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几乎所有人物都是谜一样的存在,其中,神出鬼没的癞头和尚,若隐若现的甄宝玉更是谜中之谜。甚至可以说,这两个人物是书中的谜中之秘。假如揭开癞头和尚与甄宝玉之谜,恐怕就读懂了一大半《红楼梦》了。
这两个神秘人物其实也并不神秘,他们原本就是一个人,癞头和尚就是甄宝玉,甄宝玉就是癞头和尚。怎么回事呢?
贾元春魂归大观园
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写的是元妃省亲,这回书用的是倒叙法,也就是说,此时的贾元春已经按照她的判词和《恨无常》曲的预设,完成了人生旅程,被弓弦缢杀。此时,元春如秦可卿托梦王熙凤那样,“荡悠悠”魂游贾府,劝诫双亲及家人“需要退步抽身早”。
因此,贾元春是元宵之夜省亲,元宵,就是“元消”,寓意贾元春之死。贾元春从戌时出发,丑时末回宫,假如再迟一刻钟,那就是“虎兔相逢大梦归”了。丑时荒鸡,寅时转阳,卯时天明,贾元春再不回去,恐怕就是“回首相看已化灰”了。
这句判词,本当是“相逢虎兔大梦归”,因七绝格律而做了倒装句,说的是贾元春之梦不能挨到“虎”、“兔”这个时辰,不是虎与兔相逢。
贾元春的事咱们另外再说,这里单说这位皇妃省亲时点的一出戏,这出戏名叫“仙缘”。庚辰本中,在这出戏之后批注道:伏甄宝玉送玉。也就是说,这出戏是一个大伏笔,后面有一段“甄宝玉送玉”的故事。
那么,“甄宝玉送玉”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很多读者都做了这样的理解:其一,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丢了,甄宝玉得到了这块宝玉,便交还给了贾宝玉。其二,贾宝玉去了甄宝玉家,甄宝玉又把贾宝玉送了回来。这样的理解,有望文生义之嫌,肯定不是“甄宝玉送玉”的真相。
(元妃省亲)红楼第一梦:仙缘
《仙缘》这出戏,讲的是“黄粱梦”。《仙缘》又叫《仙圆》,是汤显祖临川四梦中最后一梦《邯郸梦》中第三十出,折子戏称作《合仙》。大致情节是八仙中的何仙姑要雇人到蓬莱做扫花使者,吕洞宾便下界去度化一位凡人成仙。
吕洞宾找到了一个名叫卢生的书生,给了他一个仙枕,这个卢生便在仙枕上睡着了。卢生进入梦中,享受了“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宗族茂盛”的富足生活。梦醒之时,店家的黄粱米饭刚刚煮熟。吕洞宾告诉他,梦中的子女是店中的鸡犬所变,梦中的妻子崔氏是驴子变的。因而,这出戏的开场念白是这样的:“何仙姑独游花下,呂洞宾三过岳阳,俏崔氏坐成花烛,蠢卢生梦醒黄粱。”
卢生是蠢物,不正是《红楼梦》中的那块“通灵宝玉”吗?卢生后来做了蓬莱仙境的扫花使者,贾宝玉却是赤霞宫绛洞花主,贾宝玉就是《红楼梦》中的“蠢卢生”。林黛玉是绛珠仙草,“红楼梦”中的儿女们都是警幻仙境九天薄命司堕入凡尘的、了却风月债的痴男怨女,因“仙缘”而齐聚大观园,梦断天香楼。
“红楼梦”原来就是贾家(朱家)黄粱梦,“仙缘”实可谓红楼第一梦。这梦贯穿全书,全拜癞头和尚所赐。
那么,《红楼梦》中的“仙缘”之梦到底又是个什么样的梦,与“甄宝玉送玉”又有什么关联,为何说癞头和尚就是甄宝玉这个“送玉”之人呢?
