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闽考察期间强调,“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近年来,“货运直航、客运直航、小额贸易”三条通道的开通,打通了海峡两岸同胞交流的界限;“农订会”、水暖交易会、石博会等活动持续开展,搭建了南台合作发展、互利共赢的商机。
一直以来,郑成功文化和郑成功精神的弘扬与传承,维系着海峡两岸民众的深层情感,不断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立足热络的文化交流,南台两地的经贸往来和合作日益紧密。
交流通道不断拓展
前几日,一艘由外籍船主到场“直提自驾”,从南安石井港出境的游艇顺利起航,直接驶抵泰国普吉岛。这是石井口岸首次出口游艇,也是“南安造”游艇首次“自航离境”。
作为一家台资企业,哈德森游艇投资项目于年落地南安。哈德森(福建)游艇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仲雄告诉记者,公司之所以择址南安,主要是看中南安拥有国家二类港口石井港,区位优势、对台优势得天独厚。
此次在泉州、南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自航离境”的方式,助力企业打通一条疫情之下持续发展的新通道,“仅这艘游艇就可以节省运费约20万美元,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该公司今年下半年将继续以“自航离境”方式出口游艇2—3艘,另有订单10艘,预计明年交付。
南安与台湾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石井与金门最近处仅有6海里。早年,石井村民站在石井港岸边,还能听到金门村民家里的鸡鸣声。历史记载,明末清初,石井港是郑成功操练水师的军港,也是郑氏家族集运各地土特产和军需物资的港口。清代乾隆时期,石井港成为“接济台湾、澎湖之特定港口,又是南北往来货物转运中心”。
在历史原因暂停交往的几十年里,石井与金门两地的村民会泛着小舟,在渔船停泊点进行海上民间交易,石井的香菇、干贝,金门的手表、录音机,在一艘艘小船上、一声声闽南语中进行交换。
没有什么能阻碍两岸同胞交往交流的心愿。年11月18日,满载闽台农产品有限公司组织的多吨石材等货物的“成功17号”货轮,从南安石井港区顺利直航金门,这是南安与台湾两地相隔50多年来首次实现货运直航,开启了南台关系发展的新历史。
年6月18日,石井港区举行了货运直航澎湖的首航仪式;年12月15日,2艘满载石材的货轮从石井港区直航台湾台北港和安平港,50多年来首次实现货运直航台湾本岛。20年来,南台直航距离由近至远、直航点由少至多,石井港区已成为闽台贸易的重要黄金水道。
从石井港出发,货轮顺着浅浅的海峡,到金门,再到澎湖,最后到台湾本岛。我们惊讶地发现,货运直航的航线与郑成功挥师收复台湾的轨迹,穿越多年的时空,重合在一起。“郑成功精神是南台两地人文、经贸等交流的纽带,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它总会把两岸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台商王先生感慨道。
年11月5日,闽台农产品有限公司首批原产台湾的水果,以对台小额贸易方式从南安石井港零关税登陆,实现了台湾水果登陆泉州零的突破。通过石井港对台小额贸易航线,台湾农产品输入大陆实现“夕发朝至”的快捷服务。
年6月8日,来自泉州各地的多名游客冒着大雨兴高采烈地登上了簇新的金门籍客轮——“泉州”轮,在一片欢呼声中,客轮从泉州港石井港区缓缓驶离码头,驶向金门;与此同时,由金门水头码头出发的“新金龙号”客轮也向泉州港石井港区驶来。泉金航线正式开通。
至此,“货运直航、客运直航、小额贸易”三条通道的开通,南安与台湾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进一步促进了南台经贸的合作与发展。
“小三通”见证着两岸同胞割舍不断的情缘。从事两岸水产贸易几十年,王先生常常要往返两岸洽谈合作,泉金航线的开通让他受益匪浅。他回忆道,在“小三通”开通前,金门同胞要来南安,需先乘飞机到台湾本岛,再飞到香港或深圳,然后坐大巴到珠海或深圳,再坐车到南安。“一路颠簸不说,至少要2天时间,才能从台湾到南安。现在,只要一个小时就能直达。”
经贸合作遍地开花
福建是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在台湾,祖籍泉州约有万人。每年都有大量台湾同胞到泉州探亲经商,参加各种经贸文化宗教交流活动。
年,在石井镇创立的福建闽台农产品市场有限公司,是“小三通”促进两岸经贸往来的一个生动缩影。20多年来,经过闽台农进入大陆的台湾农产品货值超过1亿美元。从此前单一的石材,到现在涵盖了水果、蔬菜、茶叶、水产品、食品、石板材、陶瓷、铁制品、木制品、机器零配件等,台湾生产的农渔产品大批量经由闽台农产品市场进入大陆各地市场,其中槟榔和鳖卵均占大陆进口总量的2/3。
“‘小三通’为两岸交流带来了便利,‘农订会’则为两岸合作、台湾产品进入大陆市场打通了基础。”王先生说,他们也是南台经贸合作的受益者。
年,首届海峡两岸(泉州)农产品采购订货会在石井闽台农产品市场举行。作为两岸极具代表性与影响力的农产品专业展会,自第二届起就被商务部批准列入“9·8”投洽会系列活动内容,年又列入国家商务部重点支持展会,为推动两岸农业合作、实现互利双赢、促进交流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
在“农订会”展位上,与南安人民“一期一会”已经成为台湾川伯食品公司董事长川伯的承诺。年,台湾川伯食品公司通过台湾云林物流和“农订会”结缘,至今已有14年,可以说既是“农订会”的参与者,也是见证者。从简易搭盖的小展位到如今的“高大上”,从最初带着少量产品“试水”南安市场,再到产品销量的逐渐扩大,川伯的招牌豆豉成功登陆,逐渐“红”遍大陆市场。
“因为疫情没法亲自到现场,但我还是很珍惜‘农订会’这个平台。”去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川伯表示,一水之隔的“农订会”让他受益匪浅,他从台湾带来产品,带回的是大陆同胞的浓厚情谊。
事实上,像川伯食品这样借助“农订会”平台走向大陆市场的台企还有很多。据南安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作为海峡两岸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农产品专业展会之一,“农订会”让海峡两岸农业人“以农为媒”,促进互惠互利,实现合作双赢,同时让更多的农产品借助“农订会”平台,有了展示、合作的空间,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每届“农订会”都会吸引众多台商台农踊跃参与。
近年来,通过“农订会”平台,闽台融合“产品”可谓硕果累累。据了解,自第一届“农订会”举办至今,对台辐射范围已实现从局部到全岛超过家企业和团体。展销品种从单一水果到农产品及加工制品,合作领域从仅限农渔产品展销发展到开展深加工合作和台杂品贸易,展销范围由两岸农渔产品扩大到农业科技、电子商务等领域,实现了互利双赢的办展意旨,为促进对台经贸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
记者了解到,自年首家台资制伞企业在诗山落户至今,在南投资的台资企业达多家,投资总额超10亿美元,涉及光电LED、精密机械、食品以及水果、水产等10多个行业,先后有哈德森游艇、台农奶业等一批大型台资企业落户南安。(记者庄晓丽陈亮亮黄奕群李想见习记者朱晓西)
来源:海丝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