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八十大寿时,发生了一件比寿宴还喜庆的事,那就是南安太妃相看姑娘们。从南安太妃一系列动作看来,她此行目的是给自己相看儿媳妇来了,并且她看中的是探春。
但奇怪的是,南安太妃特意来贾府相看探春,后来就再没下文了,这却是为何?王熙凤和贾琏一番话,说出了其中的隐情。
首先,为何说南安太妃是特意来相看儿媳?
贾母八十大寿,南安太妃来贺寿。席间,南安太妃表示想见姑娘们。贾母就叫王熙凤去带了湘云、宝钗、宝琴、黛玉来,又特意吩咐,另外只叫探春陪着来。
南安太妃见了姑娘们,先是和熟悉的湘云拉几句家常,然后就拉了探春和宝钗看,又问年岁,连声夸赞;接着她又拉着宝琴和黛玉着实细看,也极力夸赞一回。
然后,南安太妃就拿出早准备的礼物,送给姑娘们。看完姑娘,南安太妃吃了茶,在园子里略逛了会,就推脱身子不好告辞了。
南安太妃拉着姑娘们“着实细看”,又问年岁,这绝对是看儿媳妇的架势。而且看完姑娘们,她就说身子不好,告辞了。如此看来,她此行的目的就是来贾府看姑娘了。
其次,为何说南安太妃看中的是探春?
南安太妃之前应该没见过贾府姑娘们,包括钗黛宝琴三人。但她和贾家是很熟的,至少丧喜事要相互来往,过年也有来往。
而且宫里那位神秘老太妃薨逝后,贾母等人天天进宫入朝随祭,之后又送殡去了皇陵。要给老太妃守制的,还有其他太妃和少妃们。那么南安太妃肯定也守制了。
这长达两个多月的守制期,贾母肯定时常领着王夫人等去给各位太妃少妃请安,毕竟她们地位高。女眷在一起久了,自然就是聊聊自家娃娃了。所以南安太妃就算没见过贾府姑娘们,肯定也早知道姑娘们的情况。
再者,南安太妃要上门去相看儿媳妇,自然先找熟悉贾府情况的人细细打听过,以免到时候失了分寸。所以她必定知道宝钗“金玉良缘”的事,也知道贾府人看准黛玉宝玉是一对。因此,她肯定不会选择宝钗黛玉。
而她和湘云本来就熟,湘云又早定亲了,这个她肯定也知道。宝琴定了梅翰林家的,自然也不在选择之列。由此看来,南安太妃此次来贾府,为的就是相看探春。
最后,南安太妃很满意探春,却为何没了下文?王熙凤和贾琏的对话揭露了隐情。
南安太妃相看过探春后,就再没下文。是她没看中探春吗,嫌弃她庶出吗?前文我们已经说了,她和贾府很熟,贾府三位姑娘嫡庶问题她肯定早知道。既然她都上门去相看了,肯定表示她不在乎嫡庶问题了,所以没有道理看过姑娘后,又嫌弃起庶出身份来。
那么她为何没上贾府提亲呢?看完七十二回,王熙凤和贾琏的对话,我们就明白其中隐情了。
七十二回,也就是贾母生日后两天,贾琏就找鸳鸯借当了。可见这会子贾府库银已经彻底空虚。然后王熙凤当着贾琏的面,和旺儿媳妇算了一笔账,大意是说如今家里出的多,进的少,早就开始当东当西了。
之后,王熙凤又说,梦到宫里一个不知名的娘娘,来贾府夺锦。旺儿媳妇就说,这是奶奶您天天操心,应承宫里的事,所以才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啊。
旺儿媳妇刚说完,夏太监就打发了个小太监,来找王熙凤要二百两银子。这夏太监,之前就已经借了贾家一千二百两没还,名为借,实际上是不打算还了。王熙凤就拿了两个金项圈,叫人去当了四百两银子,这才打发了夏太监。
小太监一走,贾琏就出来,对王熙凤抱怨说:“这一起外祟何日是了!”贾琏说,昨天周太监也来要银子,开口一千两,我略应承慢点,他就不高兴了,将来得罪人之处不少。
从王熙凤和贾琏的对话看来,这个夏太监周太监,名为来贾府借银子,实际上是明目张胆敲诈勒索。他们为何敢去贵妃娘家敲诈?肯定是因为这会子元春彻底倒台了,贾府连旧日的空架子都支撑不住了。
从“虎兕相逢大梦归”这句判曲看来,元春倒台是因为政治斗争。既然如此,南安太妃岂敢在这当口,和贾府联姻?就算她再喜欢探春,也不敢卷入政治斗争里去啊。
所以说,元春的倒台,使得南安太妃在看中探春后,却又放弃了娶探春做儿媳妇的念头。这就是她为何特意去贾府相看探春,后来却没了下文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