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的泉州下人民网

“双塔情丝”是泉州“海丝”史迹的标志。3条不同颜色丝带分别代表中原文化、海洋文化、外来文化多元融合的闽南文化特质。

8月19日,黄真真特意回到宗祠和祖先墓前,寻迹宋元时代前人来到泉州的史料。

根据郭增沛的描述,天气好的时候,从26千米外的海面上,就能看到他负责日常监控的万寿塔。本报记者齐欣摄

对于在福州世界遗产大会上经历泉州申遗的许多人来说,那段时光荣耀与思考并存。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以符合世界遗产第(ii)(iii)(iv)项标准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第(iv)项标准获得通过。这随即引起了“出圈”式的好奇甚至争论:原本许多人认为最明显的特点,为何反而未被采用?泉州申遗成功后,中国“海丝”沿线城市还有怎样的机会?

“海丝遗产”史无前例地成为大会热词。泉州也为未来申遗提供了一个参考路径:尽量在全线、全局的视角下看待自己的位置,不仅仅停留在描述遗存的真实、满足于拥有“海丝大家庭”的共性标签,更要展现自己难以被替代的特点。

那如何实地去辨识泉州的真实、共同和不可替代?

泉州系列遗产区覆盖了超过平方公里的范围。在中国的遗产地中,泉州可视为真正以“城市”去申遗的文化遗产之城。只要实地去看几个遗产点就会明白,那可不是一片片废墟,而是今日生活的组成。于是它就不可避免地面临一次独特的机遇:在当代城市、历史文化城市和遗产城市中寻求关联。

我偶然遇到黄真真。她快人快语,隔着很远就能听到她在大声地笑,说着让我常忍俊不禁的闽南普通话。年大学毕业后,黄真真就回到家乡泉州。年至年她做了11年的文保所长,负责看护此次泉州遗产中的安平桥、洛阳桥和伊斯兰教圣墓。

她爱泉州。如数家珍地介绍历史、古迹和古迹旁的人们。在网上只要搜索“安平桥”,就总能看到她的名字和身影。

和所有地道的闽南人一样,她也能说上许久的祖先、族谱和宗祠。

这时,她的话却让我惊掉了下巴——“我是蒙古族人”。

泉州的燕山黄氏始祖为忠勇公答剌真,系元世祖至元庚辰科进士,答剌真自燕山(今北京)入泉州为官,后入籍南安,以黄氏为姓。答剌真葬于泉州丰州。早年在黄氏家族墓碑上,还能见到独特的蒙古包、骆驼的图案。

也就在那一瞬间,我觉得“宋元”与“当今”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缩短了。二者有着精神上的联系和实地、实物的风貌延续并通过许多个“黄真真”渲染开来。这种情感的真实给予了人们巨大的感受冲击,胜过许多描述与复刻。

离开泉州后,我仍和黄真真以及许多遇到的泉州人保持交流,感受表现出的地域文化、对自我归属的判断以及表达形式、渠道与风格。我觉得在所有“海丝”城市间,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丰富、多元的价值呈现中,泉州会因这种活态的真实,辨识出独特又区别于以往历史文化特征的“遗产地精神”。对上述问题的后续实践,也许能更快地回答那些共同关心的话题:我们应该如何理解、阐释那个遥远的世界?又如何在两个真实的空间中生活得惬意与深感荣耀?

延伸阅读

年出生的郭增沛,家在石狮市蚶江镇石湖村。这里恰好是泉州系列遗产中石湖码头、六胜塔的所在地。年大学毕业后,郭增沛留在了家乡。年石狮市石湖码头保护管理站招聘工作人员,要求要热爱文化的年轻人而且最好是本地大学生。他毫不犹豫去应聘。每天工作包括文物保护、宣传、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界桩界碑巡视、游客统计以及监测系统管理。

“现在人多吗?”回到北京后,我在电话里面询问。

“申遗过后,游客量明显增长,但最近因为台风和疫情影响又在减少。”

和黄真真一样,郭增沛也是一名少数民族。他的回族祖先很早就迁居于此。

爱这份工作吗?

“当然!”

停了一会,他又补充说:“不热爱,怎能坚持4年多。”

链接

关于泉州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声明

系列遗产中的各组成部分都保存了足够呈现提议的OUV(突出普遍价值)的遗产要素和能够完整表达价值特征的环境,全部都包含在申报的遗产区边界中。

各遗产点的直接环境、重要景观,以及在功能上对遗产及其保护至关重要的区域或特征,全部包括在缓冲区中,得到有效保护。

对遗产的视觉感知特征存在敏感影响的区域以及反映本系列遗产的整体关联特征的背景环境区域,全部包括在外围环境区中,得到有效保护。

——摘自“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文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3955.html