癞头和尚早已“送玉”
上文讲到,贾元春省亲大观园是倒叙法,而“甄宝玉送玉”并非为后文伏线,而是照应前文的伏笔,同样是以倒叙法让倒叙的元春点了这样一出戏。“仙缘”与其他三处戏一样,是《恨无常》曲中贾元春对家族的哀告。
“仙缘”中所隐藏的“蠢物”,早在第一回“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中就出现了,正是“红楼梦”《石头记》。在这回书中,写的就是癞头和尚“送玉”,癞头和尚送的就是“蠢物”,让这个蠢物做了一番黄粱梦。
这块玉是女娲补天时剩下的一块石头,遗落在无稽崖青埂峰下。一僧一道与之相逢,便引诱“石兄”沦落凡尘,“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享受富贵温柔。这个自称资质粗蠢的石兄,果然来到了“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去做黄粱之梦。这个石兄,不就是《仙缘》中的那头蠢驴吗?
贾宝玉降生时,口中就含着这块雀卵大小的石子,就是那块象征着“金玉良姻”、又隐藏着“木石前盟”的通灵宝玉。这块宝玉,毫无疑问就是癞头和尚送的。
和尚袖了那块化作扇坠大小的通灵石,不知经历了几世几劫,又转回尘世,忽然托梦给甄士隐,约他一同把通灵石送到了太虚幻境。此时,“石兄”已经是“石头记”了。
这就是“甄宝玉送玉”,讲的还是一段“仙缘”。
癞头和尚在《红楼梦》中如影随行,哪里都有他的存在。而且,还掌控着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以及香菱、史湘云……,甚至是荣国府乃至宁国府的兴衰荣辱。“贾史王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其实都是癞头和尚,也就是“甄宝玉”一手演绎的。
高唐梦散楚云飞
甄宝玉“送玉”,其中又谐音“宋玉”。宋玉曾作《高唐赋》,说“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在这篇文章中,宋玉还给楚襄王讲了一个神话故事,说的是先王游高唐时,遇见高唐客巫山之女。这个巫山女听说楚王来游,便“愿荐枕席”。第二天,神女辞去,临别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这就是高唐之梦,简单理解,就是“想好事,想美事”之意。而且,讲的依然是“仙缘”。那么,书中谁遇到了这段仙缘呢?毫无疑问,头一个是史湘云。
唱史湘云的《乐中悲》中写道:“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句唱词并不是说的史湘云跟谁朝云暮雨,而是史湘云在大观园中做了一个高唐梦——她正是“仙缘”的应梦之人。而癞头和尚的机密,却都隐藏在史湘云的判词和《乐中悲》曲词里。
史湘云是金陵史家的大小姐,人称史大姑娘,怎么与湘江扯上关联了呢?原来,这里的湘江指的是流经广西的那一段。全州湘江边上有湘山寺,“史湘云”便在那里逃生、出家。
史湘云似乎与癞头和尚没有瓜葛,但是,“因麒麟伏白首双星”,那对金麒麟也一定是癞头和尚所赠。这对金麒麟,其实也隐藏着与薛宝钗一样的故事,说的也是“金玉良姻”。但是,贾宝玉却不认金玉良姻,史湘云不属于贾宝玉。
所以,把史湘云想象成脂砚斋,而且还跟贾宝玉“遇合”,是“曹雪芹”的妻子,是完全不靠谱的。
这其中究竟是怎么回事,咱们下文再做交代。
癞头和尚缔结金玉良姻
讲到这里,本文便可以煞尾了。但是,“癞头和尚”为何是甄宝玉,还没有完全交代清楚。为此,我先引用一段靠得住的史料,来揭开甄宝玉以及癞头和尚的玄机。
“(上)常遘疾,抱之佛寺,寺无僧,复抱归,见室东檐下一僧面壁坐,顾仁祖曰:来。乃以手抚摩上顶。旦日,疾遂愈。”
这段史料出自《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的是朱元璋“襁褓间”的一段“仙缘”。一个神一般的和尚给朱重八摩顶,病就好了。病虽然暂时好了,但之后又复发,朱重八的父亲便要把他舍给僧寺。这件事因为寺庙里没了僧人,“仁祖”便举家迁居到太平乡孤庄村。这也是《水浒传》中“天孤星”的一大来历。所以,《红楼梦》中就上演了鲁智深醉打山门这出戏。
