸,南面溪岸高耸陡峭,浓荫蔽日,是天然的避暑纳凉胜地,因明清之际泉郡著名书法家洪承畯在此游赏吟啸而出名。保存有洪承畯的书法石刻,行、草兼备,艺术价值高。民国年间,贬斥洪承畴的人编造出洪母买船在此隐居的故事,纯属无中生有,素月孤洲也被写成“素月孤舟”。
▲素月孤洲“高闾仙景”是高闾山上的宝华殿景区,高闾山海拔多米的峭壁之巅,春夏两季云遮雾绕。明嘉靖河南道监察御史洪庭桂,出仕前曾攀崖越壁问道高闾山,梦游仙境,留下了美好传说。由于高闾地形险峻,自然环境未受破坏,殊足珍贵。
▲高闾仙景(14)良山村现在还有一个古代水利工程,是真的吗?
真的。翁山洪氏(东轩二房)第八世洪昴,他在明朝嘉靖年间,为了坂埔、下库、康坂大片农田永久利益,倡议建筑水利工程坂埔龙潭坝,筹集大笔资金(族谱称“费甚巨”),并亲自组织民众参与施工。他的表兄在朝廷任侍御史(御史大夫的副官)的郭白峰为他建水坝事立碑在大路旁(即今坂埔洋中庙庙前),记载洪昴倡修水坝的事迹。这个水利工程至今已将近五百年,仍然在发挥效益灌溉农田,堪称奇迹。龙潭坝是南安年代最久的古代水利工程。
▲明代龙潭坝引水工程(15)英都有句俗语:“金英银罗,唔值上塘垟、坂埔”是什么意思?
南安古代有“金英银罗”之说。金英指英都,银罗指罗溪(即今罗东镇),意指英都和罗溪都是土壤肥沃的渔米之乡。“金英银罗,唔值上塘垟坂埔”,意思是说,金英银罗虽好,还不如上塘垟和坂埔这两片良田,更肥沃,更富饶。可见,上塘垟和坂埔这两大片农田,因土壤肥沃,水利资源丰富,在英都广大农民中一直是享有良好口碑的。
(16)良山村的交通情况如何?素月孤洲桥建于何时?
良山村的交通情况良好,县道线由洞后埔进入良山村,自东向西出秋芦通往翔云镇,纵贯全村,全长5公里多,依托这条公路干线,分支幅射各自然村的村路总长21公里,四通八达。素月孤洲石拱桥始建于年,除了雇请建筑工匠师傅外,开挖基穴、扛石、挑沙浆等小工全部由社员投工参建的。是连接本村南北片的主要通道。年5月7日,英都发生“57特大洪灾”,石拱桥被洪水冲毁,当年加高加宽重建。
▲素月孤洲桥(17)后港这个地名有什么含义?
“港”字本义为溪河的支流,后港这个地方就是英溪河流中狭窄的河段。英溪是晋江西溪的支流,不但弯曲,而且河道狭小。因此,在古代以河运为主要交通运输手段时,英溪因无法通大船,所有运入英都的货物只能在仑苍的楼尾寨、埔姜林码头换用一种名叫驳船(俗称“驳仔”)的小型船只进入英溪,然而这种驳船也只能正常行驶至董林码头或英墟坝头溪边,而且还要拉纤。坝头以上河道更浅,最重要的是后港这个河段的河道最浅,不宜行船,后来劳动人民投工疏浚河道,使驳船能够通过拉纤行驶至西峰村的下坝。因为是后来才开挖的船港,故名“后港”。后港这个地名,见证了古代良山村河运通航的历史。
▲后港古厝(18)“点金”这个地名是什么意思?
“点金”是闽南古式建筑的一种型制。闽南“皇宫起”的古式红砖大厝,一般大门台(又称“大门露”“门台”)只占面阔一间,“点金起”的大厝大门台面阔三间,木雕,石雕,砖雕的构件较多,垂花柱(俗称“吊筒”)较多,还有花窗等。“点金起”的大厝多为富有的大户人家。良山村的顶点金是清代“点金起”大厝的精品。
▲坂埔古民居之顶点金(19)关于良山华侨出国的历史,有文献记载吗?
英都华侨出国历史的文字记载,目前发现是东八房洪仕伦于明万历甲午年()出洋往吕宋(属菲律宾)途中沉船海上。这是英都先辈出洋的最早的文字记载。良山村华侨出国的历史应该同在那个时期。现在发现的文献,有山仔洪文泼在清嘉庆年间出国往吧城(印尼雅加达)谋生的记载。
(20)云从古室的洪文泼捐田捐钱碑记有什么意义?
清朝咸丰七年(),在海外事业有成的山仔华侨洪文泼,从南洋汇款为云从古室修缮,并为云从古室置田产,以田租收益作为云从古室“割香”“下马”等宗教活动的费用。这方碑刻反映了华侨与祖籍地的“神缘”关系。
▲华侨洪文泼捐钱捐田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