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南安市被水利部、财政部列入中央支持的-年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该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行全流域、全市域综合治水模式,先后投入50亿多元,重点实施“两溪一湾”综合整治、柳湖水系连通、中小河流治理、清新流域建设等项目,整治河道长度达多公里。其中。以武荣公园为主体的西溪两岸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获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为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提供治理经验和示范作用。
一、系统规划布局,凸显生态品牌
按照“一湾四廊”总体布局,实施石井湾片区“河流复苏计划”,投资5.15亿元,通过开展水系连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等6项水利措施,对大盈溪等4条河流进行综合整治。
“编织”生态示范廊道。大盈溪以安平桥文化遗产保护为切入点,打造安平桥湿地公园,作为水文化展示廊道示范;寿溪以“清四乱”为切入点,明晰河流生态空间,开展生态清淤,作为生态保护廊道示范;老港溪以水源涵养为切入点,打造七星湿地公园,改善河流水质,修复河流生态,作为湿地涵养廊道示范;溪东溪以人水和谐为切入点,结合两岸农田打造休闲廊道,作为田园观光廊道示范。
“营造”生态涵养湿地。在石井镇、水头镇等地新建15座污水处理设施,铺设管道长度37公里。针对水塘、洼地、荒地及部分农田,打造以湿地涵养为主的人工生态湿地。对片区内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排放的尾水进行净化后回补河道生态用水,每年可补充河道生态用水量约38万立方米。
二、完善工作机制,加快项目推进
领导挂帅。成立由南安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有关部门和乡镇领导为成员的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指挥部,认真研究中央和福建省财政、水利部门的产业政策、投资导向、项目设置和申报程序,协调解决项目申报的政策难题。深入调研各条溪流治理情况,摸清下情,挖掘资源,使申报项目更贴近实际、更具可操作性。
部门协作。建立跨部门、跨行业协作机制,探索水利、住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多部门联合的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模式,整合各部门优势资源,形成合力。
财力支撑。采取PPP、EPC等模式,通过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政策性银行融资、五大国投公司加大投资,探索以城市建设、产业建设带动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发展,全方面拓宽融资渠道,共整合住建、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部门资金0.71亿元,PPP项目筹集社会资本1.69亿元,本级财政配套1.25亿元。
奖惩分明。建立重点项目月调度制度,出台针对乡镇、机关、项目的各种激励措施、考核办法,运用“大督导”机制,保障项目落实到位。
三、强化日常管护,做到无缝衔接
精细对接。将河道岸线规划成果纳入全市“多规合一”,严格河道生态空间管控,有力有序推进项目立项审批和开工建设。制定完善《南安市农村河湖日常管护实施方案》《南安市农村水系综合整治项目建后管护意向合作书》等,构建河湖长制监管体系,做早做深做实项目建后管护工作。
创新巡查。依托社会第三方建立南安市河流管养中心,水陆巡查和无人机空中巡查等人防技防相结合,并据此建立河道健康“病历卡”,对河道“病情”实时跟踪、随时上报、限时解决,全面构建管河护河长效机制。
高效监管。在全省率先建成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系统,运用遥感监管,形成动态监控、信息共享、高效便捷的水土保持监管体系,荣获“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年以来,该系统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3万亩,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79万元。
(南安市河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