癞即麻风,神僧以手摸头而为“摩”,这就是《红楼梦》中的癞头和尚原型。甄士隐抱着香菱,遇见了“癞头跣脚”的癞头和尚。“跣脚”,就是赤脚,赤,就是“朱”。对看这处细节描写,简直就是“写真”了。
(香菱遇癞头和尚、跛足道人)朱元璋起身寒微,于戊申年(年)建立大明王朝,故而,明朝是“金”年建立的。秦可卿托梦“树倒猢狲散”,申即为“猢狲”,寓意明朝没了,“家亡人散各奔腾”。
朱洪武以“金木水火土”给皇室确立了字辈,“洪”应当是“水”字辈,然后是水生木、木生火……的五行循环相生。但是,《水浒传》、《西游记》却把朱洪武暗喻为“金公”,也是取戊申年立国之意。
《红楼梦》深得前辈高人要义,书中的金麒麟、金锁,也就象征了明朝皇室。因此,是朱洪武亲手缔结了“金玉良姻”。这就是癞头和尚送给薛宝钗、史湘云信物的深层隐喻。
其中,薛宝钗的“冷香丸”,也出自《明实录》中的一段记载,是朱元璋母亲遇“仙缘”。朱元璋出生前夜,他母亲梦见在舍南麦场遇到了一个神仙,这个神仙给了吃了一粒白色药丸。醒来之后,口有余香。白色就是冷色,薛宝钗的冷香丸,以及“天香楼”都出自这段传奇。
然而,“金玉良姻”还要有“玉”,这个“玉”却送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又是怎么回事呢?
贾宝玉正照风月鉴
书中的甄宝玉只是在贾雨村的口述中暗中出场,此外,还做过一回贾宝玉的“镜中人”。贾宝玉魔幻的那一幕,不正是“风月宝鉴”的再现吗?风月宝鉴是跛足道士所赠,这个跛足道士与癞头和尚是一个人,因为,自嘉靖以后,大明皇室崇道,书中的贾敬便是“嘉靖”。
大明实衰于嘉靖,这就是书中的“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的寓意所在。
清风明月,便是风月宝鉴,暗喻了书中的“末世”。而贾宝玉是书中所说的古今第一淫人,他才是真正“淫丧天香楼”之人,“正照风月鉴”必定要落得贾瑞一样的结局。
癞头和尚送玉,隐藏的是朱洪武分封藩王的一段历史。洪武三年(年),朱元璋把自己的儿子们封到藩地,以守边境。这些藩王中有一家十分特殊,他们不是皇室成员,却享受了藩王规制,这家藩王就是朱元璋大哥朱兴隆的后代,被封到了桂林做了靖江王。
朱元璋十分关照大哥的后人,按照藩王规格,以石头筑就了金陵皇城缩小版的桂林靖江王城,这就是书中的金陵小石头城。城中有独秀峰,青埂峰的“石兄”便诞生于此。“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这家藩王就是明代藩王。“玉带林中挂”、“两地生枯木”,隐藏的都是“桂林”。
这就是书中的“甄宝玉送玉”,玉,是朱元璋“璋”字的斜玉边,这才是书中的“真宝玉”。朱玉是红色,贾宝玉是神瑛侍者,只是个侍者,他是因为“神瑛”而在赤霞宫有一段仙缘。朱洪武以亲子的待遇,把“玉”赏赐给了大哥的子孙,这就是“金玉良姻”。
但是,“假宝玉”却“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不卖真宝玉的账。这是因为,“木石”隐藏在荣禧堂中,说的就是桂林靖江王府。
却说林黛玉来到荣禧堂,见到了“大紫檀雕螭案”等明代藩王级别的摆设。“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对联的落款处有一行小字“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穆莳,就是“木石”,荣禧堂、穆莳、南安郡王以“拆字法”组合起来,就是“荣穆王”。
荣穆王靖江王朱履祜的谥号,他的儿子朱亨嘉袭了王爵。随之,崇祯上吊,大明灭亡。朱家皇室纷纷建立南明政权。这代靖江王坐不住了,也在桂林称帝,以“监国”的身份做了大明代理皇帝。
朱亨嘉称帝,以洪武年为第一个纪年,意思是靖江王也是朱家皇室正统。这就是贾宝玉魔幻“正照风月鉴”,把自己想象成甄宝玉的由来。
靖江王这样做,在当时来说无异于谋反。于是,朱元璋九世孙南明隆武帝朱聿键活捉了朱亨嘉,并且把他吊死在了福建连江。
这其实才是《红楼梦》中真正的“淫丧天香楼”。那么,古今第一淫人贾宝玉为何不愿意接受金玉良姻呢?
