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福建地级市,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泉州经济一直在福建处于领先位置,虽然近几年福州的表现出色,已经在总量上超越泉州,但泉州的经济活力仍然是福建最十足的地区之一。年泉州的财政收入为.79亿元,同口径增长8.0%。
晋江年财政收入为.88亿,增长6.2%。晋江市是泉州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发达的经济为财政收入的扩大有着重要的作用。晋江的财政收入总量占全市的约三分之一,可以说举足轻重。鞋服、纺织、建材和食品等产业是晋江经济和财政的基础。
南安市年财政收入为68.22亿,增长19.6%。南安财政收入总量位居全市第二,增速位居第一。南安市立足于石材陶瓷、水暖厨卫、机械装备、日用轻工四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产业的快速增长为财政收入提供了充足的动能。
惠安县(43.97亿)和石狮市(43.62亿)两地的财政收入均在43亿上,总量差距较小,在增速上两地分别为13.0%和14.9%,表现同样出色。惠安在石化、建筑、雕艺、鞋服等产业上有一定优势,积极围绕主导产业形成集聚效应是惠安经济发展的方向。
安溪(31.53亿)和泉港区(22.15亿)两地的财政收入位居全市第五和第六名。不过相比其余县区,两地的财政收入都处于下降态势。尤其是泉港区,同口径下降达到14.6%,可以说表现相当一般。
丰泽区(18.43亿)、台商区(18.35亿)、洛江区(16.44亿)、德化县(15.97亿)、鲤城区(13.92亿)、永春县(13.85亿)六地的财政收入均在十亿级别上。其中德化县增速最高,达到13.7%。陶瓷业、矿山冶炼业、电力工业、旅游等产业是支撑德化财政收入增速的基石。只有抓好主导产业发展,才能为财政提供增长的可能。
泉州各地的财政收入表现相对较为稳定,相信在年能够推动泉州财政收入恢复正增长,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