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以女性为题材的古典小说,书中塑造了以金陵十二钗为首的众多女性人物,可谓是群芳争艳。如现实生活一样,小说里的这些女子有着不同的性格和遭遇,读者对于她们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
毋庸置疑的是,林黛玉和薛宝钗是书中的主要人物。十二钗正册有诗云: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说的就是林黛玉和薛宝钗。金钗雪里埋,指出了薛宝钗的名字,可叹停机徳是说薛宝钗有着乐羊子妻那样贤良的品德。林妹妹多愁善感,体弱多病,最后香消玉殒,我们暂且不提,笔者认为薛宝钗是书中的第一等人物。
“第一等人物”,并非笔者妄谈,是书中贾宝玉所说,对薛宝钗而言,这样的评价并不为过,我们且看:
论容貌,她不施粉黛,清丽脱俗。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身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女性之美,就在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两人成婚之时,贾宝玉问袭人,坐在那里的这一位美人是谁?可见,贾宝玉也认为薛宝钗是个美人。
论诗词,她才思敏捷,不逊潇湘。大观园内宝玉常和众姐妹吟诗作对,黛玉、宝钗、湘云,多出佳作,而薛宝钗的诗风独具特色,每每获得称赞。且看“忆菊”一篇: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谁怜为我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闺中少女,语诉愁肠,情意绵绵,其中滋味唯有佳人菊花两相知。
论处事,她贞静平和,安分随时。寄居贾府,她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让人讨厌的人没有流露出冷淡的态度,喜欢的人也没有表现特别亲密,对自家和贾府的事情,都处理的很有分寸,贾母、王夫人,以至府中的大小丫鬟都很喜欢她的性情。贾母就说她“性格温厚平和,虽然年轻,比大人还强几倍”。袭人得知和宝玉定亲的是宝钗,心中道:果然上头的眼力不错,这才配的是,若她来了,我可以卸了好些担子。
读《红楼梦》,人们大多惋惜贾宝玉和林黛玉有情人没能终成眷属,为林黛玉的香消玉殒而悲伤,这无可厚非,可薛宝钗的遭遇是不是更让人惋惜呢?
“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这本来就是天作之合的金玉良缘(缘分的事情,不可言传,只能意会,大家都懂的)。王熙凤也说“这是天配的姻缘”。不过书中可以看出,贾宝玉并不是薛宝钗心中的如意郎君,她喜欢的人应该是饱读诗书,勤勉仕途之人。
但薛宝钗毕竟是知书达理的,她不会任由自己的性情做事,薛姨妈答应贾府的提亲,回去告诉宝钗,宝钗反正色对母亲说“女儿家的事情是父母做主的,如今我没了父亲,妈妈应该做主,再不然问哥哥,怎么问起我来?”,她知道大家庭里面婚姻大事是由不得自己的,这样就和宝玉定了亲。
读者都知道,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护身符,时刻带在身边,可惜南安王府丢失之后贾宝玉就失魂落魄,语无伦次,贾母为了冲喜,应金玉之说,去宝玉之病,提议让宝玉和宝钗先拜堂,功服过后再合婚,贾宝玉和薛宝钗的最终结为夫妻。
婚后宝玉因黛玉之丧无法释怀,想要寻死,怕贾母、王夫人生气,又想黛玉已死,宝钗又是第一等人物,也相信了金石姻缘有定,见宝钗照料自己,举动温柔,渐渐将爱慕黛玉的心肠略移到宝钗身上。
此时贾府境况已大不如前,但是皇恩浩荡,对贾家还是有所照顾的,贾政仍有官职在身。宝玉虽然无意仕途,但乡试也是考了个第七名举人,将来谋个一官半职,封妻荫子未为可知,金玉良缘也会有个圆满的结局。
可是,中举之后宝玉离家而去,留下了薛宝钗独守空房,此时已经有孕在身的她心情可想而知。贾宝玉的不辞而别,对薛宝钗来说无疑是莫大的悲苦。
《红楼梦》最后,贾雨村问甄士隐,荣宁两府尚可如前?甄士隐回答说:福善祸淫,古今定理。现今荣宁两府,善者修缘,恶者悔祸,将来兰贵齐芳,家道复出,也是自然的道理。雨村又问:老仙翁说兰桂齐芳,又道宝玉高魁子贵,莫非他有遗腹子,可以飞黄腾达么?士隐道:此系后事,未便预说。
书中交代,贾兰中了乡榜,即是兰贵,那齐芳必定另有其人,高魁子贵,很明显是说宝玉之子以后身份不一般,虽然贾宝玉离家出走,但是以薛宝钗的才学见识,完全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后代,甄士隐虽未言明,从他之前的话语,可以推测出来了,贾家的希望就在薛宝钗儿子的身上!
文学作品不是事实,笔者只是从书中文字推测,希望如薛宝钗这样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女子能有美满幸福的结局,至于作者真实的想法,只有他自己知道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