金玉良姻贾探春痛恨庶出之谜
贾家对“庶出”这个问题十分敏感,尤其是贾探春,本来就是赵姨娘的亲生,却抵死不认。赵姨娘才提“你舅舅”三个字,探春便厉声回斥,说“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
贾探春对庶出如此敏感,不是因为她的人格问题,而是“贾家”确实被朱洪武欺负了。
洪武十一年(年),朱元璋命江阴候吴良督工建造皇堂,亲撰《朱氏世德碑》。在这篇碑文中,朱元璋称一母同胞的长兄,也就是靖江王之祖朱兴隆为“孟兄”。过去兄弟排行嫡庶分明,嫡派长兄称为“伯”,庶出长兄称为“孟”,原本是一母所出,朱元璋为何把大哥叫做“孟兄”呢?
这其中的原因,隐藏在花袭人身上。袭人原名叫做珍珠,这个名字以灯谜谜格的手法,暗藏着“朱世珍”,也就是朱元璋的父亲“仁祖”。假如不把大哥降为“孟兄”,那么,朱兴隆就是“仁祖”的嫡长子。大哥有儿子朱文正,是不是也有资格继承皇位呢?
《水浒传》中也讨论过这个问题,以赵光义篡夺赵匡胤皇位,暗射了朱家这段旧事。《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很大程度上“洗稿”于《宋史·太祖本纪》,看来,朱洪武吸取了赵匡胤的历史教训。
因此,靖江王朱亨嘉在明朝灭亡后,试图为祖上正名,以洪武年宣称,他们家也是有资格继承仁祖“龙衣”的。
书中的贾宝玉不认金玉良姻,他们家才是仁祖的嫡长子,哪里要你来“送玉”?贾宝玉见到林黛玉便摔了通灵宝玉,看来,靖江王这家对“孟兄”是何等不满。
朱亨嘉要夺大明正统,被朱元璋九世孙所灭。但是,朱亨嘉之后,朱聿键依然以朱亨嘉的堂弟朱亨歅袭爵,成为末代靖江王,还是“甄宝玉送玉”。
这代靖江王只做了三年藩王,便被明朝降将孔有德攻陷了桂林石头城,朱亨歅宁死不屈,被缢杀在民房之中。朱亨歅死后,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桂王)立即命李定国讨伐孔有德。孔有德兵败自焚,靖江王城被化为灰烬。
“三春去后诸芳尽”,“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孔有德虽然被灭,但靖江王的历史从此一去不复返,再也没有“金玉良姻”、“木石前盟”了。
当年,朱亨嘉之子朱若极在王城被攻破时,被一个太监抱出王府,躲藏在刘海洞中。随之,这位王子逃到全州,出家于湘山寺。这位靖江王子,就是清代四僧之一大画家石涛(石兄)。这段往事,也隐写在了刘姥姥与惜春、巧姐的故事之中。
“富贵欲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谢晖,湘江水逝楚云飞”,正是石涛的真实写照。在湘山寺,他见证了南明的灭亡,展眼凭吊被吴三桂以弓弦勒死的桂王朱由榔。贾元春册页画中,弓弦上挂在香橼,其实就是“仙缘”,元春之死,便是大明灭亡的真实写照——永历皇帝被弓弦勒死。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无论桂林靖江王,还是桂王朱由榔,大明王朝皇统就此退出历史舞台,高唐梦散,朱家的“仙缘”到此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